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大版九年级上(2018版)语文第15课《湘心亭看雪》教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5727 上传时间:2025-11-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九年级上(2018版)语文第15课《湘心亭看雪》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大版九年级上(2018版)语文第15课《湘心亭看雪》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大版九年级上(2018版)语文第15课《湘心亭看雪》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3)赏析课文融叙

2、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4)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赏奇景、议“痴”人,悟“痴”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应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的“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前准备1、 关于作者及写作风格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描写西湖四季的图片和古诗导课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3、了解湖心亭二、朗读指

3、导1、易读错停顿的句子:2、自主朗读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朗读顺畅,停顿正确。三、疏通文义1、自译课文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一生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提出认为不妥之处;借助工具书讨论解决问题,有争论则做好记号,全班交流时提出。2、 课文翻译参考(见课件)3、重点字词积累(见课件)四、整体感知 看雪是本文的主要事件,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五、课文分析 1、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并赏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 关于白描六、识“痴”人 1

4、、 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2、 “痴”的背后隐藏着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小结: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七、文章主题本文写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哀愁 。 八、对比阅读(见课件)江 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九、课堂总结: 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十、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就“我看古人之痴”为话题,课后练笔。 教学反思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