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道之行也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1.了解有关礼记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并背诵课文。(重点)2.体会文章的句式特点,学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难点)3.理解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重点)学习目标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我们来回忆一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社会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第一板块 情景导入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孔子之名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礼运
2、开头部分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是我们课文前面的一段文字。思考,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的孔子,通过这番言论表达了他怎样的政治理想?背景链接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注释:蜡(zh):年终举行的祭祀,又称蜡祭。观(un):宗庙门外两旁的楼。喟(ku)然:感叹的样子。三代;指夏朝、南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逮:赶上。译文:从前,孔于曾加过鲁国的蜡祭。祭记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师
3、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施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设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的孔子,通过这番言论表达了他渴望“大道之行”的政治理想,即希望大道施行,希望出现太平盛世。背景链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矜()讲信修睦()男有分()wijunmfn读准字音第二板块:诵读课文,读出气势读出气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u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n),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排偶句,语势流畅,读出一气呵成的铺排气势。第二板块:诵读课文,读出气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同“举”。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培养。第三板块:译读课文,理解文意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亲。同“鳏”,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职分,职守。女子出嫁。因此。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5、;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描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板块:译读课文,理解文意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闭塞。图谋之心。兴起。这叫作。描绘了“大同”社会的未来图景。兴起。第三板块:译读课文,理解文意思考: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u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n),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男: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6、,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第三板块: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总领全文。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第三层:总结全文。大道之行也社会纲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基本特征:社会关爱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理想社会:谋闭不兴盗乱不作外户不闭大同社会美好期待结构梳理百姓生活状态结论大同社会世外桃源1、比较阅读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看屏幕,填表格。第四板块:比较阅读,合作探究百姓生活状态结论大同社会1、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男有分、女有归。人
7、人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世外桃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第四板块:比较阅读,合作探究1、比较阅读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看屏幕,填表格。2.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1)文章第二层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四板块:比较阅读,合作探究(2)怎样理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前半句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后半句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
8、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都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两句从人们的思想观念来说,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第四板块:比较阅读,合作探究第五板块:读写勾联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请同学们依据课文对“大同社会”的描述和桃花源记对世外桃源的描述,联系现实,展开合理想象,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作文。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举”,推举同“鳏”,老而无妻文言小结通 假 字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古义:女子出嫁今义:
9、返回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古 今义异不独子其子()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指子女今义:专指“儿子”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独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副词,单,只)(名词,老而无子)闭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动词,闭塞)(动词,用门闩插上)一 词义多为天下为公不必为己(读wi,表示判断,相当于“是”)(读wi,介词,为了)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老年人”,“壮年人”“小孩”)词 类用活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表判断)倒装句:不必藏于己(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不必于己藏”)文 言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