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56647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过关检测(B卷)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章过关检测(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读我国南方某山丘自然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2题。1.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盐渍化加重大气污染严重洪涝灾害增多A.B.C.D.2.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答案:1.D2.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砍伐森林发展梯田,森林减少,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降低,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增多。读陆地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

2、完成第34题。3.下列关于图中陆地自然地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ABCD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B.ABCD的更替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CFGH的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D.CFGH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4.图中E自然地带是()A.热带雨林带B.温带草原带C.荒漠带D.热带草原带答案:3.D4.D解析:第3题,ABCD干燥指数不变,热量收入越来越小,其更替反映了热量条件的差异,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CFGH热量收入不变,而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其更替反映了水分条件的差异,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E自然地带的热量较高

3、,干燥指数中等,应该为热带草原带。阅读材料,完成第56题。材料2007年9月15日是个打猎的好日子。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节选自世界博览)5.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植被6.材料突出反映了自然环境()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

4、现整体性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答案:5.B6.C解析:第5题,雪桥消失、长草带越来越高、冰雪消融面积增大等,这些是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景象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充分表明当地气候在不断变暖,因此气候是导致这些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第6题,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导致阿尔卑斯山植被、冰川等要素发生变化,表明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第78题。7.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B.自然环境具有生产功能C.自然环境具有稳定功能D.

5、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稳定功能8.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许多物种灭绝A.B.C.D.答案:7.C8.D解析:第7题,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但稳定功能并不是单个要素所具备的功能。第8题,大面积砍伐森林不仅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物种会因森林的减少而灭绝。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氟氯烃的排放造成的。下图是世界某大洲局部图。读图,完成第910题。9.a区域的陆地自然地带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

6、热带荒漠带10.与b区域气候类型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有()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寒流经过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A.B.C.D.答案:9.D10.B解析:第9题,a区域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及沿岸寒流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热带荒漠带。第10题,b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是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受巴西暖流影响。市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读我国部分城市市树分布图,完成第1112题。11.各城市市树树种的南北差异能反映出自然环境()A.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

7、方性分异规律12.根据香樟的分布区域推测其生长习性为()A.耐旱B.喜盐碱C.耐寒D.喜温湿答案:11.A12.D解析:第11题,各城市市树树种的南北变化是随着纬度更替的,能反映出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第12题,读图可知,香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据此可推测其生长习性为喜温湿。下图是秦岭东段南坡某山峰垂直带谱。读图,完成第1314题。13.导致图中和景观带不同的直接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14.根据图中信息,推断景观带最有可能是()A.荒漠带B.草原带C.针叶林带D.冰雪带答案:13.B14.C解析:第13题,图中和自然带都在温暖地

8、带,二者热量差异不明显,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半干旱性和半湿润性,故导致两景观带不同的直接因素是水分。第14题,山地垂直带变化与陆地自然地带的纬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海拔升高,相当于纬度增加,故景观带最有可能是生长在较高纬度、蒸腾作用较弱的针叶林带。贺兰山地处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植被对气候的影响尤为敏感。下图示意贺兰山位置及其中段植被类型分布。读图,完成第1516题。15.图例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草原化荒漠、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荒漠化草原B.草原化荒漠、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荒漠化草原C.荒漠化草原、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原化荒漠D.荒漠化草原、针叶林、针阔混

9、交林、草原化荒漠16.野外调查发现,旱生灌丛大多分布于沟谷及阴坡地段,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B.降水C.热量D.水分答案:15.C16.D解析:第15题,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侧山麓地带,水分条件较西侧好,应为荒漠化草原;主要分布在贺兰山西侧山麓地带,气候干旱,应为草原化荒漠;位于高山草甸下部,应为针叶林;位于针叶林下部,水热条件较针叶林地区好,应为针阔混交林。第16题,旱生灌丛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这里气候干旱,水分条件对植被的生长及分布影响很大;沟谷及阴坡地段,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地表蒸发蒸腾少,土壤中可用水分较多,有利于旱生灌丛的生长。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座高山,植被垂直差

10、异显著。有位作家写道:“也许是过于执拗了(身躯矮小扭曲),所以怎么也不能长得高大却默默地结成一带长城”读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第1718题。17.诗人所描述的植被最可能位于()A.甲B.乙C.丙D.丁18.丙处植被分布的上界阳坡远高于阴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人类活动C.降雪量D.地形坡度答案:17.D18.A解析:第17题,根据垂直带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丛。据材料信息“身躯矮小扭曲”可知,作家描述的植被较为矮小,不会是乔木,最可能是灌木。第18题,阳坡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使同一垂直带分布高度高于阴坡。结合下图中的信息,完成第

11、1920题。图1某地景观图图2天山西部及附近地区地形图19.图2中,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0.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答案:19.A20.C解析:第19题,图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该地区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图2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口,可以受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影响,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图2中甲地符合要求。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看不到图示景观。第20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

12、少,只有年降水量多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二、综合题(共60分)21.(18分)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季风环流影响黄土高原的发育,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对黄土高原形成的影响。(3)结合地形对季风的影响,分析秦岭、太行山等山地在黄土高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答案:(1)水土流失的过程是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降低。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并且不断加长、加宽,平坦的高原面被切割成破碎状。自然植被的分布海拔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

13、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2)季风加剧西北地区的冷干程度,促进地表沙尘(碎屑物质)的形成;冬季风将地表沙尘(碎屑物质)搬运至黄土高原地区(沉降)堆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增强了流水侵蚀(地表径流),不利于黄土的堆积和保存。(3)山地截留了冬季风搬运的沙尘(黄土),导致了沙尘(黄土)的集中堆积(分布);山地阻挡了部分海洋的暖湿气流,使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更加干燥。这样,既增加了黄土的物质来源,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流水对黄土的侵蚀,有利于黄土高原的发育。解析:第(1)题,从水文、植被、地貌、土壤等角度分析。第(2)题,冬季风来自西北内陆地区,挟带大量的沙尘;沙尘不断堆积,形成厚厚的黄土层

14、,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增强了流水侵蚀,不利于黄土的堆积和保存。第(3)题,山地对西北风具有阻挡作用,促进了黄土的堆积。山地阻挡海洋暖湿气流深入,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流水对黄土的侵蚀。2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大量修建水库,耕地面积扩大。材料二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

15、的主要过程。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泊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来判断)(2)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增加;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加上大量开垦耕地,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湖水补给匮乏。(3)自然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解析:第(1)题,根据湖岸线的变化可判断A地到B地地势的变化。第(2)题,罗

16、布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对水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3)题,随着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23.(14分)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丙地区陆地自然地带为带,其成因主要是什么?(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特征是,其形成因素主要有、。(3)甲、乙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等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答案:(1)热带荒漠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寒流影响。(2)呈南北(经线)方

17、向延伸、更替热量地形(3)山麓基带不同垂直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海拔不同纬度位置解析:第(1)题,丙陆地自然地带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离岸风且位于背风坡,附近秘鲁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形成热带荒漠带。第(2)题,纬度不同引起热量差异,使陆地自然地带呈南北方向更替,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陆地自然地带南北狭长。第(3)题,甲地纬度较乙地高,纬度不同造成山麓基带、山地垂直带的种类和数量、雪线海拔的不同。24.(16分)读非洲气候分布图及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非洲气候分布图。材料二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分布图。(1)简述非洲陆地自然地带的

18、分布特点。(2)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海拔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非洲陆地自然地带以热带雨林带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2)乞力马扎罗山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因此垂直带分布完整。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海拔低于北坡。解析:第(1)题,由非洲气候分布图中明显看出气候呈对称分布,因此自然带也呈对称分布。第(2)题,注意本题实际上是三个问题:垂直带完整的原因、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北坡海拔差异的原因、雪线海拔南北坡差异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