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标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学考要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简单应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识记)。教学过程【基础过关】(一)19761978年:两年徘徊时期(二)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新时期1、一个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华国锋与两年徘徊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11月中央工
2、作会议(2)时间:1978年12月(3)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织路线:确立了邓小平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地位(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两大成就(1)对内改革 19781984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含义: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或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B形式a包产到户b包干到户(大包干)C首发:安徽、四川D意义a对农民: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对
3、农业:农业得到大发展c对农村: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d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推动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用乡镇代替人民公社,用村民委员会代替生产大队)e对城市改革: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1992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A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具体措施a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b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分配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C意义a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b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c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1992年至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4、济体制A背景a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b国外:社会主义遭受挫折B含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C历程a首次提出:邓小平九二南巡谈话b正式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c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进一步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D成就a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c中国人民的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2)对外开放【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5、,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化大革命”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流传的凤阳花鼓词材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封建专制统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文革”期间,“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凤阳生产停滞。实现从材料二到材料三的转变的关键是什么?这个转变说明了什么?关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经济迅速发展。说明生产关系需要适应
6、生产力的发展,这样才可以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巩固练习1、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 B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C与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基本国情相适应 D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2、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4、央视3套热播的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的是A.在希望的田野上 B.春天的故事 C.走进新时代 D.我是公社小社员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