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太丘与友期行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学期第一学期课题二则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准确朗读课文。2.通过元方的所言所为,能概括元方的形象特点;并借助第一课时学习的朗读技巧,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3.学习运用本课学会的文言阅读方法和朗读技巧,迁移阅读世说新语其它篇目。课前学习任务通过上节课世说新语咏雪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现在请你回顾并梳理这些方法。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2、( ) 尊君在不(读音: ) ( ) 相委( )而去( ) 下车引之( ) 入门不顾( )2. 请用“/”试试给课文断句读陈太丘与友期行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期 日 中 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去 后 乃 至 元 方 时 年 七 岁 门 外 戏 客 问 元 方 尊 君 在 不 答 曰 待 君 久 不 至 已 去 友 人便 怒 曰 非 人 哉 与 人 期 行 相 委 而 去 元 方 曰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日 中不 至 则 是 无 信 对 子 骂 父 则 是 无 礼 友 人 惭 下 车 引 之 元 方 入 门 不顾【学习任务二】(一)这篇课文特别适合改编成课本剧。请同学们在
3、括号中填写恰当的词句,描述人物的神情、动作、态度等,以便给表演者作表演提示。陈太丘与友期行场景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场景二: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人)()乃至。场景三: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君)不至,则是(君)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君)无礼。”场景四: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学习任务三】、研读课文1、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守信用,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2、元方义正辞严地
4、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无礼。3、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4、中心思想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之人。 四、课外延伸你有过和文中人物类似的经历吗?你对“守信”这个问题持什么样的看法?(以上问题可让学生自由发言,对守信的问题,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伺机加以正确的引导)推荐的学习资源1通假字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tngjiz。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
5、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的成因有哪些呢?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写了别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由于古代印刷相对落后,再加之战火焚毁,相当部分书籍原版遗失,是再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的。著之竹帛,即背诵者口诵,记录者依据声音来记录,疏于校对,以致字形常常出现讹误;不同的书写者
6、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课后练习阅读下面短文,请结合文中具体词句写下你对某个人物情感、个性的分析,并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 进火:烧火。著zhu箅b:放置蒸饭用的竹制盛器。著,放置。箅,蒸食物用的竹屉。馏:指先将米下水煮,再捞出来蒸熟。糜m:粥。识zh:记住。更相易夺:互相订正补充。(原文和注释中冒号的字体都有问题,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