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历史专题:中国现代政治2013新题赏析开篇语新题赏析题一题面: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 B C D 题二题面: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 东北野战军C 中国人民解放军D 中国人民志愿军题三题面: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
2、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A 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 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 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题四题面: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 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 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 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题五题面: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
3、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A 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 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 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 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题六题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题七题面: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
4、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题八题面: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30年来, “八二宪法”成为国家生活的重要内容,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982年宪法规定: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恢复1954年宪法规定设立的国家主席。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改变农村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取消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5、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依据材料结合相关知识,概括1982年宪法产生的背景以及成果。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其中主要包括宪法(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国务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 ,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民法通则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第二个立法高峰。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
6、规纷纷出台。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这一工作到上一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两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讲义参考答案新题赏析题一答案:A题二答案:D题三答案:D题四答案:C题五答案:B题六答案:A题七答案:D题八答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成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成果: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和机构;加强基层政权和民主建设;推动中国民主法制建设。 (2)第一次立法高峰特点: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开始形成。原因:文革后被破坏的法律体系亟待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强调法制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 第二次立法高峰特点:以经济立法为主。 原因: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90年代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