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与朱元思书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缥碧(pio)急湍(tun)轩邈(mio)皆生寒树(ji)B.横柯(k)鸢飞(yun)经纶(ln)泠泠作响(ln)C.戾天(l)无碍(i)俱净(j)嘤嘤成韵(yn)D.窥谷(ku)飘荡(pio)夹岸(ji)猛浪若奔(bn)答案1.B“泠”应读“l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2)急湍甚箭 (3)负势竞上 (4)横柯上蔽 答案2.(1)表示约数(2)超过(3)凭借(4)树木的枝干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同(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同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
2、古今意义。鸢飞戾天者古义:今义:答案3.(1)转 啭 鸟鸣,这里指蝉鸣(2)反 返返回4.至、到达 罪过,乖张5.默写。(1)游鱼细石,。(2)游人途经富春江,目睹江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冷,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的意境。(3)文中写作者登舟纵目时的总体感受的句子是:,。写江流急促、气势磅礴的句子是:,。(4)2021滨州中考改编与朱元思书中的“,”与三峡中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5.(1)直视无碍(2)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3)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4)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一、整体把握。(2分)1.原创题梳理课文内容,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2分)答
3、案1.水 山(每空1分)二、课内精读。(9分)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出自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作者在文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B.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写景精美,读来很有韵味。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领全篇。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烘托了富春江山水景物的魅力。答案2.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作者观赏美景时生发的人生感怀,而非真实所见。3.本文在描绘景
4、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其中一种手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答案3.【答案示例】示例1: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突出江水之“异”。示例2:写山,善于运用感官描写,从视觉角度写山的形貌,从听觉角度写山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奇”。示例3: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3分。答出其中一种即可,其他合理亦可)【解题思路】本文在描绘景色时使用的艺术手法多样,如动静结合、感官描写、借景抒情等。选择其中一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即可
5、。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答案4.【答案示例】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厌弃官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每点1分)【解题思路】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会流连忘返。该句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厌弃官场、鄙弃功名利禄的情感和归隐山林的志向。2018河池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
6、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有删改)【注】形容:形状,形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7、.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B.直视无碍猿则百叫无绝C.负势竞上横柯上蔽D.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DA项,形容词,独一无二的,绝妙的/动词,断绝;B项,动词,没有/副词,不;C项,名词作动词,向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D项,名词,指飞奔的马。2.(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2分。关键词:从、东西)答案3.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2分)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4分)3.【答案示例】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2分)4.【答案示例】“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从侧面烘托出山之高;(2分)“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从侧面烘托出三峡的清寒幽静。(2分)【解题思路】烘托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结合【乙】文具体内容,从中找出符合要求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答案【参考译文】【乙】宜都记说:“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来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迂回,两岸高山层层叠叠,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或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色彩缤纷,形状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林木高而茂密,冬春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山谷间传来回声,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