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题知识要点一:淝水之战1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东晋和西晋 B西晋和前秦 C东晋和前秦 D南朝和前秦2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 ( ) 风声鹤唳破釜沉舟纸上谈兵草木皆兵A B C D3. 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4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在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前秦的首领苻坚骄傲轻敌 B东晋的士兵战斗力强,战术正确C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 D东晋的士兵有80多万,人数众多知识要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5. 4世纪后期,_拓跋部建
2、立北魏。_年,北魏统一北方。6北魏_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禁用鲜卑语 D改鲜卑姓为汉姓8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9某班四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草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下列哪一观点 ( )A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10.歌曲爱我中华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
3、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 )A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B严惩贪污受贿C招抚流民,减赋禁奢,缓和民族矛盾 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11.(孝文帝)下令:“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于诏令的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 )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 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C朝廷命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 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12.假如重回498年的北魏,下列现象不可能看到的是 (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族的服装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工作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元拓的学生
4、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1)“魏主”是谁?上述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魏主”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他的改革还采取了哪些措施?(3)今天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魏主”做一简要评价。知识要点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交融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5、D南北朝时期15.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C孝文帝得到汊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16. 在我国古代,“民族交融”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反压迫的斗争17.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6、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参考答案1 C2 C3 D4D5鲜卑族 4396孝文帝7A 8D 9D 10D 11A 12B13(1)北魏孝文帝。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鲜卑族进入黄河流域后,当时北方内迁各族与汉族已无明显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其他措施:迁都洛阳,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等。(3)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立场上:孝文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站在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他的这些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消亡。14D 15D 16C 1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