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6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试标准植物激素调节:(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b);(2)活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c)。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b/b)知识梳理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实验结论:苗尖端是感光部位。由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可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2)波森和詹森的实验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3)温特的实验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实验结论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上述实验中使用“无生长素的琼脂块”进行实验,其目的在于作为对照组,以排除
2、琼脂块自身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表明实验差异是由于琼脂块内所含的“苗尖物质”所致。2.生长素的本质及作用特点(1)生长素的本质生长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2)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而且往往与发生作用的器官有密切关系。(1)判断植物“长不长”与“弯不弯”的方法(2)与生长素有关的“四个部位”“一个原理”(3)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4)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地心引力或人为干预(如插入云母片等)对点小练1.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单侧光改变生长素的分布B.植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反应C
3、.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的生长D.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解析植物向光性实验未曾涉及高浓度抑制生长,仅涉及生长素促进生长,及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答案C2.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左侧放含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燕麦幼苗将()A.向左弯曲生长 B.直立生长C.向右弯曲生长 D.不弯曲不生长解析在切面左侧放置一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则左侧生长较快,胚芽轴应呈现向右弯曲生长。答案C3.用不透光的薄膜遮住小麦幼苗尖端以下部位,放在单侧光下培养(如下图)。小麦幼苗将()A.不生长 B.直立生长C.向光弯曲生长 D.背光弯曲生长解析单侧光照射下,幼苗将因生长素更多地移向背光面而呈现向光弯曲生长。答案C
4、4.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解析A项、C项和D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B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先发生横向运输,然后纵向运输到尖端以下的不同的琼脂块中,再通过测定不同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即可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正确。答案B5.(2016温州十校联考)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
5、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引起无籽番茄的形成D.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解析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因此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A错误;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可见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B正确;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
6、因此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引起无籽番茄的形成,C正确;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较快,D正确。答案A考点二实验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c/c)知识梳理1.实验原理2,4D是生产和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生长素类似物,与生长素一样,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且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枝生根的效果不同。2.方法步骤3.结果分析如图所示,由图示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2,4D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2,4D浓度。1.本实验中存在空白对照(即用蒸馏水处理的对象组)和相互对照(即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对象组)。2.确认
7、生长素类似物作用是否具两重性,有必要与蒸馏水处理组作比较生根状况好于蒸馏水组者为“促进”浓度,差于蒸馏水组者为“抑制”浓度。3.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及其作用(1)预实验的作用:为后续实验确定大致浓度范围;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实验过程对点小练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05101520253035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013.526.546.553.653.743.030.2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
8、制作用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可以促进果实成熟D.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解析2,4-D浓度为0的一组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均能促进果实生长,所以2,4-D浓度超过25 mg/L时,对果实发育仍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A错误;表中未将生长素作为对照,无法说明两者效果是否相同,B错误;表中数据只能说明2,4-D能促进果实发育,不能说明2,4-D能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D正确。答案D2.某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
9、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2,4D的浓度等B.该实验还可用生根的平均长度作为观察指标C.生长素类似物2,4D浓度为800(mgL1)时,抑制插条生根D.该实验可确定400(mgL1)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解析2,4D浓度应为实验自变量;由于2,4D浓度为800(mgL1)时生根数多于空白对照组,故仍属“促进”浓度;该实验可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400800(mgL1)之间。答案B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共6组;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插条,均分为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
10、D溶液中,10 min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插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表所示:2,4D溶液浓度/(molL1)0101510141013101210112.03.87.29.415.120.3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促进桂花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是1011(molL1)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以2,4D溶液浓度为0的组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为实验组。由生根数可知: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促
11、进作用,并且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中数据没有体现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该题中2,4D溶液浓度范围设定太少,故不能确定表现促进作用的最适浓度;题中没有涉及有关生长素对插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不能说明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答案B4.(2016浙江绍兴检测)某同学为验证2,4-D对插枝生根的促进作用,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剪取同一迎春花植株上长势相同、部位相近、长度相同、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作为插枝,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每根插枝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插枝上的芽全部去除;将甲组插枝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枝的下端插入
12、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每天观察、记录插枝上芽的数目。请分析回答:(1)每组不选1根而选10根插枝的目的是_。(2)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_;_。(3)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_作用。答案(1)减小偶然性,降低随机误差(2)甲、乙两组插枝上芽的数量不等应该每天观察、记录插枝上根的条数(3)对照1.达尔文父子实验证明苗尖端是感光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部。2.波森和詹森实验发现,在苗尖与其下部之间插入明胶片时,可向光弯曲,但插入云母片时,苗不弯曲,由此证明,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3.温特实验
13、表明,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该物质被命名为生长素。4.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可体现两重性,如根背地生长、顶端优势等,前者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生长慢于远地侧,后者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生长慢于顶芽,故能体现“两重性”。5.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如茎的向光性和茎背地生长、向光面或远地侧生长较慢均是由于其生长素浓度低于另一侧。课 时 作 业(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把燕麦幼苗放在左侧照光的条件下培养,幼苗将()A.直立
14、生长 B.向左侧弯曲生长C.向右侧弯曲生长 D.停止生长解析在左侧单侧光照条件下培养,幼苗将出现向光弯曲生长,即向左侧弯曲生长。答案B2.下列现象或事例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是()A.茎的向光性 B.根的向地性C.茎的背地性 D.无籽果实的形成解析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植物生长素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根的向地性与顶端优势是最为典型的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实例。茎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无籽果实的形成利用的是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答案B3.下列各项中,幼苗将向光弯曲生长的是()解析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AD中,A、D已无尖
15、端,B尖端遮光,它们均不能接受单侧光刺激,故不能发生向光弯曲生长,只有C项中的胚芽鞘可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答案C4.用单侧光照射小麦的幼苗(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该幼苗将()A.停止生长B.直立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D.背向光源生长解析单侧光照射可引起生长素更多地移向背光面,则幼苗可呈现向光弯曲生长。答案C5.一年生枝条中,扦插容易成活的是()A.带叶带芽的枝条 B.带叶去芽的枝条C.去叶去芽的枝条 D.去叶带芽的枝条解析扦插枝条时,去叶可防止蒸腾作用失水,带芽可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则去叶带芽的枝条容易扦插成活。答案D6.用植物的茎进行扦插时,带芽的枝条容易生根。其主要原因是()A.细胞呼
16、吸强 B.芽能产生生长素C.生长旺盛 D.能进行光合作用解析生长素可促进插条生根,而插条上的芽可产生生长素,故进行扦插时,带芽的枝条容易生根。答案B7.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属于因变量的是()A.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B.2,4D溶液的浓度C.2,4D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D.扦插枝条的生根总长度解析插条上芽的数量属于无关变量,A错误;2,4D溶液的浓度是自变量,B错误;2,4D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是无关变量,C错误;插条生根总长度是因变量,D正确。答案D8.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
17、.a B.b C.c D.d解析曲线中P点显示生长素浓度越高时,生长1 cm所需时间越长,则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根的近地侧即d点。答案D9.用不同实验材料分别对燕麦的胚芽鞘进行以下研究实验,若图中箭头所指表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正确的是()解析根据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其尖端,向光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面一段,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具有横向运输的特点,从尖端到下面一段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等,可判断A选项为直立生长,B选项为向右弯曲生长,C选项为向光源弯曲生长,D选项为向放置琼脂块相对一侧弯曲生长。答案C10.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
18、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解析题干描述的温特对照实验只能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来自胚芽鞘尖端的某种化学物质”。答案B11.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1所示),正确的结果是图
19、2中的()A.a B.bC.c D.d解析琼脂块上放置水稻胚芽鞘尖端增加,则生长素的量增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胚芽鞘弯曲角度增加,但生长素浓度过高,超过最适浓度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发生抑制作用,弯曲角度不再增加,甚至减小。答案A12.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图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应为()A.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C.胚芽鞘直立生长D.胚芽鞘不生长解析经处理后,右侧尖端下部无法得到生长素,不能生长,而左侧能得到生长素,能生长,故可导致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答案A13.(2015海曙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表述错误的是()A.一定浓度的
20、生长素会促进细胞的伸长B.色氨酸是合成吲哚乙酸的原料C.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和作用部位完全一致D.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解析低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细胞的伸长,高浓度抑制其生长,A正确;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的,B正确;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如茎尖产生生长素能运输到侧芽,抑制侧芽生长,C错误;植物生长素发挥的作用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如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D正确。答案C14.(2015肇庆期末)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同种植物根和茎细胞生长影响的是()解析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的生长也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也会抑制
21、茎的生长,A错误;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相对较低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生长就起到抑制作用,B错误;生长素的浓度对根和茎的生长均具有两重性,但是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C正确;相对较低浓度的生长素就会抑制根的生长,D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14分)15.(5分)在生长素发现的研究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作出了贡献。其中温特的研究实验如下图所示,表示对切去苗尖的幼苗进行不同处理的结果。请据图回答:(1)实验中起_作用。(2)比较的实验结果,可知苗尖产生的化学物质有_作用,设置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_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比较的实验结果,可知幼苗会弯曲生长,且方向是_(填“背着”或“向着”)放置琼脂块的一侧
22、。答案(1)对照(2)促进生长琼脂块(3)背着16.(9分)(2015浙江宁波检测)某同学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在蒸馏水及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泡枝条12 h,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扦插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图二(1)设置蒸馏水这一组的目的是_。(2)由图一分析可知,为了遵循实验的_原则,还应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做_操作。(3)由图二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_,实验结果_(填“能”或“不能”)体现2,4D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解析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
23、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置蒸馏水一组的目的为对照;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应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做吸去1 mL的操作,才能保证烧杯中的溶液量相等,从图二可知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10111010mol/L之间,由于图中108mol/L的2,4D溶液生根数少于对照组,其余的生根数均多于对照组,因而该结果能体现2,4D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答案(1)对照(2)单一变量(等量)吸去1 mL溶液(3)1011mol/L1010mol/L能第17讲内环境稳态及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考试标准1.内环境稳态:(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a);(2)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
24、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b);(3)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a);(2)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a);(3)动作电位的概念(a);(4)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b);(5)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a);(6)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7)大脑皮层的功能。考点一内环境稳态及体温调节知识梳理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a/a)(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细胞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绝大多数复杂的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体液与内环境(b/b)(1)组成图中、和的关
25、系可表示为。(2)细胞外液通过各系统协作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多种多样的酶促反应要求有最合适的温度、pH、有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条件。3.体温调节(a/a)(1)恒温动物的体温相对稳定:产热散热(2)产热(3)散热1.内环境各组成成分关系(如图)及判断方法两个单箭头之间的液体一定是淋巴,发出单箭头指向淋巴的一定是组织液,由淋巴发出的单箭头一定指向血浆。2.“三看法”快速确认是否为内环境成分注:组织液、血浆、淋巴成分中都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低。3
26、.巧记体温稳态“三部位”体温感觉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与温度感受器(1)体温感觉中枢,即产生“冷觉”与“热觉”的场所,位于大脑皮层。(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3)温度感受器为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广泛分布于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对点小练1.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解析红细胞属于血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血浆;肌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淋巴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答案C2.下列每组两种体液含有的相应物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和组织液的H
27、CO B.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和组织液的Cl D.淋巴和组织液的Na解析细胞内液中含较多蛋白质,组织液内几乎不含蛋白质,故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含有的蛋白质浓度差异最大。答案B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都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C.CO2、血红蛋白、H、尿素D.Ca2、载体蛋白、氨基酸解析呼吸氧化酶只存在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载体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膜上,故B、C、D所述物质并非全存在于内环境中,只有A项所述物质全属内环境成分。答案A4.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28、A.图中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图中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解析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答案C考点二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及反射与反射弧知识梳理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a/a)(1)神经元的结构(2)神经元的特点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即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3)兴奋在一
29、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为树突胞体轴突。(4)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使机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2.反射与反射弧(b/b)(1)反射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2)如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推断:依据g神经节可推断e为传入神经元,则f为感受器,c为反射中枢,b为传出神经元,a为效应器。上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d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图中有3个神经元。直接刺激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属于、不属于)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如膝反射)。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
30、元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e,灰质内的为中间神经元)。(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对点小练1.轴突是神经细胞的()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C.突起 D.含递质的小泡解析轴突是神经细胞中长而粗的突起,它可向外传递神经冲动。答案C2.下
31、图中处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A.和 B.和 C.和 D.和解析神经递质活动发生于突触前膜处(如),或突触后膜处(如)。答案D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就一定产生反射活动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可分布于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反射活动的产生不仅要有完整的反射弧,还要有适宜的刺激;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可位于脊髓、大脑、小脑、脑干等,故B、C、D所述均不正确。答案A4.(2016温州十校联考)下列有关神经肌肉接点的描
32、述,正确的是()A.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B.神经肌肉接点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C.乙酰胆碱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受体蛋白作为离子通道开放,引起后膜去极化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与受体蛋白结合后,即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解析突触小泡内有许多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神经肌肉接点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B错误;兴奋性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受体蛋白作为离子通道开放,引起后膜去极化,从而产生动作电位,下一个神经元兴奋,C正确;乙酰胆碱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受体通道打开,导致后膜去极化,产生一个小电位。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变
33、化达到一定阈值,才会刺激相邻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答案C5.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中,是反射中枢,是传出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B.若处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的反射活动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元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解析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表示反射中枢,表示传入神经元,表示传出神经元,表示效应器,表示感受器。若处破坏,刺激时,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但是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再称为反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元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即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答
34、案C6.(2016慈溪期中)神经细胞间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介质来传递信息,含有介质分子的囊泡与神经细胞的质膜融合后再打开,将介质分子释放到神经细胞之外,这属于()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C.胞吐 D.胞吞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神经细胞产生的介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C正确,A、B错误。该物质是排出细胞外,不是进入细胞内,因此不是胞吞,D错误。答案C1.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3.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元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
35、但却不属于反射。4.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此为二元反射弧)。5.细胞外液是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又称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6.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动物体就必须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加以调整。7.人体的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更迅速、更准确,而体液调节往往是在神经系统的影响下进行的。8.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9.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要及时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而在高温环境中,要减少产热增加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1
36、0.人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产生热量,人体主要依靠增加肌肉活动来增加产热量。11.感觉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形成,感觉则仅限于感受器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感觉(不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环节)。课 时 作 业(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 B.糖元 C.胰岛素 D.氨基酸解析内环境是身体内、细胞外的液体,所以需要区分细胞内的液体(细胞溶胶等)和身体外的液体(尿液、唾液等)。抗体是由细胞产生,既可存在于细胞内,也可存在于内环境的一种蛋白质,A错误。糖元
37、存在于细胞内,需分解为单糖才可进入内环境;而身体外的糖元被摄入后需被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进入内环境,故内环境中无糖元,B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C错误。氨基酸可以通过胃被吸收进入血浆(内环境),D错误。答案B2.关于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解析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远高于淋巴。答案D3.(2015浙江瑞安检测)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是指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B.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38、小板的细胞外液是血浆和组织液C.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血浆和组织液解析红细胞、血小板的细胞外液是血浆。答案B4.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A.红细胞 B.神经元 C.肌细胞 D.上皮细胞解析神经元是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答案B5.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A.神经冲动 B.反射C.动作电位 D.负电波解析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应为反射。答案B6.如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射弧属于二元反射弧B.表示感受器C.表示神经元D.处给予适宜刺激后能产生一个负电波解析该反射弧内有中间神经元,应属三元反射弧;图中为效
39、应器;表示神经中枢;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则可产生一个负电波。答案D7.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C.神经元的突起称为神经D.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解析神经元的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只有长的突起外包以结缔组织等才构成神经。答案C8.如图为膝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B.膝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膝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D.在A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解析传出神经元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膝反射的反射中
40、枢位于脊髓。膝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刺激A处可引起屈肌收缩,但兴奋的传导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能称为反射。答案B9.体液是人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它包括()A.细胞内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唾液B.淋巴液、组织液、唾液C.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唾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唾液位于人体消化道中,不属于细胞外液。答案D10.关于下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C.
41、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解析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依赖于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内环境排出体外。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通常由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组成。答案D11.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C.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D.皮肤中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解析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兴奋,毛细血管收缩,皮
42、肤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也减少,以减少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产热,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中,垂体产生的是促甲状腺激素,但并非定向运送到甲状腺,C错误。答案C12.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中BCE途径表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需氧呼吸完成C.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D.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解析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答案C13.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的示意图,A、B、C表示某些结构,、表示结构中的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进入A、B、C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
43、环境是C.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和中的液体减少D.组成了体液,其中构成了内环境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分别表示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和毛细淋巴管;CO2是由细胞呼吸产生的,其浓度最高的液体环境是细胞内液;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中的液体减少,中的液体增多,表现为组织水肿,所以C不正确。答案C14.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的结构名称分别为下丘脑、骨骼肌、肾上腺B.当人体处于39 高温环境中时,主要散热方式是由汗液蒸发散热C.甲状腺
44、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故可参与体温调节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多于产热量解析人体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均应维持产热量与散热量动态平衡,否则将无法维持体温稳态。答案D15.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其建立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声音属于条件刺激B.图乙表示强化过程C.图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若长期只给予声音刺激,则恐惧反射消退D.若对图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则此时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解析图甲中声音尚属无关刺激,条件反射形成后的图丙中,声音才属条件刺激。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25分)16.(10分)下图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试用箭
45、头表示图中A、B、C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其稳态是指_等方面的相对稳定。(2)图中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至少需穿过_层磷脂分子层。(3)图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4)正常情况下,B的pH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主要依靠_的调节作用。(5)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要靠复杂的生理调节过程。例如,为了维护体内水分的稳定,在体内水分过多时就增加排水量,在体内水分过少时就减少排水量,这种调节作用叫_调节。解析(1)图中A、B、C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是内环境的主要成分。内环境稳态主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2)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至
46、少要穿过1层细胞膜和线粒体的2层膜,3层膜共有6层磷脂分子层。(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4)血液中存在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物质。若人体一次摄入酸性物质过多,碳酸氢钠(或磷酸氢二钠等)会与酸性物质反应使pH维持相对稳定。(5)系统本身工作产生的结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进入这一系统,指导这一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反馈。答案(1)如图所示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2)6(3)无机盐、蛋白质(4)缓冲物质(5)反馈(负反馈)17.(15分)膝反射进行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下图为膝反射示意图,其中表示结构。请据图回答:(1)结构表示_,膝反射的效应器是_。(2)在
47、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位表指针会偏转_次。(3)用适宜电流刺激图中的_(填“伸肌”或“屈肌”),可产生膝反射。(4)若用药物阻断A处的兴奋传导,再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B处,则结构上_(填“能”或“不能”)测到动作电位,结构上_(填“能”或“不能”)测到动作电位。答案(1)突触伸肌(2)2(3)伸肌(4)能不能第18讲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考试标准(1)激素及内分泌的概念(a);(2)体液调节的含义及特点(a);(3)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有关激素的作用(a);(4)甲状腺激素的作用(a);(5)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a);(6)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7)活动:模拟尿糖的检测。
48、考点一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知识梳理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1)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性腺等腺体。(2)分散细胞:如胃、肠中的内分泌细胞。(3)兼有内分泌作用的细胞:如下丘脑的神经细胞等。2.功能(1)调节方式:体液调节。(2)激素: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在一定的刺激作用下分泌的特异性物质。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特定器官,调节其活动。3.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激素靶组织化学本质主要作用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蛋白质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全部组织蛋白质刺激蛋白质合成和组织生长;减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生成;促进脂肪分解4.下丘脑的功能激素调节的四大特点对点小练1.(
49、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A.呆小症和侏儒症 B.侏儒证和糖尿病C.呆小症和糖尿病 D.只有呆小症解析呆小症、侏儒症、糖尿病分别是缺乏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导致的,这几类激素除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能口服外,其余均为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答案D2.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特点是()A.比较缓慢 B.迅速而准确C.持续时间较长 D.范围较广泛解析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更迅速准确,持续时间短,作用范围局限。答案B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产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B.发挥完调节作用后会被灭活C.具
50、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但所有激素均不具催化功能D.均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解析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激素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但化学本质是脂质的激素与双缩脲试剂则不会出现类似的颜色反应。答案D4.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化学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解析酶可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发挥作用,A项错误。激素、酶和化学递质并非都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化学递质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故B项错误。激素与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酶与
51、相应的底物结合后起作用,C项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化学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被降解,而酶发挥作用后仍具有活性,D项错误。答案C5.(2016浙江温州检测)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泌物A.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能是分泌细胞B.这种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作用范围广C.一种分泌物只能作用于一种细胞D.分泌物的作用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解析分泌细胞产生的某种激素可作用于多种细胞,如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几乎所有的体细胞。答案C6.(2016嘉兴期末)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减少糖的利用,促进油脂分解B
52、.胰岛素只能调节糖类代谢,对氨基酸代谢无影响C.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D.雄激素能增强代谢速率,影响人的行为解析胰岛素也可促进血糖转化为其他物质,故对氨基酸代谢也有影响。答案B考点二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及其作用知识梳理1.甲状腺激素(1)种类: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2)作用(3)分泌异常2.性腺分泌性激素(1)性腺1.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3)固醇类激素:性激素。进行上述激素补充时(1)类只能注射,不可口服,(2)、(3)类则既可注射,也可口服。2.激素间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
53、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促进产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提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对点小练1.下列关于性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雄激素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B.雄激素具有减弱代谢速率的作用C.雌激素具有促进乳腺生长的作用D.雌激素具有促进卵泡生长的作用解析雄激素可增强代谢速率。答案B2.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A.睾丸 B.唾液腺 C.甲状腺 D.卵巢解析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答案C3.幼年狗切除垂体之后,不但会停止生长,还会出现食欲不振
54、、行动迟缓等症状。其原因是()A.垂体调节各种内分泌腺的活动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的量减少C.垂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D.垂体不仅能分泌生长激素,还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解析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故切除垂体后,生长会停滞,又由于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当垂体被切除后,因甲状腺分泌量减少,可导致机体代谢活动减弱,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等,故D选项符合题意。答案D4.如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中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TH过量时会抑制TRH和TSH分泌B.TSH是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关键激素C.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TSH水平会降低D.TH与
55、TRH共同调节TSH分泌解析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由于负反馈调节,可导致血液中TSH水平升高。答案C5.(2016嘉兴期末)下列病症中,由于激素缺乏引起的是()A.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B.抗维生素D佝偻病C.巨人症 D.呆小症解析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抗维生素D佝偻病病因属伴X显性遗传病;巨人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致;呆小病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缺乏所致。答案D1.高等动物和人生命活动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中以激素调节为主。2.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3.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4.下丘脑的神
56、经细胞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这些调节激素可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而腺垂体激素又调节控制有关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分泌。5.激素未必是分泌蛋白:如性激素为固醇类,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的化学本质为氨基酸衍生物。6.激素受体未必都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实际情况应为多肽及蛋白类激素(大分子)的受体在细胞膜上,而固醇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小分子)的受体为细胞质受体或细胞核受体。7.几种激素的靶器官激素名称靶器官(或靶细胞)甲状腺激素几乎全身组织细胞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胰岛素几乎全身组织细胞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课 时 作 业(时间:30分钟满分
57、:7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A.肾上腺 B.甲状腺 C.胰岛 D.性腺解析胰岛的分泌活动受血糖浓度刺激和有关神经支配,与垂体无直接关系。答案C2.激素对生理机能的调节一般所具有的特征是()A.可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B.对生理生化过程一定起促进作用C.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泛D.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解析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也不能提供能量,对生理生化过程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答案C3.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结构分别是()A.甲状腺、下丘脑、全身细胞B.垂体、甲状腺、全
58、身细胞C.垂体、下丘脑、全身细胞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则由甲状腺分泌。答案D4.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激素解析图示激素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答案C5.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和胰岛素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解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均由胰腺这一器官产生,其作用表现为相互拮抗。答案A6.塑化剂具有类雄激素的作用,在48小时内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但
59、能引起男性生殖能力下降,据此推测塑化剂()A.能被人体分解B.可引起人体内雄激素减少C.通过神经调节影响生殖D.不会对垂体产生影响解析由于塑化剂具有类雄激素的作用,当摄入较多塑化剂时,可在男性体内引发雄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从而引起人体内雄激素减少。答案B7.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A. B. C. D.解析胰岛素唯一的功能是降血糖,不能与甲状腺激素协同,促进生长发育,可与甲状腺激素协同促进生长发育的应为生长激素。答案A8.当人体受到严寒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部分细胞就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60、,又进一步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以增强代谢,抵御严寒。在这个神经和体液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是()A.垂体 B.甲状腺C.大脑皮层部分细胞 D.下丘脑部分细胞解析“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部分细胞就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此时下丘脑应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答案D9.如图为动物的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激素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转运C.该生理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D.长期注射激素Y会导致性腺衰退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激素;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简单扩散;长期注射激素Y
61、,使其含量长期过高,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体内激素X含量减少,从而导致性腺衰退。答案B10.如表中的活性物质与其作用的细胞及结果相符的是()组别活性物质相应细胞结果甲胰高血糖素肝细胞促进糖元的合成乙白细胞介素2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丙神经递质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引起细胞的兴奋丁甲状腺激素所有的体细胞促进糖元的水解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元水解,升高血糖浓度,A错误。白细胞介素2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殖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B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兴奋或者
62、抑制,C错误。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几乎所有细胞,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错误。答案B11.下图中X、Y、Z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除Y,则丙的分泌量不变B.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C.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D.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这属于人体的负反馈调节解析本题考查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从图中可知,若切除Y,则丙的分泌量会减少;若X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则可以通过神经调节来控制Y的部分生理活动;丙
63、对X和Y起到抑制作用。答案C12.下图为动物体内各种激素及相互关系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解中代表下丘脑分泌的三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代表垂体分泌的促激素B.图解中的A代表生长激素,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出现“侏儒症”C.图解中各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三对协同作用的激素和一对拮抗作用的激素D.图解中的B代表胰岛细胞,C代表胰岛细胞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解中代表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代表垂体分泌的促激素。A代表生长激素,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出现“侏儒症”。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调节体温,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它们之间都是协同作用;在血糖调
64、节方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作用。B代表胰岛细胞,C代表胰岛细胞。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2分)13.(6分)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_。(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_,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使A和B的分泌量_,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尤其_的发育受到的影响最大。反馈调节是指_。解析(1)由图可知,甲状腺能够分泌甲状腺激素,则C为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的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则B为促甲
65、状腺激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则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机体的产热量会增加,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3)怀孕母亲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都会增加,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受到的影响最大,反馈调节是指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2)增加增强(3)增加大脑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
66、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14.(9分)图1中、表示结构,ad表示相应的物质,甲、乙表示相应器官;图2是一种血糖调控模式,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人体体温恒定是机体代谢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寒冷刺激后,图1中下丘脑的_兴奋,引起分泌物质a增多,则物质a是_,最终引起c分泌增加,在此过程中c的作用是_。若c的含量偏高时,会抑制_(填字母)的分泌。(2)重感冒发热患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因大量出汗散热而退烧,排汗的调节方式是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3)图2中A表示葡萄糖,当人体饥饿时,通过途径作用于胰腺的_细胞,该细胞所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_。答案(1
67、)体温调节中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a和b(只答一个不可)(2)神经调节(3)胰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15.(7分)高等动物甲状腺的活动受多种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调节甲状腺分泌功能的促甲状腺激素是由_分泌的。(2)人体摄入碘的量长期不足,将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_。若在婴幼儿时期缺碘,会使婴幼儿的骨骼停止生长,智力停止发育,这种病症称为_。(3)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对幼年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未成年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实验分组:甲组:适量的普通饲料未成年小鼠乙组:_未成年小鼠答案(1)腺垂体(2)减少呆小症(3)小鼠的生长发育情况
68、等量的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第19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考试标准1.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a);(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a)。2.特异性反应:(1)特异性免疫(b);(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a);(3)免疫接种的应用。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a);(2)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a);(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a)。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非特异性防卫(a/a)知识梳理1.非特异性防卫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
69、和化学防御。(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2.特异性反应的基础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战)和体液免疫(由抗体参战)。3.特异性免疫(1)免疫细胞的分化比较项目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起源淋巴干细胞发育场所骨髓(鸟类在腔上囊)胸腺分化条件受抗原刺激受抗原刺激分化结果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2)抗原与抗体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既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球蛋白。4.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
70、(1)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2)病原体侵入人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将其吞噬。(3)病原体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4)被降解的抗原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5)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与淋巴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促使淋巴细胞分裂,启动免疫应答。判断细胞识别作用的技巧(1)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2)巨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已”成分。(3)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唯一
71、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巨噬细胞。(4)巨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5)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有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对点小练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防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防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防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解析过敏反应是由特异性防卫异常引起的;机体能够通过特异性防卫产生记忆细胞;非特异性防卫可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并不具备“特异性”。答案A2.免疫是机体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72、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青霉素抑制病菌的增殖B.移植的器官不容易存活C.花粉引起强烈的免疫应答D.病毒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解析免疫过程是机体针对病原体或外来物质的防卫,青霉素抑制病菌繁殖属于抗生素抑菌作用,并非机体作出的免疫反应。答案A3.(2016嘉兴期末)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呈球型,有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B.效应B淋巴细胞能合成抗体分子,抗体分子能转移到细胞膜上C.检查血液中的某种抗体可以检测出某人是否曾遭受特定病原体的侵袭D.破伤风菌感染者接种抗毒血清属于被动免疫解析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呈Y型。答案A4.下列相关叙
73、述错误的是()A.人体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B.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付病原体属于第三道防线C.第一、二道防线均属非特异性免疫,是遗传而来的先天性免疫,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无特异性D.唾液、胃液、泪液中均有杀菌物质,其免疫作用均属于第一道防线解析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付病原体应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答案B考点二特异性免疫(b/b)及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a/a)知识梳理1.特异性免疫(1)细胞免疫的过程(2)体液免疫的过程(3)二次免疫及其特点二次免疫的特点: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二次
74、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种类的识别技巧“三看法”2.免疫功能异常(1)过敏反应由致敏原引起的强烈的免疫应答,可分为速发型与迟发型。(2)免疫系统功能的减退分为先天性免疫缺乏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如艾滋病)。(3)艾滋病名称: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体:HIV。传播媒介:体液。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HIV:是一种逆转录酶病毒,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快速确认免疫功能异常病对点小练1.如图表示人体某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中,
75、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细胞a是巨噬细胞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C.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浆中起作用D.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解析图中c是效应B细胞,d是抗体,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记忆B细胞)能大量增殖、分化成细胞c(效应B细胞);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故B、C、D三项均正确。答案A2.下图是细胞免疫的概念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X细胞表面嵌有抗原MHC复合体B.虚线部分只发生在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C.过程表示辅助性T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D
76、.过程中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解析分析题干与图示可知X细胞为巨噬细胞,其表面嵌有抗原MHC复合体;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的“二次免疫”过程;过程表示辅助性T细胞受抗体抗原刺激活化后,分泌多种蛋白质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是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快速增殖分化,其细胞周期变短。答案C3.(2015浙江杭州重点中学联考)治疗艾滋病(其遗传物质为RNA)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试问AZT抑制病毒繁殖的机制是()A.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转录B.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逆转录C.抑制艾滋病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D.抑制艾滋病病毒R
77、NA基因的自我复制解析艾滋病病毒侵入B淋巴细胞后需进行逆转录,AZT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相似,则可干扰逆转录过程,从而达到抑制HIV增殖的目的。答案B4.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解析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机体错误地将自身正常组织作为免疫对象,故要想治疗该病,宜削弱免疫能力。答案A5.(2016温州十校联考)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中会发生的是()A.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MHC复
78、合体传递给B细胞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内环境中的病毒并使之裂解C.致敏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巨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不参与体液免疫解析辅助性T细胞被抗原MHC复合体激活,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A错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内环境中的病毒的藏身之所靶细胞并使之裂解,B错误;致敏B细胞在白细胞介素2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巨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抗原的处理,D错误。答案C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2.由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参与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3.特异性免疫应
79、答可分为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抗体免疫应答体液免疫。4.除了同卵双胞胎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5.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并消灭之。6.效应B细胞能产生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和体液中,抗体免疫的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7.在再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8.当辅助性T淋巴细胞受损(如HIV侵入)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被削弱。9.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0.致敏原对于过敏
80、者来说是一种抗原,但对于其他个体来说则不是抗原。11.过敏反应必须是机体再次接触致敏原,第一次接触不会发生过敏反应。12.艾滋病病原体不通过消化道传播,故诸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等均不会传播病原体。课 时 作 业(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体液大量流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解析由于皮肤是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屏障,故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可破坏人体的该屏障,从而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答案B2.(2015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
8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巨噬细胞的胞吞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 B.C. D.解析巨噬细胞的胞吞属第二道防线,属细胞免疫,属体液免疫。答案C3.下面是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辅助性T细胞只能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刺激B.器官移植发生免疫排斥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免疫C.致敏前的B细胞不能合成抗体分子D.被动免疫时人体内抗体合成量不出现明显增加解析致敏前的成熟B细胞已经合成了膜结合型的抗体分子,故C错误。答案C4.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识别并消灭被病毒感染细
82、胞的是()A.致敏B细胞 B.效应B细胞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解析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识别并消灭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应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答案C5.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 B.外毒素C.抗原 D.抗体解析治愈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答案D6.下列各项中,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A.空气传播 B.握手传播C.血液传播 D.食物传播解析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答案C7.(2016温州十
83、校联考)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生物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相同的MHC分子B.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由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而容易发生感染C.哺乳动物的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D.效应B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解析MHC分子包括三类,即类分子、类分子和类分子,因此同一种生物细胞的细胞膜上的MHC分子不一定相同,A错误;人体皮肤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由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而容易发生感染,B正确:哺乳动物的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效应B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
84、抗原,D错误。答案B8.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反应过程的叙述,体液免疫中不发生的是()A.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抗异体细胞C.血清中的抗体与抗原结合而使抗原失活D.B细胞克隆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解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抗异体细胞应属细胞免疫。答案B9.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个效应B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不同的抗体B.辅助性T细胞表面具有能与HIV结合的受体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分泌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靶细胞D.B细胞分化成记忆B细胞后,其膜表面接受抗原的受体类型已改变解析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合成和分泌一种抗体;辅助性T细胞表面具有能与HIV结合的受体
85、,HIV因此能侵入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致敏B细胞;B细胞分化成记忆B细胞后,仍能识别抗原,所以其膜表面接受抗原的受体类型不变。答案B10.下图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巨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B.巨噬细胞中的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C.辅助性T细胞的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D.辅助性T细胞的抗原MHC受体识别抗原碎片后,直接分泌抗体、白细胞介素2等解析由图可知,巨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巨噬细胞中的酶将抗原分解成碎片后,将其暴露在细胞膜的表面,并能够与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抗体由效应B细胞分泌
86、,不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答案D11.(2016浙江温州八校联考)挪威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疗效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血清中的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成熟的B淋巴细胞产生的C.患者的效应B淋巴细胞可识别类毒素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解析类毒素属于抗原,能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A正确;血清中的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B错误;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但没有
87、识别抗原的能力,C错误;该过程中产生了抗体(抗毒素),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答案A12.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成熟的抗体最先出现于效应B细胞内质网分泌的小泡中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抗原刺激机体后,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解析抗体先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成熟,故成熟的抗体最先出现于效应B细胞高尔基体分泌的小泡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抗原刺激机体后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会增殖、分化成相应的细胞;在多数调
88、节过程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辅相成,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答案B13.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某种特异蛋白A,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是()A.在免疫过程中癌细胞产生的蛋白A被称为抗原B.蛋白抗原复合物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处理后被辅助性T细胞识别C.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后直接将癌细胞杀死D.提取纯化的蛋白抗原复合物可用来研制抗癌疫苗解析T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癌细胞裂解。答案C14.(2015杭州学军中学月考)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淋巴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
89、合成物质a的基因C.、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解析由图可知,细胞1是巨噬细胞,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3是B淋巴细胞,细胞4是效应B细胞,细胞5是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起源于淋巴干细胞;上述细胞中均含有合成物质a(抗毒素)的基因;记忆B细胞受抗原刺激,可以迅速分裂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故记忆B细胞保留了分裂能力。答案B15.如图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增殖速率相同C.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D.HIV对人体
90、T细胞有攻击作用解析图示信息表明,感染HIV后,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该病原体,并引发免疫应答;从感染1年后开始,HIV增殖速率加快,但T细胞浓度逐渐降低;图示信息表明,人体感染初期,并未丧失细胞免疫功能。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5分)16.(10分)(2016浙江温州八校联考)回答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填“含有”或“不含有”)蛋白A基因。(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
91、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细胞在白细胞介素2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解析(1)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分化的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人体的胰岛细胞中含有蛋白A基因,只是蛋白A基因在人体的胰岛细胞中没有表达
92、。(2)在体液免疫过程,B细胞在白细胞介素2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可以合成并分泌抗体。在二次免疫应答反应中,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有抗体参与的免疫为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2)B淋巴效应B记忆B特异性17.(5分)MHC标志是每一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MHC具有参与对抗原处理、诱导自身或同种淋巴细胞反应等作用。除了同卵双胞胎,没有两个人具有相同的MHC标志。如图所示为某种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1)该免疫为_,其中a细胞代表_细胞,b细胞代表_细胞。(2)当同种病原体再次感染人体时,能快速
93、产生大量b细胞的原因是_。(3)若用大剂量的射线杀死a细胞,对机体免疫会造成什么影响?_。解析题中“MHC标志”是每个人的特有物质,对其他个体而言就是一种抗原。(1)判断图中各细胞名称主要依据细胞免疫过程上各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能吞噬、处理、传递抗原,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即图中的a细胞),辅助性T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可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即图中的b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图中的c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死亡。(2)图中所示过程为细胞免疫。再次接触抗原时能快速产生大量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是记忆T细胞。(3)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可知,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
94、部分体液免疫,故杀死辅助性T细胞会影响细胞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答案(1)细胞免疫辅助性T效应细胞毒性T(2)体内记忆T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3)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下降18.(10分)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B细胞和C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A_,但这两类细胞成熟的部位不同,图中B细胞是在_中发育成熟的。(2)E和F都是_细胞,发生过程后,分别分裂分化产生D_和G_。(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免疫中,机体活化的D细胞可以识别嵌有_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并消灭它。而体液免疫中,抗体免疫的
95、主要目标是_。(4)C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需要抗原的刺激,还需要_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等刺激。解析(1)由图示分析知:B为T淋巴细胞,C为B淋巴细胞,两者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形成T淋巴细胞。(2)图中E和F均为记忆细胞。(3)在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并消灭它。而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是对抗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4)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需要抗原刺激,还需要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的刺激。答案(1)淋巴干细胞胸腺(2)记忆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或活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3)抗原MHC复合体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4)活化的辅助性T- 5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