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3)赏析课文融叙
2、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4)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赏奇景、议“痴”人,悟“痴”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应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的“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前准备1、 关于作者及写作风格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描写西湖四季的图片和古诗导课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3、了解湖心亭二、朗读指
3、导1、易读错停顿的句子:2、自主朗读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朗读顺畅,停顿正确。三、疏通文义1、自译课文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一生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提出认为不妥之处;借助工具书讨论解决问题,有争论则做好记号,全班交流时提出。2、 课文翻译参考(见课件)3、重点字词积累(见课件)四、整体感知 看雪是本文的主要事件,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五、课文分析 1、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并赏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
4、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 关于白描六、识“痴”人 1、 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2、 “痴”的背后隐藏着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小结: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
5、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七、文章主题本文写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哀愁 。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
6、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八、对比阅读(见课件)江 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九、课堂总结: 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十、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就“我看古人之痴”为话题,课后练笔。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