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训练五112233一、基础积累提示:点击进入讲评44二、拓展阅读(一)112233(二)44112233一、基础积累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淮北不大,也有历史的沉din让这个城市自毫;淮北不老,也有历史的语言让这个城市记录;淮北不富,也有历史的记忆让这个城市骄傲。他们就是城市的记忆,城市的_(灵魂 魂魄),哪怕是一些老地名,在时代变迁里一脉相承,正是淮北人对曾经的小城历史的怀念和追思。(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沉din()一脉()相承淀mi(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3)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
2、线上。(4)画线句主要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自毫自豪灵魂排比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同时又取决于思维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思维方式是自己支配的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A B C D【点拨】这段文字旨在阐释“思维方式”与“个人前途”的关系。由“个人前途”与“思维广度”的关系,引出对“个人前途”与“思维方式”关系的探讨。因此
3、下面应从“思维方式”说起,接。有“所以”,是五句话中最适合做总结的句子,故放在最后。【答案】A3在“传承优秀文化,诵读经典名著”不断被众多同学践行的今天,你班开展了“我读书,我提高,我学习,我传承”的读书活动,并希望借此把市教研室向全市中学生倡导的“四个一”读书活动在班内落到实处。请你也踊跃参加吧!(1)为营造活动氛围,班长拟写了一条宣传标语“好读书唯勤,读好书贵选”,语文课代表扩写了上句,班长觉得表意更全面。请你仿照语文课代表的方法,扩写下句。上句扩写:好读书,唯有勤奋才可攀登书山示例:读好书,贵在选择方能畅游学海(2)成功的活动离不开设计合理的活动项目。班委会设计了下面一个活动项目,请你帮
4、他们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一:“读书一帮一”互助活动示例:“书香伴我行”征文活动“读书好少年”评选活动(3)调动联想和想象,读懂下列两篇微小说,并说说它们在主题上的共性。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5页第3题第(3)问。主题上的共性:歌颂伟大的母爱。二、拓展阅读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5、76页第1-4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引出本文论题;以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思考,自然地引出下文。2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首先提出论点“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有目的性”;接着列举全球生产总值中知识份额的相关数据作为事实论证,引用朱光潜的名句作为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阐述新媒体时代的阅
5、读如何做到有目的性。3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对比论证。将新媒体阅读与纸质阅读相比较,论证了“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做到相互补充”的观点。4新媒体时代,有人认为不用读纸质书。请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示例:我认为新媒体时代,更需要读纸质书。虽然电子阅读有其便捷性,但也有其轻浅化和碎片化,长时间的电子阅读对视力、坐姿等不利。读纸质书,更能让我们的思想沉静、深入,感受文字的温度。(二)2019重庆A卷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6、77页第1-4题。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文本三第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6、。B“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C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主要靠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D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点拨】“劳动创造”并非唯一途径。【答案】D2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作答。【点拨】文本一主要体现出家长原因,分别描述了不同家长对孩子劳动教育的不同看法;文本二主要体现了学生原因、学校原因,通过图表进行分析可知。家长原因:更多的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只注重学习教育,从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导致孩子缺乏劳动锻炼。学生原因:学生对劳动教育缺乏主动性,认为劳动课是可有可无的。学校原因:很多学校对劳动课的开设不够重视,大多学校认为劳动教育课程没有必要作为考核科目。3请写出文本三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引用论证。引用了马卡连柯的话,有力地论证了“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一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4针对文本一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请运用文本三的相关内容予以反驳。“家长4”认为“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劳动教育在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提升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形成健康身心、提升审美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