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30466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波峰中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共25题,每题2分)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下图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4.假设甲、乙、丙、丁四位是商周时代的人物,请判断西周时期哪位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

2、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B乙带兵攻打过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C丙是西周王族的成员,但智商低下D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被公认为德才兼备5.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早逝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6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郡县制7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

3、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和推行郡县制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9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0.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

4、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11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笼络皇亲国戚B增加财政税收 C削弱王国势力 D推动民族交流12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1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C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重

5、 D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14西汉时期,刘邦为巩固其统治,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是()A郡县制 B封国与郡县并行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15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割宰相职权 D改革科举制度16. 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A.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B.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C.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D.消解相权,强化皇权17.唐代三省中某一省“负责定旨出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其长官为宰相 B其下设六部 C相权趋于集中 D其取代了皇帝的决策权18“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

6、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法宝”核心的是()A在边疆设立军镇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和官员之间相互牵制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19隆平集取士载:“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是()A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 B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C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 D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0古代中国官僚体制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两大问题的()A察举制郡县制 B科举制三省六部制C九品中正制三公九卿制 D世袭制行省制2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

7、,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西汉设立中朝文臣任知州,设通判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A. B. C. D. 22.一位史学家评价某一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政治的雏形”。这一制度最可能是A分封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郡县制23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24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事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 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A. B. C. D.25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

8、作用主要体现在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26、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这里所说的“诸侯”( )臣服于商王朝 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 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 B. C. D. 27、“(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28、“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9、”“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这反映了( )A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B秦律细密严苛 C皇权至高无上 D丞相独揽大权29、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30、“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3

10、1、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 削夺王国的封地 B. 夺去王侯的爵位 C. 颁行推恩令 D. 继承西周分封制32、“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用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其实质是( )A剥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分裂割据C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D加强中央集权33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是 A开辟内河新航线 B赔款白银二亿两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34.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在评价晚清

11、时期的中国时说:到了这个时候,“它(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以下各项最符合这一判断的是A.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C.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C.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35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 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 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二、非选择题:(30分)36材料1 历史上

12、的行政图 图(1)材料1中图二、图三反映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2) 材料1中后两幅图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为什么能产生深远影响?(4分)(3)材料1中图一,依据图回答此制度有什么特点?(8分)3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 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

13、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指的什么制度

14、? 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4分)(2)材料三中所说的制度有哪些特点?(4分)(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8分)历史 15 BCBDC 610 BCDBB 1115 CBDBB 1620 DABDB 2125 BCDBD26-35ADAA BCDCCD36图二:秦朝的郡县制;图三:元朝的行省制。(各2分)原因:1在郡县制和行省制下,中央都对地方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2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4分)37【答案】(1)制度:察举制。(2分) 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2分) (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