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讲 深化欣赏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 欣赏艺术技巧既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这类考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要求较高。就散文艺术技巧而言,高考常借助表达技巧鉴赏和语言特色鉴赏两类题型进行考查。对于这两类题型,均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透彻分析。题型一 鉴赏表达技巧 一、什么是表达技巧鉴赏 “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如表达方式运用技巧、表现手法运用技巧、修辞手法运用技巧、行文技巧,等等。【相关知识】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借代等(散文常用)表达方式记叙记叙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详略:详写、略写记
2、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描写描写角度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写景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描写手法:工笔、白描、动静、虚实、正面、侧面等(散文常用)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散文常用)议论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过程中融入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借代等(散文常用)表现手法对比、象征、衬托、抑扬等(散文常用)行文技巧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伏笔、铺垫等二、怎样考表达技巧鉴赏三、怎样答表达技巧鉴赏(一)“三审”题目明方向1.审题型即审表达技巧鉴赏题
3、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2.审范围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鉴赏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首先”就是优先,但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3.审角度即审题干要求鉴赏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鉴赏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
4、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散文鉴赏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二)“三步”答题保规范【例1】(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文本见第3讲【例1】汴京的星河。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
5、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答:_【审题指导】对照纠错,分析排查这是一道明考型的表达技巧鉴赏题。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10个“一”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结合画波浪线部分在文章中的位置考虑跟上文的关系,最后思考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一根长竹竿”“一盏八角宫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等描绘出了一幅作者忽然间发现的汴京城的优美星河图,与上文提到的“古人观灯”和“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相呼应,古今对照,现实与想象对照;同时这一安谧祥和的图景与上文熙熙攘攘的图
6、景对照,就使得文章思路自由出入于古今,动静相衬,开合有度,韵味十足。参考答案: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例2】(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文本见第3讲【例2】虹关何处落徽墨。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
7、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答:_【审题指导】对照纠错,分析排查解答此题首先明确句子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其次结合语句内容分析表达效果。“喁喁细语”“翩翩起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磨墨、运墨时的状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表明了作者对墨的喜爱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2分)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2分)题型二 鉴赏语言特色
8、一、什么是语言特色鉴赏语言特色鉴赏与表达技巧鉴赏在某些方面是有交叉的,比如鉴赏散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既可以说是技巧鉴赏,也可以说是语言特色鉴赏。但鉴赏语言特色更多的在于理解散文遣词造句的特点,体会行文的风格,品味语言的韵味。这一点和鉴赏技巧侧重分析手法的如何运用及运用效果有着明显的区别。二、怎样考语言特色鉴赏三、怎样答语言特色鉴赏(一)语言特色鉴赏四角度1.用词之美角度特点或作用动词、形容词准确;精练;生动、形象、传神叠字、叠词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
9、,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反复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化用成语或古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2.句式之美角度特点或作用长句短句结合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整句散句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3.风格之美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4.手法之美角度特点或作用修辞之美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描写之美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
10、染等等,使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特别提示】语言特色(风格)除以上角度外,还可以从“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语体特色”等角度分析,因这三大角度已在“小说”专题中详解,本处就不再细说。(二)语言特色鉴赏三步骤第一步:概括特点从用词、句式、修辞或风格等角度,用一两个词概括。概括时既要考虑到一般文本语言的特征,又要充分考虑所给语言片段的特征。第二步:举例分析结合文本具体表现,紧扣内容(关键词、关键句)析作用(对主旨的体现、对情感的表达)。第三步:规范解答题目所涉及的语言特色一般是多方面的,答题时应先答最主要、最突出的,然后再答次要的。答案要分点表述,形成合理的顺序。另外,指明效果用词要准确,要注意运
11、用术语。【例3】(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文本见第3讲【例1】汴京的星河。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4分)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许多光华。答:_【审题指导】对照纠错,分析排查这是一道语言特色鉴赏题
12、。画横线语句中,“巧夺天工”“五色荧煌炫转”“争奇斗俏”等词语,辞彩绚丽,带有夸张的意味;“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近近地看”“远远地望”是铺陈手法;“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使用了排比修辞;“果有”“真个”等副词的运用表现出惊喜的意味;“你看”“你抬头”等第二人称的运用,给人以急于与朋友或亲人等分享喜悦之感。根据这些分析,总结答案即可。参考答案:用词夸饰,辞彩绚丽。运用铺陈、排比语句。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3、15分)世纪金榜导学号桐 花 满 地雪小禅 起初,我是不喜欢桐花的。桐花命贱,粉不粉艳不艳的,大朵大朵地开着,形状也散,因为大,觉得没了形似的。更有那颜色,有灰败的暗在里面,所以,我初见桐花,便觉得不是我的花。只因为它没有灵性,好像一个呆滞的乡下女子。后来喜欢上了看电影,发现电影院里有几棵泡桐,高大健硕,足有几十年了吧?三、四月间,一树一树的花开,粉灰色的桐花开遍了天空,我恰是十五六岁的年龄,一下子惊艳。那是故乡的老电影院,院子里因为有几棵泡桐,显得鬼魅而虚幻。我常常和同学跑去看电影,当然是要逃课的。电影票两毛钱一张,今天是粉的明天是蓝的,细细的长条,前面印了座位,多少排多少号,后面是日期。我
14、们偶尔也逃票,如果当天恰好是蓝色的票,而我们前几天恰好用过蓝色的票,于是混进去,感觉占了极大便宜。无限的快乐,贼的快乐。那时,玲是我的密友,她总是与我一起跳过一中的墙去看电影,有时去得早,就捡几朵桐花放到书里。玲说,这花要是不败该多好啊。这句话多傻啊!我笑话她总是说傻话,她又说,花无百日红。后来她转学走了,我一个人再去看电影时总是会想起她。我把桐花夹在信里寄给她。我问她,你那里有桐花吗?问她的时候,她就哭了。因为我发现,信纸上有泪痕。每天上学都要路过电影院,我总是不经意地扭头看那些泡桐,春去春回,看了三年。我离开了故乡,从此再也没有回去。小城的桐花,已散落在记忆的河岸上,桐花穿过两岸光阴,只是
15、无比的凄美。惨绿的少年就那样一挥而去。再回故乡,却不见了桐花。电影院早就黄了,于是拆掉,盖了商城,里面无限的热闹。电影院不复存在,当然也没有桐花了。正是人间四月天,我却惶惶然,好像失了什么,无限地惆怅。后来同学聚会,说起那时偷着去看电影。有个男生说,我那时暗恋一个女生,送了票给她,站在梧桐树下等着她,说好了七点见的,她一直没有来,真是叫我立尽了梧桐影。然后他转脸问我:你记得那里有几棵泡桐吗?我差点儿泪湿眼眶。后来,我发现我所在的城市里,教育局院里有一棵巨大的梧桐树,树冠大到快要占半个院子,就一棵,在门口,枝繁叶茂。四月天里,我每天刻意去看它,今天还是花骨朵,明天就开了一朵,过不了几天,满树的花
16、全开了,一片片的花在风中摆动着。那么一树桐花,近乎招摇。可惜花期是这样短,没有几天,就纷纷地落了,落了一地,到处是大朵的花,如果再有雨,那一片桐花满地是让人惊艳的。多年之后,我和玲再度联系上。她没有考上大学,一个人在异乡奔波,不停地在路上奔波。下岗失业,做生意赔本,失恋离婚,玲的命运一波三折,但她却没有抱怨过。我想起桐花,那样努力地开着,不好看,可是,为了春天的到来,一直努力着。我问玲还记得我寄给她的桐花吗?她在电话中说,已经干掉了,没了颜色。可是,她一直留着。因为,上面有光阴的痕迹。还有一次去开会,我觉得闷,出来透气,在窗口,忽然看到了桐花。一枝枝伸展着,在三楼的窗前,那些桐花几乎伸手可及。
17、天正在下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地上有一片落花,真是桐花万里路。我伸出手去,摘下一朵,那朵又软又绵的桐花,就在我的手上,上面有雨露儿,颤抖着,微张着,这是一朵还没有完全开的花,还有着青涩的美。我捧着它,想起与桐花的初见,我并不喜欢它。如今,与君再相见,我心中,俱是欢喜的花儿,一朵、两朵地开着,桐花满地。我记得故乡的桐花,也更喜这眼前的一朵。我给玲发了一条短信,玲,有空回来看桐花吧,它们又开了呢。玲很快回了短信。她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还当去跳墙偷看电影的少年吧。因为,那里,有我和你的桐花万里路。(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叙述事
18、件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中间有所插叙,这样使文章脉络清晰,将过去、现在的事情结合在一起,显现出“形散”但“神不散”的特点。B.文章中“玲”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与桐花形象互相衬托,本文就是通过对桐花、朋友“玲”的回忆,写出对往日时光的怀念,抒发对人生的感悟之情。C.倒数第三段画线句对桐花的称呼从“它”到“君”的转换,是因为对桐花的描写已经丰富、饱满,“它”的形象已转变为“一直努力着”的形象,作者对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D.作者当初不喜欢桐花的原因是命贱、形状也散、颜色是灰败的暗且没有灵性,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解析】选D。“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错,应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2.(语言特色鉴赏
19、)雪小禅散文的语言具有自然清新的特点,请结合本文举例简析。(6分)答:_答案:清新是清爽而新鲜,特点是语言新颖、不落俗套;自然是自然而然,特点是朴素明快。具体表现是精练、准确,句式上散中见整。例如:“一树一树的花开,粉灰色的桐花开遍了天空,我恰是十五六岁的年龄,一下子惊艳”,表达上朴素、大方、自然;句式上长短句交错;整个句子读起来让人感觉明快、清爽。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韵。例如:“于是混进去,感觉占了极大便宜。无限的快乐,贼的快乐”,铺张了无比的快乐,一个“贼的快乐”的真实表达,没有“刻意”为之,却整体上文采斐然,情感上意韵浓厚。语言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例如:“如果再
20、有雨,那一片桐花满地是让人惊艳的”,抒发了对桐花因生命短暂,加之外界环境的因素致凋零的伤感之情。3.(分析表现手法)“我想起桐花,那样努力地开着,不好看,可是,为了春天的到来,一直努力着。”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3分)答:_【解析】要准确指出句子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联系作者的情感态度。答案:运用了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手法;其好处是由人到物,便于抒发感情。4.(分析修辞手法)赏析第八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效果。(3分)答:_【解析】要准确指出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联系作者的情感态度具体分析其效果。答案:画线处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桐花凋落的悲凉、存留记忆的寥落、少年时代的短暂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