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七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题备考攻略抓住两条主要线索(1)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演进及相对应的劳作方式的变迁(2)近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技术的进步及其所引起的人类劳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明确四个演进历程(1)劳动工具经历了从骨木石器到铁器工具的演进(2)劳动力经历了从使用人力到借助畜力、自然力再到机械力的演进(3)农业劳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耕种到个体农耕再到大规模机械化的演进(4)工业劳作方式经历了从手工工场到现代工厂制的演进掌握三个学习要点(1)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情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劳作方式的变化(2)关于近代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尤其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出
2、现给人们劳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3)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革命性意义一、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1.农业工具的变化:(1)古代石器的制作方法:早期石器是打制石器;后期出现磨制石器。(2)青铜器的出现:距今约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3)铁器: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4)灌溉工具的发明: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经用陶器汲水灌溉;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中国在东汉末年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进行革新。唐朝出现了筒
3、车,借助水力汲水灌溉。2.手工业工具的进步:部门主要工具纺织业骨针,陶纺轮,纺车,提花机,纺织机陶瓷业坯车,匣钵 ,支钉等冶炼业土炉,锤,锉,坩埚,范等3.劳作方式的发展:(1)农业家庭式劳作。原因: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2)农业庄园式劳作。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3)手工业家庭和民营、官营作坊。含义: (请连线)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生产工具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劳作方式则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4、推动着劳作方式的不断进步。二、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1.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机器大生产。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特点: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2)工厂制度。出现: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影响: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3)近代中国的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产生:19
5、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发展: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2.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2)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其表现有:(填写正确序号)对矿石的需求刺激了运河的开凿铁路运输业迅速发展欧美国家形成水陆运输网促进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4)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表现: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戴表成为生活习惯;促进钟表业发展。(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6、。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中国: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三、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2)表现。计算机:目的美国军方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标志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影响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网络:.产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
7、立起军用网络。b.发展: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为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目前已遍布全球。c.影响: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等方面逐步扩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航天:近现代以来航天成就:bcd(填写正确序号).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c.2019年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d.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新材料技术: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2.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1)对社会生产的影响:(
8、填写正确序号)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节约了大量劳动力技术革新对利润增长贡献增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3)对人类视野的影响。积极使地球成为“地球村”;促进信息的交流;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社会进步消极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要深刻认识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变革的推动作用,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增强唯物史观的基本素养。探究点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1.中国古代劳作方式史料一早在周代,官营手工业就已存在。当时主要生产封建贵族奢侈品和军用品,而到了西汉,官营手工业出现了重要变化,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逐渐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如制盐
9、、冶铁等。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以期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史料二汉代私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的民窑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据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李龙潜明清经济史等 【思维交互】:(1)根据史料一,指出汉代官营手工业与
10、周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从汉代到清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趋势。 【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关键能力(1)获取和解读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历史问题关键信息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提示:(1)变化:由非营利性产品扩展到营利性产品;以法律保障对盐、铁等重要产品的专卖;由满足消费发展到增加财政收入。 (2)趋势:生产领域的扩大,主要由盐铁到纺织、制瓷、矿冶等领域;生产方式的进步,由家庭和作坊式生产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如棉纺
11、织技术的进步;规模不断扩大,由家庭作坊到手工工场;地位不断提高,由从属于官营手工业到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 【典例剖析】【典例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B.采集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解析】选D。早期农业生产工具简陋,劳动效率低下,采用集体耕作的方式进行生产,故内容应是集体劳作;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逐渐转向铁犁牛耕,故内容是铁犁牛耕,因此D正确。【典例2】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
12、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解析】选A。本题以北宋前中期四川井研县制盐业中的劳作关系作为切入点,旨在考查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特征。同时也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选项分析A根据材料“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可知民营手工作坊众多;根据手工业者“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可知当地手工业者选择空间大。综合以上信息,可得出这一时期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正确 B
13、材料所反映的工匠仅是少部分手工业者,而且材料只是提及工匠对工作有自主权,无法体现社会地位高,故B错误 C材料反映的以“佣身赁力”为生的仅是少数井研县制盐业工匠,不能说明雇佣劳动普及,并且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 D井研县制盐业的发展不能说明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体”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误 2.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史料一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建议由私营业主来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由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据此,1835年,议会通过了私人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38年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足
14、够为当地居民的锻炼和娱乐之用”,“以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1845年,柴郡切斯特市获得议会法令,建设公园与娱乐用地;1846年,曼彻斯特也获得此项权利。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 摘编自陆伟芳城市公共空间与大众健康 史料二民国时期,公园已成为城镇比较普及的娱乐场所。民国政府通过公园向民众灌输现代观念,使公园兼具了社会政治教育空间的功能。民国公园一般都有古典式的亭台、楼阁、荷池、花坞等,有的还辅以假山,保持了传统园林的格局。国民政府将南京原来的玄武湖公园改为“五洲公园”,湖上五个小洲
15、分别被改名为亚、欧、美、澳、非五大洲。1925年建成的北京京兆公园建有世界园,中有中国地图,题有“要有国家思想,须具世界眼光”,横批为“勿忘国耻”的对联;公园内还建有共和亭,书有“共和国之主权在民,共和国之元气在道德”。 摘编自陈蕴茜论清末民国旅游娱乐空间的变化以公园为中心的考察【思维交互】:(1)根据史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公园建设热潮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强城市公园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史料一、二,指出与英国相比,民国时期公园向民众宣扬了怎样的观念?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 【微点拨】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关键能力(1)获取和解读信息整理史料,最
16、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2)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历史问题关键信息“要有国家思想,须具世界眼光”; “共和国之主权在民,共和国之元气在道德”提示:(1)特点: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视和主导;以法令的形式推动;由个别城市到全国推广;全国上下的支持。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剧了城市环境恶化,危害到人们的健康。(2)观念:民族主义、国际意识、共和观念。 意义:启迪民智,促进民众思想进步;激发爱国救亡意识和民族自信,促进国家认同。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
17、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欧洲1848年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
18、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备选要点】中国古代劳作方式的演变1.远古居民的劳作方式:远古居民的劳作方式主要是刀耕火种,又称“刀耕火耨”,是指用石刀和石斧等砍伐地面上的植物,经过晒干、焚烧后,在空出的地面上播种农作物的一种生荒耕作制。其伴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而出现,主要盛行于新石器时代。 2.农村公社与井田制:西周时期的邑、里,就是农村公社。因为农村公社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称为“社”,于是农村公社的组织也称为“社
19、”。先秦文献中“四井为邑”是很普遍的现象,表明公社的土地分配方式就是井田制。农村公社的耕地或者以公社为单位共同耕种(公田),生产物归统治者;或者分成小块分配给各个家庭耕种(私田),生产物归耕作者,土地是国有的。 3.小农经济与精耕细作: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和私有土地的出现,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男耕女织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出现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家庭集生产与消费功能于一身,为维持生存或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农民往往注重生产工具的革新和生产技术的提高,采取精耕细作的农业耕作方式。 4.庄园经济与租佃关系:西汉初期,伴随着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占有大量土地的封建庄园不断壮大。到西汉末
20、年,庄园经济基本发展成熟。封建庄园往往是一个包括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的封建经济和军事单位。后来在东汉时期发展为豪强庄园,南北朝时期发展为坞堡等。在封建庄园内部,庄园主(主户)要么将土地交给依附劳动力集体耕种,要么交给佃农(客户)租种,以收取地租。到了宋代,庄园中的租佃依附关系呈现明显松弛的趋向。 5.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原始社会从事专业生产的氏族后来从事官营手工业生产。商周时期推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基本上由官府占有。秦汉之后,官营手工业部门由专职官员进行管理,元代起对手工业全面垄断,由于缺乏竞争,各种弊端充分暴露,规模逐渐萎缩。明代规模更为缩减,中期以后不再占据主导地位。春秋中
21、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立经营的民间工商业者大量涌现,民营手工业逐渐得到发展,明代中期之后超过官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典例剖析】【典例1】下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因为国内政局的纷争动荡B.BC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C.CE段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是因为世界局势的稳定D.FG段城市化水平滞缓是因为经济“滞胀”的不利影响 【解析】选B。本题以英国近现代城市化进程曲线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化的影响,同时也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选项分析A17001800年,英国已经确立君主
22、立宪制,国内政局相对稳定,故A错误 B从图中可看出BC段英国城市人口比重大幅上升,而18001850年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中大机器工厂在城市的集中出现,引发了农民向城市的迁移,故B正确 C18501939年,随着工业革命,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结果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先后爆发,故此时期世界局势相对动荡,故C错误 D19511959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滞胀”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故D错误 【典例2】 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A.蒸汽动力B.现代工厂C.工厂制度D.血汗工厂 【解析】选B。材料“机器生产”“两大阶级产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形式变化,手工工场逐渐被现代工厂取代,故B正确。蒸汽动力不属于生产组织形式,故A错误;工厂制度不属于生产组织形式,它是一种制度,故C错误;血汗工厂突出的是阶级剥削,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