收藏 分享(赏)

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3564 上传时间:2025-1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第5节 修辞及表达效果常见修辞方法与表达效果一、比喻也叫譬喻、打比方。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运用比喻可以化陌生为熟悉,化深奥(的道理)为浅显,化抽象(的事理)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除常见的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种类外,要注意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描述一个本体,叫博喻,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 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 象莲花,象海棠叶儿,象一挂一挂的葡萄,也象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杨朔画山绣水)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

2、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王蒙春之声)二、比拟根据感情的需要,故意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或把抽象概念当作人或物来描绘,这种“人物交融”的修辞方式叫比拟。比拟的修辞效果是:可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以及讽刺意味;有利于异乎寻常的感觉;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比拟分为两种形式。1. 拟人: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 这就叫拟人。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 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描写事物的感情。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2. 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

3、物。拟物又分为三种情况。把人当作物来写。例如:咱老实, 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 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把抽象概念当作物来写。例如:还有一问, 是“公理”,几块钱一斤? (鲁迅全集第三卷)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 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 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一次, 前进一步。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由失败堆垒而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例中, 把“公理”这种抽象概念比拟成能卖几块钱一斤的东西;例中

4、,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 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比拟为可以“堆垒”的东西。比拟同比喻的区别:比拟是摹拟,构成的客观基础是仿照性,是把拟体的特性“强加”给本体,重在“拟” ;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是打比方,构成的客观基础是相似性, 是以喻体喻本体, 重在“喻” ,本体和喻体一从一主,取比以明,本体可出现,也可不出现,但喻体必须出现。三、借代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而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恰当地运用借代

5、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借代的种类:特征代本体: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材料代本体:本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标志代本体:谁料到竟会落在“三道头”(反动巡捕)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人名代著作: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绰号代本人:“芦柴棒”,去烧火!专名代泛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具体代抽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分代整体: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 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 通过联想把它们

6、联系起来。四、夸张为了突出事物的某种本质特征,通过想象,对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行着意夸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夸张的作用主要是可以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夸大和缩小两种形。1. 夸大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扩大。例如:突然,在我们头顶五、六丈的上空,发出一声可怕的霹雳,闪电象利剑一样直插下来,天空被彻底砍裂了,震碎了!(叶蔚林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2. 缩小: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如: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

7、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茅盾风景谈)会议室里静得连一根针落地都能听得到。 (孙蕴英疾风落叶)3. 超前:从时间上进行夸张, 把本来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在先出现的事物之前, 或者说成两者同时出现,即在时间上总是把后出现的事物抢前一步。例如:请字儿未曾声, 去字儿连忙答应,早飞去莺莺跟前,姐姐呼之,诺诺连声。(王实甫西厢记)五、对偶用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语句来表达一个内容相对称的意思, 这样的修辞手法, 叫做对偶。对偶的句式看起来形式整齐,结构美观均称;读起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便于记诵;词句凝练,表现力强,能够把相差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

8、,使对立事物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六、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连串词语,把相似或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排比。排比包括句子内部成分排比和分句排比两种。运用排比,能加强语气。排比用于叙事,语意畅达,层次清楚;用于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于说理,条理分明,适合详尽的论述。例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我常常想:人们为什么在一年四季中,特意选择秋天来结婚呢?春天,正是播种的时候,太忙了; 夏天,烈日当空,太热了;冬天,缩手缩脚,太冷了。只有冷热相间的秋天最理想。(谭士珍秋歌)七、设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9、,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 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设问。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 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例如: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谁是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八、反问 从反面提问,答案就在问题中,这种运用疑问的语气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的修 辞手法叫做反问。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运用反问,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作用。九、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同一语句,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反复。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能突出思想感情,突出主

10、题,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反复有两种形式:1.连续反复:2.隔离反复:是把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使用, 中间插进了一些别的语句。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 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 烧你,烤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 一座烧不毁的金刚!(依依惜别的深情)十、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 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 不但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例如: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

11、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 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 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 ,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祝福)十一、呼告在说话、写文章中,对着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运用呼告能够更好地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十二、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双关又分为两种:1.语意双关;2.谐音双关。十三

12、、移觉(通感)在叙事状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的息息相通,用这一感官上的感觉来比喻另一感官上的感觉,就是将听觉、 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起来, 这种修辞手法叫移觉,又叫通感。移觉是一种奇特的比喻,能使语言富于形象性,增强感染力。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鲁迅雪)女子们朗朗的笑声,象水上的波纹,在工地的上空荡漾开去。 (魏钢焰绿叶赞)阴沉的上午, 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连空气都疲乏着。(鲁迅伤逝)论季节,北方也许 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 (杨朔茶花赋)上面例把视觉描写成听觉;例把视觉描写成触觉; 例把听觉描写成视觉;例和例所描写的事物不属于

13、某种感官的范畴, 本身有的又是较抽象的, 也采用某种感官去感受它,使之成为具体形象,这种修辞效果体现了移觉进一步扩大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前天我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一元钱一壶,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 。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 。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

14、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它在我国民间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2文中画波浪线句使用了排比修辞,请分析其结构特点及表达效

15、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蜘蛛结的“八卦图”,既复杂又美丽,即使工匠用直尺和圆规也难画得如此匀称。传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从蜘蛛结网中获得灵感, 。笛卡尔希望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但几何图形是直观的,代数方程是抽象的,要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呢?当他看到蜘蛛在墙角结网时,豁然开朗:可以用两面墙和天花板之间的交线,来确定蜘蛛的位置,于是直角坐标系应运而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蜘蛛结网的过程不难发现,在构建完蜘蛛网基础框架后,蜘蛛会从最外圈盘旋着向中心结网,构成一条螺线,而这种螺线被数学家称为对数螺线。 ,而且越绕越靠近中心,但似乎又永远不能到达中心,而且距离呈有规律地分布。蛛丝被称为强度最高的天然丝

16、,跟同样粗细的钢丝相比,蛛丝的强度是后者的5倍。如果用铅笔粗细的蛛丝结成网,其张力可以阻止波音747这种大型喷气式客机起飞。而且 ,直径为人类头发1/30的蜘蛛丝,拉长两倍以上才会被拉断。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4请结合材料,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互联网时代,从论坛到知乎,从博客到微博,从新闻网站到哔站、抖音与快手,文字、图片与视频,长短随意、方式灵活,人人皆有舞台,人人皆可表达,我们的观点前所未有地得到释放。可是,我们拥有“自媒体”账号的同时, ,我们履行好了吗

17、?最近这两年,我们都切身感受到网络谣言的可怕,当事人更是深受其害。真相还在穿鞋子, 。一个个惊悚的标题跳动着,叫卖着,最大限度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一边满足了很多人的猎奇心理,一边收割了大把流量。他们没有想过, 同时还有可能造成社会恐慌,以及导致不应该的社会矛盾激化对立。网络暴力被称为“消音的枪”是非常准确的。有人说,我只是在下方评论了一句,最后发生的悲剧与我无关。其实,这些蜚语流言、侮辱谩骂,通过网络形成枪林弹雨,被放大成千上万倍,这让受害者瞬间“社死”。这样的声音多了,网络就会变成垃圾场,并对公序良俗造成冲击,人人自危,人人掩鼻而过,网络暴力者亦会被反噬,这样的网络环境是我们想看到的吗?我想每

18、个人的答案不言自明。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楼”之称。据梦溪笔谈记载了因常有鹳雀栖息于楼上而得名的鹳雀楼造型雄奇高拔,不可谓世所罕见。它原是一座戍楼,军士凭此瞭望敌情。及至唐代,军事功能渐失,常有文人墨客登临赏景,成为美名远扬的“赛诗楼”。唐代诗人王之涣就有一首著名的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然而鹳雀楼名声虽大,却 13世纪初毁于战乱,就连其

19、遗址残迹,亦在明朝时被泛滥的黄河淹没。1992年,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十年之后,复建的鹳雀楼 ,千年英姿得以重现。千余年 ,唐人笔下的鹳雀楼,今日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尚未见楼,嘤嘤鸟鸣先萦绕耳畔。登楼远眺,天开地阔,顿有“荡胸生层云”之感上有一碧如洗之长空,下有五谷丰登之沃野,黄河宛若一条金色飘带蜿蜒向前,壮阔中透着旖旎,磅礴间又现温柔。是啊,若无黄河经天亘地、浩浩汤汤之胜景,哪里有鹳雀楼千载不息之隆名?建造于黄河、辉煌于黄河、湮没于黄河、重生于黄河!饱经沧桑的鹳雀楼,正是黄河流域巨大变迁的见证者、黄河文化深厚精髓的集大成者,而其“更上一层楼”的精神气韵,早已成为这方热土生生不息的

20、发展密码。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他没有料到,自己的治水韬略很快被偷换成了治人的谋略,而想灌溉的沃土也即将成为战场。他只知道,这个人种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清澈的人类学思考。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啊,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_。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

21、儿子做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尊被岁月淤泥掩埋的头部已经残缺而手上握着长锸的石像出土了。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_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李冰的精魂不散,李冰的子孙就会 。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1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1把画横线的长句改写成4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2文中画波浪线句使用了对偶的修辞,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制造大国,高技能人才的“优势”便是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所在。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也是强

22、国之基。技能人才不仅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基础,也是支撑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前不久,中国C919大型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很快,中国人便能乘坐自己的大飞机冲上云霄。而在这背后,我国的高技能人才起到了的作用。从鲁班、李冰、沈括这样的工匠大师到如今航空航天、高铁制造等领域的大国工匠,工匠精神 ,内化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华龙一号”340多吨穹顶吊装最大误差不超过1毫米,中国最大单体建筑平移工程的滑行精准度是2毫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范围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毫厘之间,见证的是“中国精度”,展示的是“大匠”风范。以技术为生命,以创新为导向,不断追求卓越,在 的时代发展中,传承工匠精神,牢牢把握技术话语权,为创新中国汲取最蓬勃的动能,让工匠精神折射出时代发展新气息。1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4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两组复句改成两个单句。可以调整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并说明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