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01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第4练 炼字技法篇【考试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语言特色和风格。主要考查对关键字词(诗眼)的理解、名句的赏析、语言特色(如清新、质朴、绮丽、简练、形象、生动等)的把握等。具体而言,要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基本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上的艺术效果。【题型变化】根据近几年的高考真题题型分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着眼点大。从小考点入手的考查形式少,主要是从语言特色整体考点出发,设置问题。如2021全国卷鹊桥仙赠鹭鸶“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2、
2、综合考查。单一考查炼字的题不常见,而组合题型、对比题型备受青睐。如“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必备知识】炼字,即锤炼词语,指作者经过反复琢磨,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品味“炼字”,就是品味诗(词)中用得好的字词所蕴含的情感,或品味其深刻的表意效果。【识记清单】词类例析术语一、动词的锤炼。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宋祁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闹。”句中的“闹”字有何妙处? 【分析】“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出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
3、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生动形象化静为动意趣盎然妙趣横生二、形容词的锤炼。要注意修饰的生动性和语意双关,以及所用的修辞或形容词的活用情况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中的“直”和“圆”有何妙处? 【分析】“直”突出无风而劲拔,沙漠毫无遮拦;“圆”则表现落日雄浑。突出画面形象化三、数量词的锤炼。古诗中的数量词,泛指的多,实指的少;这些数量词常常暗含夸张、对比、比拟等修辞手法。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诗句中的“一”有何妙处?【分析】诗中“一枝开”是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更显出此梅“早”开。新颖别致画龙点
4、睛四、叠词的锤炼。叠词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生动形象,使感情更加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句中的“时时”“恰恰”有何妙处?【分析】“时时”表明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如身临其境的听觉感受。音韵优美朗朗上口【解题秘钥】炼字的“三看”1、看词性特点(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名词等)2、看描述对象(意象、意境)3、看作者情感(知人论世)炼字的角度1、看表意是否丰富凝练。2、看传情是否准确精妙。3、看是否能营造意境。4、看表达上是否有新颖之处。5
5、、看结构上是否是画龙点睛之笔。【技法点拨】 解答古代诗歌炼字题的步骤第一步,明炼字,释本义。先从诗(词)中找出表意丰富、生动传神的字词,如果题目中已明确哪个字,可直接分析。然后解释关键字词的含义,辨清词性,理解关键字词的本来意思。第二步,描画面,说手法。描述画面。将炼字放在诗句中,展开想象再现诗(词)句描绘的情景或景象。若有手法的,需分析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妙处。第三步,析作用,说情感。从“描物”角度,分析字词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从“造境”角度,分析字词营造意境(氛围)的作用;从“写人”角度,分析字词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从“抒情”角度,分析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答题格式】(1)xx用得最好
6、或xx是本诗(词)的诗(词)眼。这个字(词)的意思是 ;(2)运用了 的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描绘了 画面,或烘托了 的意境;(3)表达了 (景、物、人)的形象或情感。典例示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谢玄晖:指谢朓,南齐著名诗人。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训练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题目。秋兴八首(其二)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
7、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夔府:夔州,作者晚年困居之所。槎:木筏。据荆楚岁时纪记载:“汉张骞使大夏,八月乘槎到天河,经年而返。”画省:原指汉代的尚书省,这里指唐中枢办公之处。1、颈联中“违”与“隐”两字用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颈联进行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梅尧臣雪与春归落岁前,晓开庭树有余妍。杨花扑扑白漫地,蛱蝶纷纷飞满天。 胡马嘶风思塞草,吴牛喘月困沙田。我贫始觉今朝富,大片如钱不解穿。【注】本诗作于皇祐五年,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刁景纯:北宋大臣。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
8、,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酬和诗,题目交代了写诗的目的,首联照应题目,点出了春雪降临的时间。B清晨雪花落在庭院中的树上,如花朵一样美丽,诗人以花喻雪,写春雪的美丽姿态。C颈联以“胡马思塞草”“吴牛困沙田”写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尾联富有调侃意味,诗人见春雪“大片如钱”,感觉自己很富有,可惜春雪无法穿。3、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春泛若耶溪【注】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注】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写诗人跟随伴侣,去隐居之地,不与世事。B“晚”字点明泛舟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C“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描写随着时间推移,舟行所至另一新境,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D“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5、“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是源自于哪些字的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