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85711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这种“解体”是指A.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B. 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中国市场C. 自然经济被资本主义经济取代D. 封建农业、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工业品的输入,家庭手工业破产,打破了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的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与市场联系密切,同时也出现了自由劳动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据此分析,自然经济“解体”指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D正确;AB分别属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排除;近

2、代中国自然经济一直牢固存在,C不符合史实,排除。【详解】2.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A. 发昌机器厂B. 汉阳铁厂C. 江南制造总局D. 轮船招商局【答案】C【解析】苏州洋炮局属于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也是军事工业,二者属于同一类型,故答案为C项。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A项;汉阳铁厂和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排除B、D项。3.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A. 经济结构的变动B

3、. 列强的经济侵略C. 民族工业的兴起D. 自强求富的探索【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经济基础上,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A正确;图二顺丰砖茶厂体现外国经济侵略,其余未体现,排除B;图四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其余未体现,排除C;自强求富是洋务派的探索,只有图三体现,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理解近代中国不同经济成分,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4.中国古代封建政府一直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这一政策在晚清有所松动。特别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政策调整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 中国出现资

4、本主义萌芽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正式产生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D. 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导致了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故选C。ABD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故排除。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5.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指责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导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销量下降。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

5、”,很快扩大了市场。这反映了A. 爱国思潮影响商业竞争B. 民族工业畸形发展C. 抵制洋货助推经济飞跃D.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15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由被“指责”“同日本合作”而且“销量下降”到进行“反击”“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而“很快扩大了市场”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行为是爱国思潮的反映,并且影响了商业竞争,表明大众的消费心理受民族主义影响。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畸形是指结构不合理,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C项,仅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扩大了市场”不能得出经济飞跃的结论,排除;D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实

6、业救国社会思潮的出现,排除。6.1938年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决定“整顿交通系统,举办水陆空联运,增加铁路、公路,加辟航线。”国民政府遂在后方各省迅速发展交通事业,赶筑多条省际和国际交通要道,同时加快航运的整治和开辟新的空中航线。这些举措A. 表明了抗战相持阶段已经到来B. 便利了外部援助的及时输送C. 体现了国民党全面抗战的意图D. 促进了后方经济建设良好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1938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材料中“整顿交通系统”“发展交通事业,赶筑多条省际和国际交通要道”等说明这些交通线路的畅通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提供援助的及时输送打下基础,B正确;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7、是1938年10月的武汉和广州失守之后,抗战建国纲领的颁布是在1938年3月,A错误;材料中的整顿交通线并不能说明了国民党全面抗战的意图,C错误;交通运输线的整顿并不一定能促进后方经济建设良好发展,D错误。7.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A. 19121921B. 19271936C. 19451949D. 19791989【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抗战胜利后,美国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美货充斥中国市场,故C项的时间符合题意。8.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图中

8、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 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B.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C. 官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D. 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答案】D【解析】【详解】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高潮的出现在1919年前后,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使得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1936年前后,主要由于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次高潮出现在1952年前后,主要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所以图中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因素是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并未体现“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信息,

9、排除;BC项,“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只是第一次高潮出现的原因;“官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只是第三次高潮的原因之一,并不是共同原因,排除。9.“一五”计划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 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 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 有效地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 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可知作者强调的是一五计

10、划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与本题强调的工业布局无关;C项中的产业结构材料中无法体现;而D项与B项矛盾,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 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 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 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

11、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选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只是为了工业化奠定基础,“初步完成”这一表述错误,A选项排除。1952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C选项排除。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会导致轻重比例协调发展,D选项排除。11.1954年,毛泽东指出:“孤立、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在农村实行了A. 土地改革B. 农业合作社C. 包干到户D. 人民公社化【答案】B【解析】【详解】由“1954年”和“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结合所学,19

12、53年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因此,1954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故选B;土地改革是在1950年到1952年,排除;包干到户作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之一,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C;人民公社化运动始于1958年,排除D。12.新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一场“读书热”,年轻人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改变命运,年长者也勤奋学习、不甘落后,誓言“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人们都处于饥渴阅读状态之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华民族面临复兴的重任

13、B.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D. 世纪之交,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文革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即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是建国初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三大改造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世纪之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3.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体制已初步建立C. 政企分开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内容出现在1992年,所以不正确。CD两项出现在1984年以后,所以答案选择A项。正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才使得原有的人民公社这一行政机构被逐渐取消,与材料内容相符。【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B.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答案】C【解析】【详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

15、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C项正确;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是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表现,ABD三项错误。15.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多次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的中国A. 已经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B. 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探索时期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 开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B【解析】根据“1992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深圳的重要经验

16、就是敢闯”可知,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探索新时期,B正确;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排除A;1992年10月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排除D。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江三角洲属于这一格局中的A. 经济特区B.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C. 沿海经济开放区D. 经济技术开发区【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是沿海经济开放区,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17.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

17、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A. 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B. 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C. 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D. 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其体现的是2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工人生活的影响,造成工人生活困苦,B正确。18.如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纵轴为“影响力”),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 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B. 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B

18、理论指导下开始的C. 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做好“守夜人”角色D. 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答案】D【解析】由图中所示A、B两种理论产生的时间,可判断出两种理论分别是指自由放任政策和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B项错误;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80年代美国等国经济出现“滞胀”,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于是普遍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19.下列是胡佛任职美国总统期间的部分做法。这些做法A. 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C. 实现了

19、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D. 赢得美国民众广泛认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胡佛的做法是国家干预,但他没有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对罗斯福新政有借鉴作用,故B项正确;实现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是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胡佛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是有限的,没有缓解经济危机,因此没有赢得美国民众的广泛认可,故D项错误。20.1933年3月,上任不到二十天的罗斯福就向国会正式提交了一份计划准备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并在3月的最后一天获批成立。“7月1日,距罗斯福做出这个古怪的决定还不到4个月,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这一古怪计划所起到的最直接

20、的结果是A. 恢复发展生产B. 缓和社会矛盾C. 扩大就业机会D. 保护资源环境【答案】C【解析】材料“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可知罗斯福的措施解决了大量失业人群的工作问题,进一步扩大了就业机会,故C项正确;恢复发展生产与材料中“民间资源保护队”不符,故A项错误;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材料中“25万招聘人数”与社会矛盾完全不成比例,故B项错误;正常情况下“民间资源保护队”是保护资源环境,但与材料中“这个古怪的决定”不符,故D项错误。21.经济大危机(10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

21、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 调整农业,扭转危局C. 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答案】A【解析】【详解】经济大危机中,美国通过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的手段达到保护本国工业的目的,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也体现了经济民族主义色彩,A项正确;BCD项都只针对本国国内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并没有体现贸易保护主义,故BCD项不符合题意。22.剑桥大学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22、。”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A. 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B. 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C. 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D. 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答案】D【解析】【详解】“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加强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故D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没有建立新的政治体制,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国内矛盾得以缓解,但没有消除,排除C项。23.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这里“取得了新的生命”有关的是A. 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B. 建立“福利国家”并日趋完备C. 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D. 开创国

23、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和“资本主义”“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取得了新的生命”,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故选D;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的是20世纪二十年代苏俄的列宁,A故与题意不符;建立“福利国家”并日趋完备是在二战后,故时间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B;C不符合资本主义国家的史实,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推行过计划经济,故排除C。24.20世纪的大萧条促使许多国家选择了福利国家的道路,为穷人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这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中间路线。西方福利国家制度A. 是国家干预经

24、济的体现B.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C. 朝着共产主义方向发展D. 只是应对大危机的举措【答案】A【解析】材料“20世纪的大萧条促使许多国家选择了福利国家的道路”反映了经济危机时期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故A正确;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故B错误;西方福利国家制度本质上不是共产主义方向,故C错误;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在二战后继续大规模推行,并不限于应对大危机,故D错误。故选A。25.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表明当时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B. 政府采

25、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 采取混合经济的模式走出滞胀D. 逐步走上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答案】A【解析】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合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增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故A正确;B与材料信息相悖,排除;70年代出现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混合经济,C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发展计划经济,D错误。26.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A. 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B. 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C. 消除

26、了各国的贸易壁垒D. 建立制度化的货币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核心地位,标志着世界货币体系的制度化和体系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发展,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货币体系不是技术体系,A项错误;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与全球化进展不符,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货币体系不是贸易体系,不能消除贸易壁垒,C项错误。27.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从2300万下降到了1500万。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A. 经济结构正在转型B. 失业人口大幅增加C. 农业经济明显衰退D. 经济体制缺乏活力【答案】A【解析】【详解】就业人口从第一、第二

27、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反映出美国经济结构正在转型。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劳动力的转移,而不是失业人口增加,排除B项;农业人口转移不能说明农业经济衰退,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8.“越南战争更使美国的财政赤字直线上升法国总统戴高乐不愿再为美国承担战争的费用,于是从1965年开始将法国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并在月黑风高之夜用潜艇将黄金运回巴黎。”戴高乐的做法A. 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系B. 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C. 导致了法国与美国的贸易争端D. 有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中法国将美元兑换成黄金,即逐渐放弃以美元作为国家的储备货币,预示美元地位的降低,进而动摇了人

28、们对美元的信心,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系。故答案为A项。材料展示的是法国对待美元的一种做法,不能说明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排除B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核心,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材料中法国的做法动摇了各国对美元的信心,据此作出选择。29.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中描述:“我(哈耶克)年轻的时候,只有很老的长者相信自由市场制度。等我人到中年,除了我自己,就没有人相信它了。现在,我很高兴自己活得足够久,看到青年人再次相信它。”材料中的“青年人再次相信它”可能是在A.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 经济危机大萧条时期C. 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期D. 20世纪70年代以后【答案】

29、D【解析】【详解】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经济“滞胀”,说明凯恩斯主义失灵,使西方各国重新相信“自由市场制度”,D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各国开始推行自由主义,A项错误;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各国纷纷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推行凯恩斯主义,B项错误;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期,西方盛行凯恩斯主义,C项错误。30.1996年12月的时代周刊首次提出“新经济”一词,用于形容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下列关于“新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 优先发展重工业C. 大力扶持高新技术D. 推进农业集体化【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1996年12月的时代周刊首次提出“新经济”

30、一词,可知这是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时期的经济繁荣时期,克林顿政府通过扶植高新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成功,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C正确;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是19291933年胡佛政府面对经济危机的措施,A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与材料不符,B错误;推进农业集体化这是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时期的措施,与材料无关,D错误。31.苏俄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但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但鱼却属于你们。”农民的不满主要针对于A. 农业集体化B. 新经济政策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土地私有化【答案】C【解析】

31、【详解】苏俄农民不满的地方是因为“面包”、“木材”、“鱼”等农业产品被国家和政府给收走了,自己辛勤劳动却得不到相关的回报,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结束之后继续实行而表达的强烈不满,故答案为C。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不会引发农民的不满,故排除B。农业集体化政策实施的时候,苏联已经建立了,不再称苏俄了,故排除C。D本身不符合史实,故排除。32.关于新经济政策,学者郑异凡提出:“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只是1918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A. 新经济政策与1918年春政策具有相同特点

32、B. 新经济政策“退却”是指退回到资本主义C. “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实行余粮收集制D. “转入进攻”的办法包括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D【解析】据材料“斯大林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不同,故A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恢复商品经济和市场作用,故B选项错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固定的粮食税,故C选项错误。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后,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工业化,故D选项正确。故选D。33.据苏联经济史统计,1928-1934年苏联谷物生产总量和谷物征购量对比如下表,以下对表格理解正

33、确的是A.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B. 粮食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恢复C. 农业集体化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 赫鲁晓夫改革极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答案】C【解析】1928-1934年属于苏联确立斯大林模式、在农业方面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期。从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来看,谷物生产总量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故答案为C项。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在19181920年实施,排除A项;粮食税属于19211927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D项。点睛:在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为了加强对农

34、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从农民手里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34.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历史的教训中指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逐步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这里主要评价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赫鲁晓夫改革C. 新经济政策D. 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在农业方面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在工业方面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

35、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符合材料中的“正在逐步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故答案为B项。A项是在19181920年,B项是在20世纪20年代实施,D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60年代”不符,排除A、C、D项。点睛:赫鲁晓夫上台后,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采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取消不必要的国家干预等。在工业方面,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管理机构的措施。但是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触动原有体制的基本框架,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加上赫鲁晓夫本人缺乏实事求

36、是的精神,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最终导致改革的失败。35.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A. 承认市场调节作用B. 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D. 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经济管理方法”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发展经济,A项正确;经济的“计划指导”、“部门管理体制”是原有的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的活动方式,排除BC两项;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不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排除D项。36. 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

37、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 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 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 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 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银行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得益于关贸总协定,故B项与世界银行无关;经历“滞涨”后,80年代美欧经济开始复苏,特别是欧共体推动了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因此D项错误。【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37.“

38、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A. 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B. 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C. 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D. 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故B正确。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38.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

39、大趋势。下列标志属于区域性经济集团组织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B是欧洲联盟的旗帜,C是世界银行的标志,D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欧洲联盟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故B正确。39.2015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成立,该组织创始成员国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如图漫画纷至沓来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A. 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B. 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C.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D. 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漫画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热潮

40、之中,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很大的提升。所以选D.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排除B。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C。40. 与下列宣传画报相关的主题分别是A. 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B. 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C. 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D. 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PEC是亚太经合组织,主要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是一个经济区域化集团组织。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世贸组织,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探讨

41、的是世界性的气候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故选D项。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APEC;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国与世贸;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可持续发展二、材料解析题41.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

42、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材料三: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请

43、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并从该模式的弊端的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2)据材料二,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原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损害农民利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2)措施: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

44、特点:基础工业发展最为迅速。原因:实现了关税处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4)认识:经济模式必须因时而变;遵循客观规律;符合本国国情。【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结合所学知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要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入手,分析斯大林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片面发展重工业,对地方和企业的发展不够重视,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等等。(2)本题考察罗斯福新政。本题要求的是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因此我们要结合罗斯福新政在金融领域的措施来回答,主要包括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这两方面。对于特点我

45、们可以从它与之前政策不同之处入手,得出的是国家对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干预。(3)从材料中“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对基础工业着重发展,并且速度较快。原因:可以从当时的背景出发,如材料中提到的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4)本题属于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学生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得出相关的结论。根据上面的三个材料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最好的经济发展制度,只有最适合本国发展情况的制度,因此要遵循客观规律,找出适合自身国情的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