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名: 班级 第09课 木兰诗 本课重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本课难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音、形全对的一组是( ) A.可汗(k) 机杼(zh) 燕山(yn)B.金柝(tu) 胡骑(j) 塑气(shu)C.戎机(rng) 辔头(pi) 溅溅(jin)D.鸣啾啾(ji) 红妆(zhung) 傍地走(bn)2.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A.拟人;比喻;夸张
2、;复沓B.必互文、排比;对偶;比喻;对偶C.比喻;对偶;夸张;对偶D.互文、对偶;顶真;拟人;复沓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闻机杼声 万里赴戎机B.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C.军书十二卷 同行十二年D.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4.引发木兰代父从军念头的一项是( ) A.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B.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D.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问女/何所思B.关山/度若/飞C.壮士/十年/归D.可汗/问/所欲6.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
3、“粘”,粘住。(木兰诗)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三峡)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7.木兰诗故事的主人公木兰,千百年来,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下面对木兰替父从军的几种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表现了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她具有爱国精神,而且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
4、的封建礼教的抗议。8.下列对木兰诗中的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虽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出木兰的自述,但它与木兰替父从军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很好地渲染了木兰出征前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充分地表现了木兰义无反顾地替父从军的主动性和坚决性 。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六句生动地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一家人准备为木兰洗尘,都是写迎接,而又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点。D.“开
5、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充分表现了木兰归来后对故居产生的亲切感和恢复女儿妆的喜悦心情,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这样写,也是为下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做铺垫。二、填空题9.填空。 (1)木兰诗选自_朝_编的乐府诗集,这是_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它的姐妹篇是_。 (2)这首叙事诗以_为线索,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安排了“替爷征”(以下都用三个字概括)“_”“赴戎机”和“_”“_”五个情节。 10.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上与“马”有关的成语。木兰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蜷,南市买髻头,北
6、市买长鞭”。马,为木兰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与之有关的成语。如:比喻富有经验,熟悉情况,称为_;喻光阴迅速,谓_;说年老雄心在,称为_;祝事业有成,则言_。 三、默写11.根据课文木兰诗内容填空。 (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 (2)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 (3)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 四、翻译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五、文言文阅读13.文言文阅读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
7、,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对镜帖花黄 帖:出郭相扶将 扶将:(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由最后一段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 , 它现在的意思是。 (4)联系原文,说说为什么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14.阅读 木 兰 木兰,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
8、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皆次当行 _数建奇功 _(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3)“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4
9、)文中“_”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 (5)短文画线句子在木兰诗中是用哪些诗句表达的?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炼(锻炼)之未定。B.时韩退之权(代理)京兆尹。C.岛具(详细地)对所得诗句。D.神游(离开)象外。(2)下面划线的“之”字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炼之未定 引手作推敲之势 观者讶之退之立马久之 因与岛为布衣之交A.B.C.D.(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A.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官吏推搡到京兆尹(韩愈)面前。B.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左右两边围拥着的官吏阻拦在京兆尹(韩愈)面前。C.马上,担任左右护卫的官吏在京兆尹(韩愈)面前阻止了他(贾岛)。D.马上,担当护卫的官吏停下来并拥护在京兆尹(韩愈)面前。六、写作题16.木兰诗是一首故事性很强的叙事诗,请你将木兰还乡的场景写成一篇题为木兰解甲还乡的小小说,字数3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