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统考版)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大题规范练(二)(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31236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考版)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大题规范练(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统考版)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大题规范练(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统考版)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大题规范练(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统考版)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大题规范练(二)(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题规范练(二)(时间:25分钟分值:40分)29(10分)(2020郑州检测)为研究某种植物叶片细胞吸收物质X的方式,选用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且细胞膜中缺少蛋白A的该植物叶肉细胞为材料,在氧浓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据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结果A细胞内注入少量蒸馏水放入含物质X的培养液中培养,物质X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无放射性B细胞内注入蛋白A的mRNA放射性强C细胞内注入蛋白A的mRNA放入含物质X(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氯化汞的培养液中培养放射性弱(1)实验说明:该mRNA_(填“转录”或“翻译”)的蛋白A参与物质X的运输

2、,且蛋白A的功能可能会受到_的抑制。(2)上述实验不能证明该植物叶片细胞吸收物质X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为进一步探究叶片吸收物质X的跨膜运输方式,可在_(填“有”或“无”)氧条件下,进行与_组相同操作的D组实验。如果实验结果为_,则说明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如果实验结果为_,则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解析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入蛋白A的mRNA和培养液的种类,因变量是细胞内放射性的强弱。(1)A组与C组相比,细胞内注入蛋白A的mRNA的细胞内放射性强,而细胞内注入少量蒸馏水的细胞内没有放射性,说明该mRNA翻译出来的蛋白A参与物质X的运输;B组与C组相比,单一变量为是否加入了氯化汞

3、,C组放射性弱,说明蛋白A的功能可能会受到氯化汞的抑制。(2)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为了进一步探究叶片吸收物质X的跨膜运输方式,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与B组相同操作的D组实验。如果实验结果为B组和D组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相同,则说明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如果实验结果为D组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小于B组细胞内的,则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答案(1)翻译氯化汞(2)无BB组和D组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相同D组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小于B组细胞内的30(10分)(2020潍坊高三一模)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存在体温调定点。假如人的体温调定点是37 ,当体温高于或低于37 时,机体能通过相关调节使体

4、温恢复到37 左右。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并非一成不变,如病菌、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原(EP),EP会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进而导致发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维持人体体温的热量主要来源于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2)某人受病毒感染引起发烧,下图是他的体温测量记录,结合调定点学说回答:AB段病人常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颤栗等,并常伴有“害冷”的感觉,结合资料分析其原因是_。图甲中BC段人体产热量_(填“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散热量。CD段机体通过_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发起攻击,并通过_细胞产生的_快速消灭EP,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体温。综上所述,体温调节是_调节机制。解析(1

5、)人体热量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变成热能以维持体温。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病人受病毒侵染产生EP,使体温上升,AB段的体温调定点上调,即低于调定点的体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冷觉,另一方面通过相关反射弧,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骨骼肌颤栗,增加产热,使患者体温迅速升高。图示BC段持续高温,因此其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病毒侵入细胞后,启动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即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使之裂解,同时浆(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并由吞噬细胞等消灭。由此可知,体温调节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1)细

6、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下丘脑(2)病毒感染产生的致热原(EP)使人体体温调定点升高至40 左右,低于调定点的体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另一方面传至下丘脑再经传出神经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和骨骼肌颤栗以增加产热使体温迅速升高基本等于效应T浆(或效应B)抗体神经体液免疫31(10分)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47%,这些区域水资源贫乏,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多年来人为活动(过度放牧、开荒种田等)的干扰,使得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为了恢复生态,内蒙古锡林郭勒在三种典型草原地带进行了为期17年的封育政策,群落变化如表所示:注:NE、S

7、E、N、S分别代表朝向东北、东南、北、南(1)封育是恢复生态学的常用手段,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_理论,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尽快恢复。锡林郭勒部分地区实行封育而非发展单一的人工林,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原理。(2)用样方法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应注意_,目的是_。(3)坡向NE的本氏针茅草群落生产力最高,应该是该区域_(填自然因素)相对充裕。研究发现,封育措施较大地改良了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4)在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_(填“强”“弱”或“差别不大”),因为_。解析(1)封山育林是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方式,禁止人类破坏,防止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其健康

8、状态,由此可知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理论知识是群落演替。锡林郭勒部分地区实行封育而非发展单一的人工林,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其目的在于确保所取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统计结果更接近于真实值。(3)由题干信息知,封育之前这些地方的水资源缺乏,因此封育之后的坡向NE的本氏针茅草群落生产力最高,说明本区域的水资源相对充裕。封育措施较大地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即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4)农田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与之相比,组成成分多,营养结构较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答案(1)群落演替物种多样性(2)随

9、机取样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3)水分间接(4)强草原生态系统的组分更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32(10分)(2020广东七校联考)已知果蝇的长翅和小翅、圆眼和棒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A、a表示,后者用B、b表示),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让一只雌性长翅圆眼果蝇与一只雄性小翅圆眼果蝇多次杂交,统计子一代中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圆眼309小翅棒眼111小翅圆眼312长翅棒眼117。(1)在确定每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同学们先分别分析长翅与小翅、棒眼与圆眼

10、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_。(2)同学们发现在上述多次杂交中有两次杂交的后代圆眼棒眼11,为探究其原因,另取雌性棒眼果蝇与杂合雄性圆眼果蝇多次杂交,结果也会偶尔出现后代圆眼棒眼01的现象。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资料,认为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父本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部分_(填“初级精母”或“次级精母”)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_。(3)分析题干所述实验结果发现:长翅和小翅在子代雌、雄果蝇中的分布没有区别,这是否就能确定其基因在常染色体上?_(填“能”或“不能”)。说明理由:_。解析(1)题目中涉及两对相对性状,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故

11、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遗传规律,要想确定每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可以先分别分析长翅与小翅、棒眼与圆眼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2)根据亲本中圆眼亲本的后代出现棒眼,可知圆眼是显性性状。又根据雄性圆眼果蝇选择的是杂合子,故考虑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性棒眼果蝇即bb与杂合圆眼雄果蝇即Bb杂交,理论上,后代中圆眼棒眼11,偶尔出现后代圆眼棒眼01的现象,说明父本只能产生含b的配子,不产生含B的配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可能是父本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部分次级精母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含B的配子。(3)

12、根据题目信息,无法确定长翅和小翅的显隐性,如果长翅是显性,当基因在X染色体上时,该对果蝇的基因型组合可以是XAXaXaY,则后代雌、雄果蝇中长翅小翅11,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一对果蝇的基因型组合可以是Aaaa,则后代雌、雄果蝇中长翅小翅11。故无法确定控制长翅和小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答案(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次级精母含圆眼基因的精子(3)不能因为不知道长翅和小翅的显隐性,若长翅是显性,当基因在X染色体上时,该对果蝇的基因型组合可以是XAXaXaY,则后代雌、雄果蝇中长翅小翅11,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该对果蝇的基因型组合可以是Aaaa,则后代雌、雄果蝇中长翅小翅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