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文二则【资料储备】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清稗类钞敬信。徐珂,近代人。字仲可,浙江杭州人。戴震难师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段玉裁,清代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他是戴震的学生。【学习体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 自学体验(一)1、顺畅朗读课文 1) 明字音蔡勉旃( ) 蔡璘( ) 重诺责( ) 敦风义( ) 不立券( ) 亡何( ) 愕然( ) 卒辇而致之( )2)知节奏a.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b. 蔡召其子至c.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d. 且父未尝语我也e.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f. 卒辇而致之2、积累文言词汇【一词多义】亡: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 亡何( ) 其人亡( )
2、【词类活用】卒辇而致之(辇:作,) 重诺责(重:作,) 且父未尝语我也(语:作,)【重点虚词】之:以千金寄之( ) 归之( ) 卒辇而致之( ) 而: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 而翁知我( ) 卒辇而致之( ) 以:以千金寄之( ) 其:其人亡( ) 蔡召其子至( )3、译述重点语句1)重诺责,敦风义。 译:2)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译:3)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译:4)且父未尝语我也 译:5)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译:6)卒辇而致之 译:二、合作探究1、概说故事2、评说人物以“蔡勉旃是一个的人,可以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句式说话。3、 领悟内涵 三、延伸拓展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
3、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四、表演朗读全班读旁白,一生读蔡勉旃,一生读友人之子。【学习感言】戴震难师一、 自学体验(二)1、顺畅朗读课文 1) 明字音戴震难师( ) 就傅读书( ) 塾师( ) 几二千年矣( )2) 知节奏a.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b. 日数千言不肯休c.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d.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e.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f. 此非常儿也 2、积累文言词汇【一词多义】言:先生是年乃能言( ) 日数千言不肯休( ) 孔子之言( )几: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 几二千年矣( )【古今异义】先生是年乃能言(是
4、古:; 今:)盖聪明蕴蓄者久矣(盖 古:; 今:)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去 古:; 今: 几何 古: 今: )此非常儿也(非常 古:; 今:)【词类活用】 日数千言不肯休(日:作,)【重点虚词】之: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 )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 ) 师应之曰( )而: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以: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 师无以应( )3、译述重点语句 1)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译:2)日数千言不肯休 译:3)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译:4)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译:5)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译:6)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译:二、合作探究1、概说故事2、评说人物以“戴震是一个的人,可以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句式说话。3、 领悟内涵 三、延伸拓展辩题:老师出错,学生是否应该当众指出正方:老师出错,学生应该当众指出 反方:老师出错,学生不应该当众指出四、表演朗读全班读旁白,一生演读戴震,一生演读塾师。【学习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