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七律长征课后练习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123基础练习12主题探究12拓展提升3一、同音字填空。天()悬()发()()齿()过难关()日如年()忌()绝涯崖芽牙渡度妒杜线()()以()链()呐碧()效()纪()考()索所锁唢绿率律虑二、将下面的词与相应的解释用线连起来。只等闲 翻腾着的细小波浪腾细浪只把它看成很平常的事尽开颜小泥丸在脚下滚动走泥丸全部露出笑脸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1“磅礴”的“磅”是多音字,在这里读“pn”,另一个音读“bn”。()2“三军”指的是三路长征大军。()3“七律”是指每句七个字的律诗。()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
2、修辞手法。()5颔联的节奏划分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七律:每首_行,每句_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别是_、_、_和尾联。一、揭题导读八七首联颔联颈联2长征:_(时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经过_个 省,爬 雪 山,过 草 地,行 程_,于_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4年10月十几二万五千里1935年10月3七律长征是_在1935年写的,作者不仅是_家、_家,还是伟大的_。毛泽东革命思想领袖1结构之美(1)这首诗是围绕“_ 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这是“面”的描写,
3、然后选取了五个“点”,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根据提示加以概括。二、感悟长征之难与红军之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攀(五岭 )越()渡()夺()翻()(2)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诗中“_ _”一词可以看出。乌蒙金沙江泸定桥岷山喜悦尽开颜2对比鲜明悟精神(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动的泥丸。B这两句诗承接首联“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万水”两个字,
4、直言环境恶劣。C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答案】B(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对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水流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给人温暖的感觉。B“暖”字暗示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后的心情;“寒”字可以体会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C这两句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次典型战役: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答案】A1根据语境填诗句。小明要参加学校足球队的选拔考试,但是他得知参加选拔的同学有很多,而
5、且有一些同学还经过了专业的训练,小明有些担心,怕自己选不上。作为他最一、主题积累好的朋友,你准备用七律长征中的“_ _”来鼓励他。2根据课文内容选下联。(填字母)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下联:_A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B盘桓四海遨碧波,笑看苍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A二、延伸阅读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 1935年10月)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2这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清平乐”是(),“六盘山”是()。词牌名题目3体会词句的意思,写出所描绘的景象。(
6、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_秋高气爽,万里晴空飘浮着几缕淡淡的白云,伫立山顶,极目凝望着南飞的大雁,直到它们消失在碧空的尽头。(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_六盘山上雄峰挺拔,猎猎西风吹卷着红旗。4理解下面词句的意思,作选择。(1)“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里的“长城”指()A万里长城。B长征的目的地。B这两句词()A表达了一定要登上长城的决心。B重在抒写革命者从容豪迈、不畏艰难困苦、投身革命的英雄本色。B(2)“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词意在说明()A凭中国工农红军保存着的有生力量,一定会打倒蒋介石政权。B凭红军的勇气,一定能征服长征中的一切困难。A三、百字练笔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我说“长征精神”:_ _ “长征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