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涉县第二中学2019年9月月考高一地理试卷一、单选题(共60分,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河流、植被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关于图中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湖泊对丙河段流量起到调节作用B. 是背斜构造C. 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 该地区岩层以沉积岩为主2.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面I、II、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 A. 甲-IIB. 乙-C. 丙-ID. 丁-3. 以下关于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全球陆地分六大板块天的B. 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C. 板块就是碎裂的地壳D. 板块
2、边缘属于消亡界【答案】1. D 2. D 3. B【解析】【1题详解】图中湖泊对丙河段无影响,对下游丁河段流量起到调节作用,A错。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B错。该地区位于大陆东岸,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为温带季风气候,C错。该地区岩层以沉积岩为主,层理清晰,D对。故选D。【2题详解】图示位于温带地区,甲处山顶可能有永久冰川,地貌景观可能是角峰,甲-III,A错。乙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地貌类型是山麓冲积扇,乙-I,B错。丙位于河流中游,支流少,说明气候干旱,地貌类型可能是风蚀蘑菇,丙-II,C错。丁位于河流入海口,地貌类型是河口三角洲,丁-,D对。故选D。【3题详解】全球分为六大板块,A错误;板块是
3、 “漂浮”在软流层上滑动的,B正确;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的,属于岩石圈,不是就是碎裂的地壳,C错误;板块边缘分为生长边界、消亡界,D错误。故选B。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 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 火山活动B. 溶洞塌陷C. 地壳下陷D. 岩石崩塌5. 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B. “浮石”孔隙源于流水侵蚀C. “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D. “浮石”源于岩浆喷发【答案】4. A 5. D【解析】【分析】考查内外力作用。【4题详解】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一座火山口,经过漫长年代的积水而成火山湖。
4、由于环境和地势的影响,长白山降水丰富,天池周围是降水的中心,再加上火山地形条件,形成长白山天池。正确答案选A。【5题详解】长白山天池是一座火山口,周围的浮石是三大类岩石中的岩浆岩,岩浆喷发在地表温度降低凝结后形成喷出岩,所以正确答案选D。动植物化石要在沉积岩中找,正确答案选A。浮石空隙源于风化作用,岩浆岩容易被风化,B错误。大理岩是变质岩,C错误。【点睛】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指由地壳深处的岩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石。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变质岩有大理
5、岩、片麻岩等。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 下面小题。 6. 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 过程是( )A. B. C. D. 7. 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 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6. A 7. B【解析】【6题详解】煤炭资源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是地质时期的古代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埋藏沉积在地下形成,所以应先是形成沉积物,再形成沉积岩。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物,是固结成岩过程,形成的沉积岩,A对。【7题详解】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过变质形成的,石灰岩是沉积岩,所以能表
6、示大理岩的形成的是,B对。作用形成的是沉积岩;、都是岩浆岩发生变质作用,不会形成大理岩,A、C、D错。【点睛】地壳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如下: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日本鸟取沙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2.4公里。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
7、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据此回答下面小题。8. 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A. 东北信风B. 冬季风C. 夏季风D. 盛行西风9. 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气力”最有可能是指( )A. 持续除草B. 从外地运沙C. 修筑防浪堤D. 植树种草【答案】8. B 9.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图、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8题详解】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故排除选项A;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不可能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故排除选项C;该国以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基本不受盛行西风控制,
8、故排除选项D;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鸟取形成沙丘,B正确。【9题详解】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保护该“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A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016年1月8日,黄河兰州段出现了河床“露底”现象(如下图所示),拾捡石头,希望能从中淘到“黄河奇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 该河段河床出现“露底”现象,其原因可能是A. 下游内蒙段处于流凌状态B. 上游水库扩大了排水量C. 黄河兰州河段处于平水期D.
9、 该河段泥沙淤积量增大11. 黄河奇石最大特色是“类多、色多、形多”,主要是因为该河段上游A. 流速快B. 流域面积广C. 含沙量大D. 来水量少【答案】10. A 11. B【解析】【10题详解】时间是1月8日,此时节降水少,是黄河的枯水期;此时节受河道清淤和黄河上游来水量较少等因素影响,使得兰州段水位下降出现河床“露底”现象;下游内蒙段处于流凌状态,利于上游水的下泄,兰州河段水位降低。选A正确。【11题详解】从图示可知,该河段地势平坦,上游流速快只能表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强,并不能使奇石“类多、色多、形多”,含沙量大与奇石关系不大,来水量少不会使奇石多,ACD排除。黄河上游的流域面积大,来石量
10、多且多样,经黄河的冲刷在此段地势平缓河段大量沉积形成奇石。选B正确。浙江冀龙是一种生活在晚白垩纪水滨附近的大型古爬行动物,其能飞翔,以鱼为食。下图展示的是浙江临海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翼龙腿骨化石。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題。12. 存在化石标本的这一岩层最可能是A. 古生代页岩层B. 古生代石英岩层C. 中生代石灰岩层D. 中生代大理岩层13. 从地质作用的形成看,与该化石最相似的是A. 煤炭B. 花岗岩C. 硫磺D. 铁矿石【答案】12. C 13. A【解析】【12题详解】白垩纪是中生代后期,浙江翼龙生活在该时期,而中生代末期也是恐龙灭绝的时间,所以要想含有该化石标本必须在该时期内,古生代是没有该恐龙
11、存在的,AB错。而大理岩属于变质岩,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石灰岩属于沉积岩,C对,D错。故选C。【13题详解】恐龙化石包含在沉积岩中,煤炭是古生物化石,A对。花岗岩为侵入岩,硫磺为硫,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单质,BC错。铁矿石属于自然界矿物,形成与化石无关,D错。故选A。14.“丁”字坝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与堤岸呈“丁”字形的堤坝,它可以减缓近岸河水(或海水)的流速。下图所示、四处中,最需建“丁”字坝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丁”字坝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中的堤,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河流在凹岸水流速度快、凸岸流速慢,因此需建“丁”字坝的是凹岸;是凸岸,流速慢;在
12、平直河流上,河中心流速快,故A项正确。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5. 图中M所在的天体系统有( )A. 星系B. 银河系C. 太阳系D. 地月系16. 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 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B. 没有坚硬的地表C. 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D. 缺少肥沃的土壤【答案】15. BC 16. AC【解析】【15题详解】图中M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是金星,金星围绕太阳公转,属于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更属于总星系,据此分析选BC。【16题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一是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二是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与地球相比,金星距太阳较近,表面温度较高,二是金星上
13、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厚厚的大气层。据此分析选AC。【点睛】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的是总星系,其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电器和月球。我国古代智者用观日玉(半透明的玉石片或墨色水晶)观察太阳,留下了“日色赤黄,中有黑气知飞鹊”、“日暴赤如火,中有三足乌”等记载,右图示意太阳及其大气结构。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17. 古人通过观日玉观察太阳发现了 ( )A. 耀斑B. 黑子C. 日珥D. 太阳风18. 该现象多发时 ( )A. 全球粮食将减产严重B. 地球可能出现磁暴现象C. 全球各地夜晚可以看到极光D. 太阳大气
14、层稳定【答案】17. B 18. B【解析】【17题详解】由题干可知,我国古代智者用观日玉(半透明的玉石片或墨色水晶)观察太阳,留下了“日色赤黄,中有黑气知飞鹊”,“日暴赤如火,中有三足乌”等记载,人们把太阳表层出现较暗的黑点、黑气成为黑子。据此分析选B。【18题详解】由题干可知,我国古代观察太阳,留下了“日色赤黄,中有黑气知飞鹊”、“日暴赤如火,中有三足乌”等记载,该现象为太阳活动中的黑子,该现象多发时也就是太阳活动加强时,耀斑及太阳风发出的强烈射电会干扰地磁场,使地磁场,可能出现磁暴现象。据此分析选B。【点睛】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耀斑
15、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太阳黑子和耀斑具有明显的变化周期,时间为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如图)。“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9. 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A. 太阳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16、. 总星系20. 科学家们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有着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如()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固体表面有昼夜更替现象距恒星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有液态水A. B. C. D. 21. 大窝凼地区多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与之成因相同的地貌是()A. 华山B. 三角洲C. 峰林D. 风蚀蘑菇【答案】19. D 20. D 21. C【解析】【19题详解】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据材料提示,“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即总星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地球存
17、在生命物质的根本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熟记地球具有生命物质的基本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根本原因是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体积、质量适中,产生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题详解】“大窝凼”洼地属于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地貌,外力作用。读图可知:A图是断块山,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A错误。B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B错误。C图是桂林山水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与“大窝凼”洼地地质成因最相似,C正确。D图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D错误。故选C
18、。22.不是由太阳活动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 无线电话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B. 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 降水年际变化有11年的周期D. 南极上空紫外线辐射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有:产生“磁暴”现象,导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话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影响气候,导致降水年际变化有11年的周期;故ABC不符合题意;南极上空紫外线辐射增强是由于臭氧层空洞造成的,与太阳活动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0日18时4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9km,震中距且末县城约110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19、 此次新疆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A. 横波速度突然增加B. 纵波速度突然增加C. 横波突然消失D. 纵波突然消失24. 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位于()A. 地壳B. 软流层C. 上地幔顶部D. 下地幔【答案】23. C 24. A【解析】【23题详解】地震波传到古登堡面时,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对比四选项可知C符合。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24题详解】次此新疆地震震源深9km,大陆部分地壳平均厚度为33km,所以震源位于地壳。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2018年12月22日21时27分,因火山喷发引发巨大海啸。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完成
20、下面小题。25.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圈层B. 圈层C. 圈层D. 圈层26. 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25. B 26. A【解析】本题组以火山喷发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岩浆来源、火山灰迁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5题详解】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图中圈层是地幔。所以选B。【26题详解】题中显示迁移的起点是“火山灰物质漂浮”,然
21、后是“沉降”,“漂浮”是在大气圈,火山灰“沉降”在海洋和附近陆地上,即水圈和岩石圈,火山灰中的营养元素被生物吸收进入生物圈,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约在1.3亿年前侏罗纪晚期,在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完成下面小题。27. 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A. B. C. D. 28. 据图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丙一定是变质岩B. 甲类岩石可能含有化石C. 一定是外力作用D. 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答案】27. A 28. D【解析】【分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和三大类岩石。【
22、27题详解】根据物质循环图中丁有三个箭头入,一个箭头出可以判断丁是岩浆,甲为岩浆岩,则是重熔再生过程,箭头是冷却凝固,火山喷发有岩浆冷却凝固过程。根据材料信息宝石山是火山喷发形成,A正确;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图中甲是岩浆岩,乙和丙是沉积岩和变质岩,则和分别可能是外力作用和变质作用。、和与火山形成没有关系,B、C、D错误。【28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乙和丙都可能是变质岩,则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D正确;丙可能是变质岩也可能是沉积岩,A错误;甲类岩石是岩浆岩,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B错误;丙可能是变质岩,则是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丙也可能是沉积岩,则C则是外力作用,C错误。【点睛】地壳
23、物质循环图的判读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29.下列有关沉积岩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具有层理结构B. 可能存在着古生物的“遗迹”C. 沉积岩层中可能找到煤炭 或石油D. 板岩属于沉积岩【答案】D【解析】【详解】沉积岩的特点包括两点,一个是具有层理构造,一个是含有化石;在沉积岩当中可能找到煤炭或者石油资源;板岩从岩石类型来说属于变质岩,D项符合题意。30.下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丁B. 甲、丁、乙、丙C. 丁、丙、甲、乙D. 丙、甲、乙、丁【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详解】图中岩浆岩甲切穿了褶皱丙,说明先形成褶皱丙,再形成岩浆岩甲
24、;岩浆岩甲和褶皱丙都出现了断层,说明先形成岩浆岩甲和褶皱丙,再有断层形成;沉积岩丁把岩浆岩甲、褶皱丙和断层乙都覆盖了,说明沉积岩丁形成最晚,D正确。【点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
25、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2019年4月,山东沂蒙山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岱崮地貌是该地独有的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1. 下列与崮体岩石成因相同的是A. 砾岩B. 大理岩C. 流纹岩D. 花岗岩32. 石灰岩经变质作用易生成A. 板岩B. 花岗岩C. 大理岩D. 石英岩【答案】31. A 32. C【解析】【分析】该题组考查三大类岩石。【31题详解】根据题意和材料可知,崮体岩石的成因为外力作用,与沉积岩的成因相同。A、砾岩属于沉积岩,A对;B、大理岩属于变质岩,B错;C、流纹岩属于岩浆岩,C错;D、花岗岩属于岩浆岩,D错。故正确答案为A。【32题详解】A、板岩一般由页岩变质形成
26、,A错;B、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不是变质岩,B错;C、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后易形成大理岩,C对;D、石英岩一般由是石英砂岩及硅质岩变质形成,D错。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常见变质岩与对应母岩:砂 岩 石英砂岩页 岩 板岩或片岩石灰岩 大理岩花岗岩 花岗片麻岩玄武岩 绿色片岩出产于我国湖北大冶的紫水晶标本,色彩艳丽,簇拥在下方的是细小的方解石,围岩上共生着少量的黄铁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3. 有关紫水晶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主要成分为石英B. 具有珍珠光泽C. 为透明的立方体D. 硬度等级最高34. 下列有关常见矿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长石B. 花岗岩中常见非金属矿物C
27、. 能源和宝石类多为金属矿D. 矿物存在形式一定为固态【答案】33. A 34. B【解析】【分析】该题组考查地壳物质组成和循环。【33题详解】A、紫水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即石英,A正确;B、根据材料可判断,紫水晶具有玻璃光泽,断口为树脂光泽,B错;C、根据材料可判断,紫水晶多为六棱柱状,是六方柱和菱面体的聚形,C错; D、按照莫氏硬度划分,紫水晶硬度为7,硬度等级最高的为10,自然界中为金刚石,D错。故正确答案为A。【34题详解】A、根据所学知识,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A错;B、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则为黑云母、角闪石,有时还有少量辉石
28、,多为非金属矿物,B正确;C、能源和宝石是非金属矿产中的重要矿物,C错;D、矿物的存在形式除了固态还可能为液态(石油)和气态(天然气),D错;故正确答案为B。【点睛】1.地壳主要物质组成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海岸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等均影响海岸发育。下图为6000年来上海海岸线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5. 6000年来,图中海岸()A. 先堆积后侵蚀B. 以堆积作用为主C. 先侵蚀后沉积D. 以侵蚀作用为主36. 与图示海岸线的变迁关系最小的是( )A. 城帀建设需要B. 港口建设C. 河流泥沙淤积D. 板块运动【答案】35. B 36. D【解析】
29、【分析】本题以海岸线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35题详解】如果先堆积后侵蚀的话,那么上海的海岸线后期将会后退,可知A错误;读图可知6000年来上海的海岸线总体呈现出向海洋方向推进的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只有以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才会总体向海洋方向推进,故B正确;读图可知6000年来上海的海岸线总体呈现出向海洋方向推进的态势,若是前期侵蚀的话,那么其海岸线应该是先后退的,可知C错误;若以侵蚀作用为主那么该海岸线600年来应该是后退的,可知D错误。故选B。【36题详解】城市建设需要、港口建设这些都属于人类活动,其对海岸线的
30、变化影响相当大,可知AB不符合题意;河流泥沙的淤积会使海岸线朝向海洋方向推进,其对海岸线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可知C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板块运动对上海海岸线的变化影响最小,可知本题答案为D。【点睛】解答本题时要认真研读图中海岸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可知6000年来上海的海岸线总体趋势是向海洋方向推进的。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7. 形成“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是()A. 火山活动B. 风化作用C. 海浪侵蚀D. 冰川堆积38. 一年中
31、,“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39. 马耳他岛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 地势低平,盐碱化严重B. 地表严重缺水C. 夏季干热,冬季冷湿D. 大风天数多【答案】37. C 38. D 39. B【解析】【3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A、火山活动是指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岩浆活动,A错误;B、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显示风化作用,B错误;C、由材料分析可知,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海水作用比较广泛,位于岛屿
32、的东北角,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判断“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为海水侵蚀,C正确;D、冰川堆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该地纬度位置偏低,受冰川作用不明显,D错误。故选:C。【3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特征。“蓝窗”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景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破坏最强,D正确;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多晴天,风浪小,破坏力小,春秋为过度季节,破坏力都不是最大的,ABC错误。故选D。【3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地理特征。马耳他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降水较多,但由于该岛的陆地面积较小,少河流与湖泊,而且岛上石灰岩广布,水体容易
33、下渗,因此地表水体较少,水资源短缺,植被难以存活,B正确,ACD都不是缺少的主要原因。故选B 。【点睛】海岸主要受海水动力因素侵蚀所产生的各种形态,又称海蚀地貌,它是海岸地貌的大类别。塑造海岸侵蚀地貌的主要动力因素是波浪和潮流,但高纬度地带的海岸还受到冰冻的侵蚀,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岸则受到丰富的地表水和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的侵蚀。下图是我国青海湖的湖盆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0. 图中A. 甲岩层形成于断层发生后B. 乙处是一个背斜谷地C. 海心山是火山活动形成的D. 湖盆因断裂陷落而成41. 当地特产的“湟鱼”生长极慢,有“一年长一两”之说,是因为该湖泊A. 水量大,盐度低,饵料丰
34、盛B. 流域封闭,周边无河流,少天敌C. 气候高寒,水温低,冰期长D. 水位季节变化大,且含沙量较大【答案】40. D 41. C【解析】【40题详解】图中甲岩层是侵入岩,位于相对上升一侧岩块,形成于断层发生前,若形成于断层后,岩浆会从断层处涌出,A错。乙处是一个构造盆地,B错。海心山的岩层是侵入岩,是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C错。湖盆因断裂陷落而成,D对。【41题详解】当地特产的“湟鱼”生长极慢,有“一年长一两”之说,是因为该湖泊气候高寒,水温低,冰期长,鱼类生产慢,C对。水量大,盐度低,饵料丰盛,鱼类生长 快,A错。流域封闭,周边有河流注入,少天敌,不是生长慢的原因,B错。水位季节变化大,且含
35、沙量较大与鱼类生长慢无关,D错。某科考队沿图中M、N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2. 图中甲处可能是A. 背斜山B. 向斜谷C. 背斜谷D. 向斜山43. 沿M、N方向作地质剖面图(虚线代表岩层弯曲状况),符合乙处地质地貌特点的是A. B. C. D. 【答案】42. D 43. C【解析】本题考查向斜、背斜的相关知识。【42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图中甲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地地形,综上所述,甲处可能是向斜山。故D正确。故选D。【43题详解】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36、背斜构造,岩层上拱,故B、D错误;海拔高度比两翼低,形成山谷,故A错误,所以C正确。故选C读下图,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A,B,C,D 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4. 左图中 M(变质岩)、N(岩浆岩)岩石形成过程与右图中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有( )A. MB. MC. ND. N45. 关于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叙述,正确的有( )A. 褶皱比断层形成早,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B. P岩石形成早于N岩石C. 甲地可能蕴藏金属矿产,丁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水能D. 与丙地相比,乙地形成谷地主要原因是容易被侵蚀【答案】44. AC 45.
37、 BD【解析】【44题详解】读图可知,D为岩浆、C为变质岩、A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则左图中 M(变质岩)、N(岩浆岩)岩石形成过程与右图中地质作用对应为M-;N-,据此分析选AC。【45题详解】褶皱比断层形成早,其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N处岩浆侵入到P层中,故P岩石形成早于N岩石;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构造,丁处是断层,不宜搞工程建设;与丙地相比,乙地为背斜,背斜顶部形成谷地的主要原因是顶部受张力破裂,容易被侵蚀。据此分析选BD。【点睛】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
38、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喷出岩B. 该地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外力侵蚀作用C. 乙岩层形成之前出现了断层D. 丙处岩石由于高压条件发生变质47. 乙岩层形成之前地质作用过程有( )A. 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 沉积作用岩层断裂岩浆活动外力侵蚀C. 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外力侵蚀D. 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岩层断裂外力侵蚀【答案】46. B 47. A【解析】【46题详解】甲岩浆未喷出地表,故是侵入岩,A错;图中丁顶部出现了
39、剥蚀面、乙上面岩层的顶部出现了剥蚀面,故根据图示可知该地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外力侵蚀作用,B对;断裂面两侧都有乙岩层,故可判断乙岩层形成之后出现了断层,C错;从图中可看出丙处岩石处于与岩浆岩交界处,应受到高温高压作用变质而成变质岩,D错。【47题详解】由于侵入岩晚于其所穿过的岩层,且可以看出乙岩层以下是沉积岩,故先有沉积作用,后有岩浆活动;外力的侵蚀作用发生在高处,则发生侵蚀作用前可能有内力作用的抬升。由于丁岩层顶部出现了缺失,判断地壳抬升,受外力侵蚀作用,故A对;岩层断裂,两边的岩层高度应该相同,但明显与实际不符,故其余选项可排除。【点睛】在练习中,经常会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
40、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即“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地,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48. 浮石(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是长白山三奇之一,分布于
41、天池附近70千米内。浮石按成因属于右图中的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可知,浮石为岩浆岩,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图判断,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故选C。考点:地壳物质循环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9. 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A. 向斜谷B. 背斜谷C. 向斜山D. 背斜山50. 若在处钻4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A. 15 mB. 45 mC.
42、75 mD. 105 m【答案】49. B 50. C【解析】【49题详解】据图可知,处有河流经过,是山谷,据材料可知,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以为中心,向两侧岩层年龄越来越新,可判断该处地质构造为背斜。故选B。【50题详解】据题干并结合图知,由于等高距为20 m,故处海拔低于处2060m;由于四地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处钻到40 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处钻至该水平面深度为60100m,因此75m是可能的。故选C。【点睛】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
43、层向下弯曲。因此,从地形的原始形态看,向斜成为谷地。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石油、天然气、地下水三者比较,天然气的密度最小,石油次之,水的密度最大,且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即储水。相反,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二、综合题51.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界面,B为 界面。(2)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的是 层(写代号)。(3)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是如何变化的?说明了什么?【答案】(1)莫霍 古登堡(2)(3)纵波的传播速度突降,横波完全消失。说明古登堡界
44、面上下两层物质的组成或性质发生了变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及其圈层划分等知识点。【详解】(1)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A,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地壳厚度约为33千米,地幔深度在33千米到2900千米处,地核深度在地下2900千米到地心处。(2)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的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即。(3)B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上下两层物质的组成或性质发生了变化,纵波的传播速度突降,横波完全消失。在莫霍界面下纵、横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52.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
45、图中空格中所代表的岩石类型:A_;B_;C_。(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是: _作用;_作用;_作用。(3)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_作用和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_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_作用而固结成岩。【答案】 (1). 沉积岩 (2). 变质岩 (3). 岩浆岩 (4). 固结成岩 (外力) (5). 变质 (6). 重熔再生(高温熔化) (7). 风化 (8). 侵蚀 (9). 搬运 (10). 沉积【解析】【分析】本题以地壳物质循环为背景,考查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循环,考查岩石的形成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
46、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1)考查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循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会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后形成变质岩;岩浆冷却凝结后形成岩浆岩,故图中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C为岩浆岩。(2)考查岩石圈物质组成和循环。图中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说明为固结成岩作用;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经过重融再生作用形成岩浆,为重融再生。(3)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形成风化物,形成碎屑的风化物在风力和流水的作用下被搬运,在地势低洼的地区沉积下来,经过沉积作用而固结成岩,最后形成沉积岩。53.读下图,分
47、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地区,是由_作用形成的。(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风。(3)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地貌。【答案】(1)西北风力侵蚀 (2)东北(3)上升 (4)喀斯特(岩溶)【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和内力作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内外力作用及其相应地貌,并能熟练运用。(1)A地貌的名称为风蚀蘑菇。主要是由于岩石的岩性差异,加上风力侵蚀作用越向高空越弱形成的典型风蚀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干旱的西北地区。(2)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风向与沙丘的缓坡上坡的方向一致。(3)同一岩层
48、形成于同一年代,从图中可以看出,断层左侧岩层相对上升,右侧岩层相对下降。(4)D岩层为石灰岩。石灰岩微溶于水,在多雨的环境下形成喀斯特地貌。5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形:甲是 ,乙是 ;地质构造:甲是 ,丙是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3)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答案】(1)谷地山岭背斜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地。(3)乙地为向斜,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表滑坡、渗漏等灾害。【解析】【分析】本题以岩层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的
49、判读和地形,地质构造在工程建设中的地理意义,难度低。注意审题区分地质构造的判断看岩层形态,地形判断看地表形态表现。【详解】(1)要注意区分地质构造和地形的区别,从地质构造看,是指背斜、向斜和断层等,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丙处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是断层。而地形则是指山地、谷地等,甲为谷地,乙为山岭。(2)甲地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为背斜,背斜易形成山岭,但从图上看该地的地形是谷地,这是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层破碎极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3)建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向斜和断层处都不能建隧道。图中乙地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在乙地建设隧道易打出地下水;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点睛】判断地质构造的三种方法(1)形态法。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利用此方法判断时,可把缺失岩层补画完整(如下图中乙处)再判断。(2)新老法。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3)位移法。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否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