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A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2阶段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不便地价上涨污染严重远离商业中心A BC D解析: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已过了初期阶段,但还没有达到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阶段,即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导致城市人口向外流动,继而引发商业、服务业等相继外迁,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第2题,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大城市迅速膨胀,就业困难、地价上涨、住房紧张、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导致人口流向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较好的郊
2、区和农村。答案:1.B2.B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34题。3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A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市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异扩大4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AD时段 BB时段CE时段 DF时段解析:第3题,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进入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第4题,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约为58%,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5%和24%,应为城市化初期阶段。答案:
3、3.C4.B (2012浙江十二校联考)图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甲地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代表的国家分别是()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6图反映了该市()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解析:图中甲地出现地价次高峰,说明甲地位于城市环路与主干道路交会处,因交通通达度提高,地价升高。图中城市用地规模在城乡过渡带快速增长
4、,是郊区城市化的表现,属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答案:5.A6.C (2012嘉兴模拟)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完成78题。7.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气候适宜、取水方便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A BC D解析:选B。可采用排除法。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排除项;大上海都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缓慢,甚至是零增长或负增长,排除项。8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九大都市圈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九大都市圈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A BC D解析:选B。九大都市圈
5、虽然都交通便利,但相互之间联系并不紧密,排除项;湘鄂赣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分别分布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不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911题。9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10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各省区中,只有湖北省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
6、0%以下D总体来看,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大11有关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C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解析:第9题,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10题,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第11题,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推动下,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答案:
7、9.A10.D11.B(2010 高考北京卷)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地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213题。12该城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13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解析:第12题,该城区位于平原区,因此7月份太阳辐射强,地表性质影响太阳辐射的吸收,气温高低变化受地表起伏影响较小;裸地和硬化地热容量较小,因此地表温度较高,而绿地、水面、林地等热容量较大,因此地表温度
8、相对较低,城市和农村相比,硬化地比率大于农村,因此地表温度城市高于农村;城市由于热岛效应成为低压区,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气候变暖使大气温度升高,对地表温度影响较弱。第13题,从1982年到2004年高温区域数目增多,同时一些原来小、弱的高温区变得大、强,因此可以分析出该城市区域内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答案:12.C13.A二、综合题14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1980年和2006年城市功能区分布图,比较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试评价该城市1980年钢铁机械工业区的区位。(2)为预防或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城市采取的措施有_。(3)根据图中信息,城市化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农业的影响表
9、现在_。(4)2006年,行政文教区C以北的广大区域最有可能成为()A高级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C工业区 D低级住宅区解析:(1)1980年,钢铁机械工业区位于城市外缘的铁矿附近,且交通便利,从经济上看是合理的;但本题隐含了一个条件,即该地位于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该钢铁机械工业区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是不合理的。(2)不合理的城市化会带来环境、交通、住房等一系列问题,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该市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3)城市化为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为城市提供蔬菜、乳畜产品的菜地、饲养厂的规模也随之扩大了;虽然它们离市中心的距离有所增加,但都有交通干线
10、直通市区,便于产品及时地送至市场。(4)一个城市的行政区往往位于环境较好的区域,故其附近常会形成高级住宅区。答案:(1)铁路运输条件较好;位于铁矿区附近;冬季严重污染城市大气环境。(2)加强道路建设,修建高速公路;建设中央广场和森林公园;建设居民小区;将重污染工业迁向西南郊区(3)菜地和饲养厂的规模扩大,并布置于交通便利的地区(4)A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下图为中国超大城市群和城镇密集区分布图。材料2:(1)简述我国城市的分布特点。(2)改革开放前后沿海地区三大产业中一直有明显优势的是_,其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多选)()A自然条件优越B市场广阔,交通便利C科技发达,有利于工业发展
11、D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带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E矿产资源丰富F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G分布多个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3)比较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和农业产值比重下降速度,并分析这种状况会引发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4)简述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解析:第(1)题,图中的城市分布不均匀,东部较多,西部地区较少,而且出现了城市群、城市带。第(2)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一直占优势,自然条件优越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不是很大;沿海地区和内地相比矿产资源不是很丰富。第(3)题,直接从图乙中得出结论。第(4)题,从对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的影响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答案:(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沿海、沿江平原地区人口较密集,出现了城市群、城市带。(2)第二产业BCDFG(3)从总体上说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下降速度小于农业产值比重下降速度。这种状况会使劳动力剩余。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等是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措施。(4)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