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考试题(一)(满分:100 分 时间:75 分钟)第卷 (本卷共计 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时期产生了“吉凶由人”“夫民,神之主也”“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等思想。这反映出当时A周天子权力旁落B朴素唯物主义发展C奴隶制度的崩溃D重民思想已经出现2.下图是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石。画面中心为一农夫驱赶二牛力耕,上部一妇人举锄耘田,左上角还有一头小牛犊在戏耍。材料描述的是A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B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状况C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D精耕细作的家庭农业生产
2、3下表是三则选自汉代的引文,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A执行“推恩令”的必然性 B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C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 D放纵土地兼并的危害性4.学者毛汉光根据中国古代正史所载官员的出身背景资料,对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寒素”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东晋后期、隋朝和唐朝初期分别为 61%、173%和 284%。这一变化说明了A社会结构的变动B科举取士的影响C士族势力的衰落D地主经济的发展5.明代“河间(今属河北)行货之商,皆贩缯、贩粟、贩盐、铁等。贩缯者,至自南京、苏州、临清; 贩粟者,至自卫辉(今属河南),并天津沿河一带;贩铁者,至自沧州、天津;贩木植者,至自真定;冀诸贩
3、瓷器、漆器之类,至自饶州、徽州。”这表明A长途贩运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B商品交换突破了地域市场的限制C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D手工业区域分工呈现相对平衡状态6.19世纪 7090 年代,一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由此,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绅商,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绅商阶层的诞生A表明近代社会结构变化B得益于传统经济的解体C阻碍了洋务企业的发展D颠覆了晚清的政治格局71894 年 11 月,日本驻美国公使栗野慎一郎在美国北美评论上发表文章声称:“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粟野慎一郎的言行表明,当时日本A深受独立宣言的影
4、响B获得了西方列强广泛支持C重视掌握国际舆论话语权D致力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8胡适称严复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晚年严复(辛亥革命前后至临终)的思想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责,从传统观文化中找寻丢失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变化说明了他A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B发现西方思想源于中国C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D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91935 年 12 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反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利益的。”这一转变A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B结束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
5、展10.国民政府首都位置的西移,伴随着工厂、学校和大批难民的西移,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大规模西迁运动。西迁运动反映了国民政府A努力缓和国共矛盾B全面优化工业结构C放弃片面抗战路线D准备对日持久作战111946 年 4 月,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各级政府对各级代表会负责,各级代表对选举人负责”。这一规定A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B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要求C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国家根本制度 D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性质12.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
6、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据此可知,安提丰A具有人文精神B反对法律制度C反对权威崇拜D具有科学思维131816 年,美国联邦政府依照国会法案建立合众国银行,抢了各州立银行的业务。不久,马里兰州议会通过一项税法,向设在该州的合众国分行征税。最后,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并推翻了马里兰州的征税法案。该事件表明,此时美国A各州丧失了征税权B联邦宪法的权威下降C联邦制得到了巩固D最高法院是权力中心141923 年,苏联开始推行零售商业信贷政策,允许国民经济最重要部门的工人免息分期付款购买家居用品、手工艺品、专业工具、农业设备以及工业企业生产的耐用
7、品。这说明苏联 A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B对经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C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D积极地应对紧张的国际局势15下表为二战后美国部分科研机构或职位设立时间表该表格说明,二战后美国A国家干预继续推行B科技发展主要服务冷战C科技发展领先世界D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诞生16.学者徐蓝认为,欧共体实行的以一系列洛美协定为代表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政策,尽管存在缺陷,却是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探索南北合作的途径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益尝试,更是欧共体希望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加强其欧洲特性的突出表现。这实质上反映了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发展中国家与欧洲结盟C美国的影响力在减弱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
8、 II 卷 (本卷共计 52 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17(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时期,帝王与士大夫非常重视子女训诫,唐朝诗歌家训别具一格,宋朝家训除诗歌、铭、短文外,还出现了大量专著。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读书做官论充斥其中。唐朝前期,贵族妇女娇奢问题突出,女孝经女论语应运而生,宋朝文人家庭重视女子的文化知识教育,对女子德行的规范已经带上封建纲常的烙印。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空前繁荣,甚至商贾之家都有家训。明太祖颁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
9、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训的指导原则。清朝统治者对明太祖的六谕稍作修改,要求乡约每月宣讲。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女子家训、家法惩戒、婚丧嫁娶规范等内容愈见增多。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家训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家训文化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背景。(10 分)18(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中国人的“法国大革命”观 据粟孟林中国知识界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与迎拒(18401919)等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
10、: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9(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 17 世纪初开始,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就开始对充满异国情调的布料感到好奇,特别喜欢印花棉布。起初,棉布进入英国市场用作地毯、窗帘、挂毯等装饰。后来,印花棉布逐渐被英国人喜爱,成为最时尚的服饰材料。印花棉布的进口量从 17 世纪 30 年代每年进口 1 万匹,增加到 17 世纪末的 125万匹。这相当于所有的男人、女人、小孩都有 14 码布。仅 1684 年就有上百万匹棉布被运输到英格兰。17 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要占进口总额的 6070。1719 年,一个作者这样描述英国人的服饰:所有卑微的人,包括奴仆都穿
11、上了棉布服饰。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从 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并严禁使用彩色印花棉布, 但收效甚微。议会没能有效地抑制英国人消费棉布的热潮,也不能有效阻止毛纺织业的衰退,反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本土仿制印度棉布创造了条件。摘编自王洪斌18 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根据材料,指出从 17 至 18 世纪棉布的进口给英国带来的变化,并对上述变化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0(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末政改大事记1898 年 6 月,光绪皇帝宣布变法,任命康有为参赞新政,颁发了提倡官民上书议事,裁汰不必要的官员等
12、。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1901 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1905 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 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08 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 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1911 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改革的突出特点。(6 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清末实行新政改革的原因。(6 分)柳城中学2021届高三年下学期周考(一)政治试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
13、1516DDBBBACDADAACBAD17(16 分)(1)特点:统治阶层重视;形式灵活多样;渗透儒家思想;功利色彩浓厚;教育对象扩大。(6 分)(2)变化: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朝廷直接指导民间家训;强化封建礼教;教化内容增多。(4 分)背景: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商品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社会矛盾复杂化;程朱理学受到推崇。(6 分)18(12 分)【示例一】看法:社会变迁影响近代中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认知。(3 分)说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开始转向近代社会,徐继畬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归因于法王暴政,未突破儒家民本思想的束缚。维新变法兴起,康有为将法国大革命描绘为暴力行为,以刺激光绪帝加快变法步伐。
14、陈天华赞美法国革命建立共和政体,反映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时代特征。陈独秀突出了法国大革命解放人权对宪政确立的意义,体现了对辛亥革命的反思;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 李大钊用俄国革命取代法国革命成为新文明的代表。(8 分)总结:综上,近代中国人对法国大革命认知的嬗变,深刻反映了近代中国基于“救亡图存”需求的社会历史变迁。(1 分)(示例一的看法从背景的角度提出并予以说明,学生亦可从后果的角度提出并予以说明,如“近代中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认知推动社会变迁”。【示例二】看法:近代中国人对“法国大革命”认知的嬗变折射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3 分)说明:徐继畬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归因于法王暴政,体现地主阶级
15、抵抗派对西方已经有初步了解,但对西方历史文化的认识十分有限,他们只学习西方器物。康有为和陈天华对法国大革命形象的建构,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由学习西方器物上升到学习西方代议制的层面。陈独秀强调法国大革命颁布人权宣言对思想解放的意义,表明向西方学习上升到思想文化层面;而李大钊用俄国十月革命取代法国大革命作为新文明的代表,体现了从学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趋势。(8 分)总结:综上所述,近代中国人对“法国大革命”认知的嬗变,体现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不断深化的历程。(1 分)(示例二的看法从特征的角度提出并予以说明,学生亦可从同一角度提出其它
16、看法,如“近代中国人对”法国大革命“认知的嬗变体现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政治需求”。)【示例三】看法:近代中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认知受其政治立场的影响。(3 分)说明:徐继畬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在于法王暴政导致失去民心,是出于封建士人反对暴君统治 的儒家民本思想。康有为将法国大革命作为反面教材,其意在刺激光绪帝,以加快推进维新变 法运动。陈天华赞美法国革命建立共和政体的历史功绩,意在驳斥立宪派的改良主张,鼓舞民 众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强调法国大革命颁布人权宣言对思想解放的意义,是基于其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捍卫民主共和政体。而李大钊用俄国十月革 命取代法国大革命作
17、为新文明的代表,则说明其政治立场正在由资产阶级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8 分)总结:综上所述,政治立场的差异造成了近代中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认知和理解。(1 分)【示例四】看法:近代中国人对法王路易十六形象的建构存在着差异。(3 分)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界仍然固守封建儒家思想,因此,徐继畬从民本思想出发将路易十六描绘为类似于桀纣的暴君形象。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反对法国大革命式的暴力,主张通过变法建立立宪政体,因此,康有为将路易十六描绘为仁义之君的形象。辛亥革命期间,陈天华将法国国王描绘成压迫人民的暴君,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宣扬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8
18、 分)总结:综上所述,价值观念的差异影响了近代中国人对法国国王形象的构建。(1 分)(示例四从局部材料获取“法王形象”的信息并提出看法,学生亦可从“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对法国大革命评价的差别”“新文化运动期间知识界对法国大革命态度的转变”等局部信息提出看法。)提示:可以“整体”或“局部”的视角认识;再从背景、内容、特征、影响的角度说明。19.(12)变化:丰富了英国的服饰材料,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变了英国的外贸结构;冲击了英国的等级观念和传统的毛纺织业。(6分)解释: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加剧和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使棉布输入英国成为可能;与英国传统的毛纺织品相比,棉布具有价格便宜、穿着舒适等许多优势,因此, 其输入英国的数量不断增加;棉布的输入冲击了英国的传统等级身份界限,逐渐改变了英国人的观念,同时也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6分)20(12 分)(1)特点: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渐进地推进;尝试建立君主立宪政治;具有一定的近代化色彩等。(每点 2 分,只要答出 3 个要点即可给满分)(2)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或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部分汉族地主官僚(或立宪派)的推动。(每点 3 分,答出 3 点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