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人教版2019一、导入:师:我们共同学习第12课中的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一起读课题。题目很长,读好他的停顿很重要。指导读好“净慈寺”、“林子方”再读课题注意停顿。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早上,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个人。师:是谁走出了净慈寺?是你还是我?生:是杨万里。师:这个非常关键。要把他补充进去。那么题目的意思你们明白了,现在我们在齐读一下课题把这个意思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生读。二、指导诵读:课件出示全诗师: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来看一下,都预习了是吗?读了几遍?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举手真踊跃。生读。师:很好,请坐
2、下。字音都读准了,而且诗句读的也很通顺。咱们读诗和读其他的课文不一样。诗有它独特的节奏和味道,怎么读出诗的味道呐?自己练一练,试一试。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打手势示范读。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 _ _ |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动作试着读一读。师打着拍子,师生共读。师:这样读感觉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生:更顺口了。生:诗的味道出来了。生:更押韵了。师:想不想自己给自己打着拍子读一读,试一试。学生自由练习。师:现在同学们打着拍子读,老师给你们和每句诗的最后三个字。师生共读。生读师和。师:我读的有什么特点?生:特
3、别押韵。师:你看到我把那几个字读得特别长,特别完整了?生:中、同、红师:他们都是后鼻音,所以我们要把他们读的完整到位。现在我们换过来我读你们和。师读生和。(配上音乐)配音乐学生自由练读。师:同学们都被自己读诗的声音陶醉了,闲暇的时候多读读诗,慢慢的自己也会变得非常有味道。三、理解诗意师:我们学习古诗除了诵读古诗还要怎样?生:正确理解诗意。师:同学们提前已经预习了,请你把自己知道了的词或者诗句的意思讲给你的同位听,再拿出笔来,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也可以向你的同位请教。学生同位互相交流。师:有没有那些字词是经过讨论还不明白的?说出来全班讨论。生:四时什么意思?师:谁能把它解答?生:是指四季。生
4、:为什么莲叶是接天的哪?还是无穷的?师:我也对这个问题有疑问?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生:说明莲叶很多,很壮观。生:水天一色,是视觉上的错觉,师:是啊,往远处看,一直看到你的视线看不到的地方,全是莲叶。所以远远望去就与天相接了。明白了吗?谢谢同学们,我也明白了。师:诗中还有一个词不明白,映日什么意思?生:太阳的照射下。师:什么时候的太阳?生:早上的太阳。师:你从哪看出来的?生:“晓”字,晓是早晨的意思。师:你真厉害,能联系题目来理解诗意。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这首诗。学生自由读一遍诗。师:同学们,学到这儿这首诗我们已经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生:荷叶很壮观
5、。生:仿佛看到了诗的美丽。师:我们这么读读诗就能读出诗的美丽,这首诗写了景。师板书“景”。师:还能从诗中读出什么?生:对林子方的不舍。师:是啊,我们还能看出情。师板书“情”。师:那么,咱们就到诗中去品一品这情这景。(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师:读读这一句诗,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情?从哪儿感受到的?生自由练读这句诗。生:从“风光不与四时同”看出这时的景色在作者的眼里是与其他时候不同的。师板书“不同”。师:你们去过西湖吗?生:去过。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把西湖比作天堂,西湖无疑是这天堂里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西湖美丽的景色吧!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学生欣
6、赏西湖四季的景色。师:西湖四季的景色美吗?生:美。师:是啊,西湖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作者只喜欢六月的西湖。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想法?生:为什们作者只描写了六月的西湖呢?师:我们再来看看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同学们有些失望了吧,还以为能看到一幅画哪,对吗?中国的古诗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这诗中有画吗?你看到了什么?生:荷叶多,荷花美。生:太阳下的荷花十分妖艳,非常美丽。师:看到了荷花的美,莲叶的接天,莲叶除了面积广,还有什么特点?生:莲叶青翠欲滴,油亮亮的。师:诗人用哪个词形容诗的颜色?生:碧。师:碧什么意思?生:绿。师:那诗人为什么不说“接天
7、莲叶无穷绿”哪?生:因为碧比绿还要翠一些。生:碧是翠绿。师:是啊,一个碧字让绿更丰富了。前面还加了一个“无穷”,你有什么感觉?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大片的绿,很壮观。师:是啊,一大片的绿,像绿的海洋。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师:在这一片荷叶之中,荷花也显得特别娇嫩,它红的想什么?生:红的像火。生:红的像太阳。生:红的像迎接人们的到来抹上了胭脂。师:多么的形象!这荷花为什么会这么红?生:被太阳照的。生:这夏季是荷花生长的季节。生:作者心情好。生:长得多。生:在绿色和叶的映衬下。师:是啊,荷叶与荷花互相映衬,绿的更绿,红的更红。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有感情朗读最后一句。生读上一行,师
8、读下一行。对比感知。生自由读一遍。四、诵读提升师:这时我们能感觉到六月的西湖特别壮观。现在你能理解诗人特别喜欢六月的西湖吗?生:六月荷叶特别绿,荷花特别红。生:六月的荷叶与荷花生长的更茂盛。师:六月的西湖比别的时候更有生命力,更热烈,更奔放。假如你是此时的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会怎样读?指一名学生读。配音乐,师范读。配乐齐读。师:在诗人的眼中西湖都是柔美的,像一位女子,只有诗人杨万里发现了这壮美的一面,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个不同的西湖,而他这首诗也因为写出了西湖的不同,而让他名垂青史。我们在来看看这首诗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题目像送别的诗,而内容却没有提到和送别有关的内容哪?师:是啊,凡是读到这首是的人都有这种感觉,为什么题目中有送,而诗中只有景,只有赞美之情哪?这是怎么回事儿?生:用美景送林子方走。生:用西湖的美景衬托对朋友的感情。生:想表达他和诗人的感情像这荷花美景一样,永世长存!五、课堂总结师:是啊,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但事情的真相到底怎么样,诗人为什么借西湖来送别我们谁也不知道,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有了杨万里这一送给西湖留下了这经典的诗篇,给我们留下了这传世的佳作。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西湖,学习了一篇不一样的送别,用美景来表达,还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杨万里。同时有关“送”的问题请同学们下课继续讨论,带着问题走出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