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71354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岩石圈是指 ( )A.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 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D.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地球内部圈层。【详解】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故D正确;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属于岩石圈,A错误;古登堡界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BC错误。故选D。2. 下列地理现象

2、中,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 酸雨的形成B. “磁暴”现象的产生C. 臭氧层空洞的出现D. 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其中产生“磁暴”现象,使小磁针不能正确指正方向是太阳活动的影响。正确的是B项。3. 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 唯一有水的行星B. 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C.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 适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答案】D【解析】【详解】地球的特殊性就是地球上拥有生命,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八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小的行星是水星。八大行星均有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选择D项。4. 下图“天体

3、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 一地月系B. 一银河系C. 一太阳系D. 一河外星系【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天体系统层次。【详解】读天体系统层次图,根据所学的天体系统的等级关系,是银河系,A错;是河外星系,B错;是太阳系,C对;是地月系,D错。故选C。5. 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A.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D.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小于北京【答案】C【解析】【详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小时,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

4、角速度相等;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广州的纬度低于北京,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故选C。【点睛】地球上线速度分布规律: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两极点线速度为0。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6. 在我国的教师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A. 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B. 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C. 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D. 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详解】教师节为每年的9月10日,属于从夏至(6月22日)到秋分(9月23日)这一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A正确。7. 下列对“北京时间”描述不正

5、确的是( )A. 北京的地方时B. 东八区的区时C.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D. 120E的地方时【答案】A【解析】【详解】“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或者是东八区中央经线(即120E经线) 的地方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北京所在的经度116E的地方时,A不正确,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 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 华北平原B. 青藏高原C. 云贵高原D. 塔里木盆地【答案】B【解析】【详解】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陆壳比洋壳厚。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壳最厚处在青藏高原,C对。华北平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海拔低,地壳厚度较小,A、B、D错。【点睛】地壳平

6、均厚度17千米,陆壳比洋壳厚。大洋地壳平均厚度约6-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9.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昼长夜短期间,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期是( )A. 春分日一夏至日B. 夏至日秋分日C. 秋分日一冬至日D. 冬至日一春分日【答案】B【解析】【详解】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昼长夜短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春分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错误。夏至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B正确。秋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C错误。冬至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D

7、错误。故选B。10. 与地球公转远日点最接近的节气(北半球)是A. 春分B. 夏至C. 冬至D. 秋分【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日点与远日点的相关知识。【详解】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最靠近的节气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C正确。11.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 )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辐射D. 大气逆辐射【答案】B【解析】【详解】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

8、辐射后,从而使大气增温,所以,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 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暖锋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冷气团密度大,一般在锋面以下,AC图冷气团在锋面上面,故AC错误。B图冷气团箭头回旋,表示冷气团势力弱,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B正确。D图冷气团箭头直指锋面,表示冷气团势力强,为冷锋,D错误。故选B。13. 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故A错误;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

9、较海洋低,故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海洋盛行上升气流,故B正确;晚上的山峰与山谷之间,谷地气温较山峰高,故谷地盛行上升气流,山坡盛行下沉气流,C错误;城市为热岛,故城市始终盛行上升气流,D错误。14.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 地面冷热不均B. 地转偏向力C. 水平气压梯度力D. 太阳辐射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辐射差异导致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AD不对。地转偏向力风形成后产生,只改变风的方向,B不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直接动力,C对。故选C。15. 下面是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四条曲线中表示反气旋过境前后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B【

10、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所引起的气压变化趋势,要求考生明白反气旋对应的气压场实际上是一个高压系统,试题本身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属于中档性的题目【详解】根据图中的气压变化特点可知a b c d分别是气旋、反气旋、冷锋和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特征变化趋势。所以选B。16.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中气压带代表 ( ) 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D【解析】【详解】读图可知:两侧风带内的风向背离该气压带,说明该气压带是高压带,从而能够排除A选项和B选项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只有副热带高气

11、压带附近的风向是向南北两侧分流的,而极地高气压带附近的风向只流向一侧,故C选项也不合题意故选D。17. 冷锋、暖锋的共同特点是()A. 冷气团在锋面以上B. 过境后天气转晴C. 过境后气压升高D. 过境后温度上升【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影响。【详解】冷锋降水多在锋后,冷气团在后,暖气团在前,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过境时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暖锋降水在锋前,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过境前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连续性云雨,过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选B。【点睛】本题

12、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团分布、锋面附近的天气、冷锋和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和锋面影响的天气实例等内容,注意结合选项逐一分析即可。18. 具有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特点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特点气候类型只有地中海气候。C正确。故选C。19. 下列渔场不属于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是()A. 北海道渔场B. 秘鲁渔场C. 北海渔场D. 纽芬兰渔场【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洋流对渔场的影响,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渔场与洋流的分布。【详解】北海道渔

13、场、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而秘鲁渔场是因沿岸有上升流而形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 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判断,、对应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分别是褶皱、风蚀蘑菇、三角洲、断层,其中,褶皱、断层属于地壳运动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符合题意;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而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是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21. 形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

14、因是( )距海洋远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 纬度位置高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降水因素及我国自然特征的掌握程度。【详解】西北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降水稀少,从而形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因此选项、符合题意。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且纬度较高,副热带高气压带不能影响该区,选项不符合题意。纬度位置高,不是当地干旱的原因,而且纬度高蒸发弱,有可能形成冷湿气候,选项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22. 山区公路一般都修成“之”字形,主

15、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 气候B. 地形C. 植被D. 土壤【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详解】交通运输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致走向来确定线路的走向。山区公路一般都修成“之”字形为了降低公路的坡度,其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地形。所以选B。23. 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A. 云贵高原B. 青藏高原C. 黄土高原D. 内蒙古高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云贵高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崎岖,多地震,地质不稳定,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故A正确;青藏高原,高寒气候,以低温冷害、冰雪灾害为主,故B不符合题意;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16、,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较多,没有云贵高原频繁,故C不符合题意;内蒙古高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地势平坦,以干旱、风沙、盐渍化为主,D错误。答案选A项【考点定位】我国四大高原及特征,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名师点睛】本题我国四大高原为参考区域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由于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地震;且岩石破碎;且由于地形起伏大,受季风气候多暴雨,且植被破坏严重,故导致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多发。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影响,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主要注意以下细节:(1)地形起

17、伏大;(2)地表破碎,多碎屑物;(3)降水集中多暴雨;(4)植被破坏或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人为原因。24.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A. 资源的数量B. 人均消费水平C. 区域开放程度D. 科技发展水平【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详解】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则人均消费的自然资源越多,故人口容量越小,说明两者呈负相关。资源数量、区域开放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故答案选B。25.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B. 国家政策的影响C. 自然资源的区域差异D. 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答案】D【解析】【分析

18、】该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详解】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由乡村到城市,由中西部向东部地区,主要原因是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收入差异引起人口迁移。故选D。26. 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 科技发展水平B.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C. 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D. 资源状况【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制约人口容量的因素。【详解】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其中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故D正确。【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

19、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27.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非洲与欧洲B. 亚洲与欧洲C. 欧洲与拉丁美洲D. 亚洲与大洋洲【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地区差异的掌握程度。【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2.8%,增长最快;欧洲许多国家人口呈零增长,如英国、比利时、芬兰等国,欧洲许多国家人口呈负增长,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国,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最低,选项A符合题意。亚洲人口自然增长

20、率约为1.9%,低于非洲,排除B。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拉丁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排除C。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非洲,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欧洲,排除D。28.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A. 多为短期流动人口B. 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C. 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D. 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详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所以安置性移民,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进行的移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9.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

21、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 由农村到农村B. 由农村到城市C. 由城市到城市D. 由城市到农村【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城市化的特征。【详解】城市化过程的标志之一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初期是人口、工业、商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所以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B对。由城市到农村是发达国家城市化后期的人口迁移特点,D错。城市到城市,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类型始终存在,但不是主要类型,A、C错。故选B。30. 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 )A. 水资源B. 耕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土

22、地资源【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详解】图示资源是制约当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故图示反映耕地资源最短缺。所以选B。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31.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线条A是_波,传播的速度较_;线条B是_波,传播的速度较_。(2)A、B两波在传播速度上的相似之处是_。(3)从A波的消失,说明地球内部2 900千米以下及更深处的组成物质,不再是_态。(4)地震波波速开始明显加快的不连续界面称作_。波速变化最大的不连续界面是_。在此界面上纵波_,横波_。【答案】 (1)

23、. 横 (2). 慢 (3). 纵 (4). 快 (5). 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6). 固 (7). 莫霍面 (8). 古登堡面 (9). 突然下降 (10). 完全消失【解析】【分析】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地震波的传播特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详解】(1)考查地震波的判断,图中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且A波在地下2900KM处消失,据此判断A波为横波、B波为纵波。(2)结合上面分析,A波为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B波为纵波在固液气中均能传播。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能在固体中传播。(3)A波为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在地球内部2 900千米消失,说明自此以下

24、不再是固态。(4)地震波波速开始明显加快的不连续界面称作莫界面。波速变化最大的不连续界面在地下2900km处,为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界面;据图可知,在此界面上纵波急速减少,横波消失 。32.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地(2)甲图表示的是_(填“冷”或“暖”)锋,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_(3)乙图中F处是_(填“高”或“低”)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于_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_天气【答案】 (1). 冷 (2). C (3). 暖 (4).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5). 高 (6). 北 (7). 晴朗【解析】【分析】

25、本题主要考查暖锋和反气旋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详解】(1)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冷气团密度大,在锋面以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面以上,判断出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据图分析,此时C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最高。(2)暖锋是暖气团势力强大,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读图可知,图中冷气团的移动方向的箭头回旋,表示冷气团势力弱,暖气团势力强,可以判断甲图表示的是暖锋。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和数值,不难判断出F处为高压中心,根据气流的偏转方向向右偏,可判断该高压中心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气流下沉,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水汽不易凝结,所以高压(反气旋)控制

26、的地区,多为晴朗天气。3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A_,B_,C_,D_,E_。(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_循环,图中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_循环。(3)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_圈、_圈、_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_。(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_ 环节(用字母表示)(6)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_。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27、使全球各地降水量保持不变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A B C D【答案】 (1). 蒸发 (2). 水汽输送 (3). 降水 (4). 地表径流 (5). 地下径流 (6). 海上内 (7). 海陆间 (8). 海陆间 (9). 大气 (10). 水 (11). 岩石 (12). 陆地内循环 (13). 海陆间 (14). B (15).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等相关知识。【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A 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 地下径流。(2)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

28、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其中,海上内循环携带的水量最大。海陆间循环跨海洋和陆地,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包括:A 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 地下径流,所以,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3)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各圈层之间进行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4)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主要发生在陆地内部和陆地上空之间,属于陆地内循环。黄河径流最终流出海洋,所以,属于海陆间循环。(5)我国夏季的东南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把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图中B水

29、汽输送环节最能代表我国夏季的东南风。(6)水循环通过各环节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并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正确。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并不是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错误。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陆地水和海洋水保持动态平衡,错误。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正确。C正确,故选C。34. 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有关问题。(1)第一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低增长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_,自然增长率_,且波动较大。(2)第二阶段_明显开始下降,原因是_。(3)目前发达国家大多数都位于

30、图中的第_阶段, 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这种问题带来的影响有_,该采取的对应措施是_。【答案】 (1). 高 (2). 低 (3). 死亡率 (4).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5). 四 (6). 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7). 劳动力短缺和社会赡养费用上升 (8). 鼓励生育和接纳 海外移民【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等相关知识点。【详解】(1)直接结合图示可知,第一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人口出生率高、 死亡率高,故自然增长率低。(2)直接结合图示可知,第二阶段死亡率明显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原因主要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升,而医疗卫生水平也大大提高,所以,死亡率明显下降。(3)目前发达国家一般处于低低低模式,属于图示第四阶段。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故导致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劳动力短缺和社会赡养费用上升,养老负担加重。而采取的措施主要从鼓励生育、接受移民和完善养老保障体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