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福州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74731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福州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福州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福州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福州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福州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福州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福州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福州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福州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福州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仙游一中、福州八中20192020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命题: 审核: 校对: 2019.11.12第卷 (本卷共32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题,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A. 通过构建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B. 将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强化王权C. 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D. 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巩固统

2、治 2.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的“国”与“家”是相通的,“孝”和“忠”是一致的,作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以及社会细胞的“家”同作为上层建筑的统治机构“国”,在长期的历史条件和时期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据此可知,该治理模式A.是以宗法制的存在为前提条件 B.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C.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延续 D.确保了皇权在基层社会的独尊地位3.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主要内容:男丁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据此可知,均田制A.加速了少数民族生产方式转变 B.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导致了中原地区租佃关系盛行 D.限制了官僚贵族利益4.

3、南宋哲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 B.使宰相制度渐趋规范C.进一步确立君主专制 D.对宰相权力进行制约5.“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6.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A.舆论界存在盲目自

4、信心态 B.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C.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 D.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观念7.1882年轮船招商局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再好股100万两,仁和保险公司也乘势扩股1万股,计银50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80年公布招股章程后,认股者源源而来。据此可知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C.股票在晚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 D.晚清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熟8.1900年杨村战役之后,因为遭到聂士成率领的聂军抵抗之顽强,西方甚至有记者认力“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中描述天津战役时写道:“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

5、泥里动弹不得”。下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西方记者的报道令大其词,目的是想推卸责任B.以上史料反映出清朝近代化努力取得部分成效C.历史研究应主要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D.两方记者的报道是第一手史料,最为真实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B.思想较为保守落后C.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D.主张改造儒家思想10.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

6、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A.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11.八七会议决定:“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农民”;“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会议还认为,“必须反对已成反革命的资产阶级。”由此可知,八七会议A.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未完全成熟 B.完全符合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C.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 D.全面贯

7、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2.井冈山道路开辟时,引起党内部分人士的质疑。他们对农民革命持悲观态度,对这条道路横加指责,并提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疑问。这些质疑A.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B.及时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C.否认了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 D.低估了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13.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A.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 B.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C.管理水平高于在

8、华外资企业 D.以传统的手工业为主14.1949年,毛泽东主席曾说:“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的。”毛泽东这一思想A.发展为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原则 B.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己经建成C.发展了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奠定了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的基础15.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要求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应使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挂起钩来,企业内部的工资制度应充分体现差别。这一决议A.成为中国经济体

9、制改革的突破口 B.主要是针对平均主义分配的部门C.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 D.体现市场在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 16.2017年“两会”上,外交部长王毅首次提出了“金砖+”的概念,“通过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对话扩大金砖的朋友圈,把金砖合作打造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其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B.克服内部不利因素的制约C.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 D.领导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17.罗马法中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变故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这主要说明罗马法A.严重损害公民个人权益 B.注重维护公众利益

10、C.法律制度有待继续完善 D.保护奴隶主的特权18.18世纪6080年代,印度商人被排斥在收购手工业商品活动的范围。东印度公司规定,印度织布工人在未完成公司订货之前,不得为其他人和其他市场工作。这表明印度纺织业A.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B.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支持C.因英国的排挤走向萧条 D.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A.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20.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

11、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A.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B. 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C. 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D. 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21.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但实际运行中,行政权在逐渐扩张。这说明,美国A.民主政治已走向破坏 B.共和政体面临着挑战C.分权制衡具有相对性 D.政权组织形式需调整22.“(英国)光荣革命曾成功地将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手中扩散到一群人手中,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

12、看,这只是现代政治转型的第一步,直到18世纪中叶,权力仍然掌握在百十贵族手中,其他社会力量完全被排斥在政治权力之外。”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世纪的英国A.开展了工业革命 B.建立了责任内阁制C.进行了议会改革 D.完善了王位继承制23.在19世纪的科学家中,其科学思想对于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可以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媲美的是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牛顿的力学体系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24.1879年法国将诞生于大革命期间的马赛曲定为国歌。从1880年开始,法国政府将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镌刻在各政府机构建筑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

13、入口也必须要悬挂国旗三色旗。这些做法意在A.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C.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形式 D.推动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建立25.德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己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而是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这次革命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C.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 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26.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6.9速度递增,到19261

14、927年,己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苏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政府A.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在农村实行粮食税C.全面推行余粮征集制 D.普遍建立集体农庄27.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工厂规模不断扩大 D.垄断组织不断扩大 28.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平时期的军事同盟,北约标志美国孤立主义的正式结束。它还代表了传统军事同盟的一项急剧改变,因为它不仅规定了国际司令

15、部之下各国军事单位的一种聚合,还规定了在训练、战略规划和武器生产方面的紧密协作,从而规定了成员国资源的一种与先前任何军事协议相比更大程度的全面整合。上述材料客观上表明北约 A.加速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B.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C.实质是美国控制西欧的工具 D.提高了西欧国家军队战斗力29.英国政府向国民提供的福利项目之多,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大力推行社会福利政策A.强化了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干预C.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D.淡化了资本主义的性质30.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定为宗旨和原则。20世纪90年代

16、以来则将运动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这一变化反映了A.西方国家的殖民体系已彻底瓦解 B.经济区域集团化已成为主要趋势C.经济发展是政治独立的先决条件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31.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纷纷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这表明西方国家A.福利开支压力巨大 B.财政赤字巨大C.大力发展私有企业 D.减少国家干预32有学者指出,从 “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但谁也说不好究竟会在哪年哪月实现这一愿景。这表明A.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B.联合国的建立加速一体化

17、进程C.世界政治格局仍在不断演进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第卷 (本卷共3题,共52分)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

18、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材料二 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19、摘编自 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5分)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

20、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12分)3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近代西方列强东侵的强烈撞击下,晚清的军事变革作为一种自然的回应,在逐渐兴起,其本质就是实现军事现代化,缩小乃至消除中国与西方军事上的差距,从而有效抗御列强的侵略,保障国家安全。以甲午战争失败为标志,晚清军事变革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甲午战前为第一阶段变革,随兴办洋务而起,因甲午战败而衰。主要内容包括推进陆军火器化;建立近代海军,加强海防

2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革新军事教育等。甲午战争的失败,使30余年惨淡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也标志着晚清军事变革步入了第二阶段。由于马关条约及其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背上了极其沉重的赔款负担,国家进一步衰败,已无力再投巨资建设海军,因此,这个阶段军事变革的重点集中在陆军,最主要的内容是编练新式陆军和发展陆军教育。第二阶段的军事变革,因中央集权不断削弱,各省各自为政,非但未能増强国家的整体军力,反而为清朝的覆亡挖掘了坟墓。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两次军事变革的共同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两次军事变革失败的原因。(8分)仙游一中、福州八中2019202

22、0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历史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CADD 6.ACBCA 11.AABDC 16.CBDBA 21.DCCAA 26.BDBBD 31.DC32.【答案】(1)表现:典当业尤为发达,且分布广泛;资本相对雄厚;经营主体来源广泛;业务类型多样;金融机构类型众多;政府积极参与;注重协调行业内部各种关系。(每点2分,任答出3点给6分)影响:有利于促进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便利清政府赋税征收,调节货币流通,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未能促进经济转型。(每点2分,任答出2点给4分)(2)相同: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政府都积极参与;都出现金融机构创新;都推动了新

23、的经济因素发展和增加了政府收入。 (每点2分,任答出3点给6分) 不同:政府参与方式不同:前者是直接创办金融机构;后者是通过发行国债以及将特权折算成股份入股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力度不同:前者金融创新力度有限,业务相对单一;后者则出现了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股份制银行,更具有近代特征,且初步建立了近代金融体系。规范经营活动的举措不同:前者为协定和规则,后者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影响不同:前者未能促进经济转型,后者推动英国经济转型。(每点2分,任答出2点给4分)原因: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发发展缓慢; 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的束缚。(每点2分,任答出2点给4分)英国:新航路

24、开辟后,海外殖民扩张的需要;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人文思想的推动。(每点2分,任答出2点给4分)33.【答案】示例一:观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阐述: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贫富差距日益扩大,19世纪2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发展的“繁荣时期”,但其固有的矛盾终于导致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总之,只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存在

25、,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就不会消亡。示例二:观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必然会导致苏联的经济危机。阐述: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性、行政性、指令性是鲜明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僵化的体制必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长期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以行政力量驱动经济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无视经济规律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以集体化的形式完成资本积累,长期牺牲农民的利益,必然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进而酿成粮食危机和社会危机。总之,斯大林模式的内在弊端是苏联经济危机的根源。34.【答案】(1)共同特点:在西方列强加剧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形势下进行;侧重于对军事武器和军事教育的变革;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实现军事近代化。(2)失败原因: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进行变革,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最终必然失败;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第一阶段以封建官僚个人为主,后一阶段是各省自行其是,不能保证变革的正常进行;列强的侵略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变革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