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555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试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体美德的养成,即使在政治实践中也明确倡导德政,就此而言,将儒家伦理视为一种德性伦理是恰当的。然而,德性修养不是儒家伦理的最终旨归,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才是儒者最高的价值目标。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或将二者割裂开来。如果说“修己”是偏重于内省式的道德自律的话,“安人”“安百姓”便是经济天下、博施于民的外在事功。在他看来,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是起

2、点,“安百姓”才是终极目标。他还认为,在职位或社会分工的意义上,国家的统治者应当依照“义”的原则,遵守为官之道,把国家治理好,使百姓丰衣足食。而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积极追求物质利益,这是职业本分。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也坚持了德性与事功相结合的原则。管仲因其为人处世与儒家的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受到儒家学者的批评。但是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的卓越事功,孔子毫不吝啬地称赞其为“仁”。由此可见,孔子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并不完全是德性主义的,事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从孔子本人一生的政治实践来看,他对于事功的重视并没有停留在思想层面上,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儒者,他一生周游列

3、国,颠沛流离,仍然矢志不移,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天下的社会理想。孔子之后,儒学传统可以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一派,重视德性修养,追求道德理想,传承了儒家的德性伦理传统;二是子贡等人走了一条现实主义的路子,在坚持和发展儒家德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经验和实际知识的重要性,关注现实,追求事功。到了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开辟了儒家由内圣成德到实现外王事功的路径。然而,这一路径以修身养性作为儒者第一要务,致使一些儒者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过分强调身心修养而忽视了对外王事功的追求,丧失了先秦儒者在追求事功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勇武气质和进取精神。特别是后世儒者对“修身”的理解大多局

4、限于道德修养方面,不大注重对于经邦济世的实际才能的学习,越来越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在外王事功的开拓方面十分乏力,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衡,也没有有效地搭建起由内圣成德通往外王事功的桥梁,这也成为之后儒学发展过程中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从儒家事功伦理的演进过程来看,它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尽管二者经常相互批评、辩难,但其始终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围。在与德性伦理的分歧中也可以看出,儒家事功伦理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性,事功学者大都没有沉迷于书斋,而是着眼于现实,发扬儒学关注现实、经世致用的传统,致力于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问题的解决。(选自李雪辰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脉络,有删改)1下列对

5、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儒家的事功伦理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性,德性修养、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是儒者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B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他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未排斥事功。C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直接导致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D因为事功伦理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围,所以儒家事功伦理在演进过程中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解析:A项,“德性修养”不是儒者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C项,“直接导致”有误,打破平衡的是后世儒者。D项,强加因果,前面的原因不能得出后面的结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6、一项是(3分)(C)A文章用“修己”“安人”“安百姓”来论证孔子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B文章以评价管仲为人处世来论证孔子品评人物时坚持德性与事功相结合的原则。C文章列举子贡等人走了一条现实主义的路子来论证孔子之后,都强调追求事功。D文章用众多事例来论证建功立业、成就经邦济世的事功才是儒者最高的价值目标。解析:C项,“都强调追求事功”分析错误,文章说孔子之后儒学传统分成两派,只是子贡等人强调追求事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孔子认为国家统治者和普通百姓都可以追求事功,前者应当依照“义”的原则治理好国家,后者也可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积极追求物质利益

7、。B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体现出对事功的重视。管仲的为人处世与儒家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但他辅佐齐桓公建立卓越事功,因而备受孔子称赞。C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了儒家德性伦理传统,后世儒家强化了这一倾向,将修身养性作为儒者的第一要务,逐渐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D以子贡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了儒家事功伦理传统,坚持强调经验和实际知识的重要性,后世儒家则以此为基础,开辟了由内圣成德到外王事功的途径。解析:D项,“后世儒家则以此为基础”有误,基础应为“德性修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5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

8、层论坛上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 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他说,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中国政府不仅有坚强的决心,还能够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6年时间减贫7 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 17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为实现这个目标,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此外,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

9、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将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摘编自2015年10月16日“新华网”)材料二:2016年,中国超过1 000万人告别贫困。近日,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公布了这一数字,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奋战将近40年;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1 000万”这个数

10、字背后,是中国贫困家庭摆脱贫穷的实在收获与喜悦。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6年的4 335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中国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三:提问:现在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形

11、势?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特别突出的:第一,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在6.7%,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8%。中国经济的总量大概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将近占全球经济增量的33%,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非经过不知难。第二,稳就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新增创造了11 000多万的就业岗位,去年安排了新增就业人口1 300多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第三,平稳增长的表现是脱贫攻坚,去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1 2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

12、,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放眼全球,可能中国是唯一能够做到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第四,稳中求进的“进”,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深度进展,为去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夯实了更好的基础。(摘编自2017年3月5日“中国网”)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2013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是2016年,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B近5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以每年至少下降1 200万的速度稳步推进。C2012年底至2016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了一半左右

13、,计划2017年脱贫人数仍在1 000万以上。D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至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实现全部脱贫。解析:根据材料二数据图可知,2013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应是2014年,脱贫人数为1 232万,比2016年的脱贫人数1 240万少。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减贫与发展的演讲及相关人士的解读,突出了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B材料二着重介绍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有关扶贫、减贫的报告,附以外媒报道,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成因及世界影响。C材料三采用访谈形式,如实报道中国现在

14、的经济形势,从新增就业岗位、脱贫人数巨大两个方面说明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D在大数据时代,以上三则材料都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不加任何主观评价,突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解析:A项,信息遗漏,应还有“扶贫必扶智”的相关内容。C项,材料三不止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经济发展态势,国家发改委主任回答提问时是从四个方面谈我国现在经济发展态势的,即经济平稳增长、新增千万就业岗位、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深度进展。D项,“不加任何主观评价”错,新闻里允许有所评价,但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材料中“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贫困

15、家庭摆脱贫穷的实在收获与喜悦”“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等语句就体现了观点态度。6怎样才能使中国现有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国家确立扶贫攻坚目标,政府要有决心和担当,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系列减贫、扶贫政策,逐步推进计划落实。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和“五个一批”脱贫手段,保障多种措施共同发力。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增加就业,精准扶贫。教育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大意对即可)解析:从材料一的第一段、第二段可以概括出扶贫的手段和国家应该有的做法,材料一第四段是教育

16、部门应有的做法,从材料三可以概括出经济对扶贫的影响,从这几个角度逐一概括即可得出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屋头青瓦是谁家潘新日一场雨,让寄居的小城隐在淡淡的雨雾中,临窗而立,瓢泼的雨把楼下的青瓦洗得清亮,雨水顺着瓦楞流着,在檐下挂起了一条条银丝,清脆的雨滴声里,溅起了思乡的水花,朦胧里似曾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夏天的雨下得如此急,甚至楼下的阿婆来不及收院子里的衣服,我木然地看着阿婆迈着祖母一样蹒跚的脚步,在院子里奔忙,脚下踩着家乡一样的韵味。这个时候,我会庆幸自己住的楼下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幽深的小巷里,几十排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

17、弥漫着民国的韵致、祖先的味道。这样的天气里,我可以在雨中细细品味故乡的味道,精心聆听雨中的精彩。雨滴拍打着青瓦,犹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雨声里有我梦里的家,有我青砖黑瓦的童年。我似乎看到瓦楞间的青苔和一棵棵直起腰身的野蒿,还有散落在小巷里的一朵朵红的、蓝的、七彩的伞花,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都那么亲切。异乡里,古巷就是一条长长的藤,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南方夜空中最广阔的宁静和最深沉的安详。真的没有想到在这样的闹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片天地,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只是少了青山秀水。如此,那无边的乡愁也变得淡然了,虽然身处异乡,却因了这些故乡一样的青瓦而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不管这家园是地理

18、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都很知足。在江南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已经摈弃了民国所有的遗风,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在城市的节奏里呼吸、生活,除了青瓦本身的年龄和记忆,所有的都融进城市的心跳里。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让梅雨的叮咛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一片青瓦,一块历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小巷里弥漫。我想起戴望舒,想起丁香一样的女孩,想起民国的油纸伞,但此时花开已没了旧人。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让细细的炊烟顺着风远行。流浪的身影里,有瘦弱的文人,有迁徙的商旅,有远嫁的红颜,在这样

19、的青瓦泪里思念着,怀旧着,他们在青瓦覆盖的木格子窗棂边沉吟、思念,古诗词里的张继、李商隐带着古风,流下了思乡泪水。时常,我会把青瓦当作一部旧书,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子,在亲切和畅想中阅读乡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心中的家园,任何一处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有家乡的味道,都能生出家的温馨,天南地北,青瓦就是流浪的历史,任何建筑都无法代替的历史,当然,加上木门边的蓑衣和斗笠、檐下的农具,堂屋里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案头上的线装书,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我喜欢。青瓦也是历史中发黄的名片,它们静静地鱼鳞一样点缀在各个角落,有名的,没名的,都一样厚重着,抵达游子的内心深处。如甪直、周庄、鲁镇

20、、凤凰、木渎、同里、乌镇、西塘、宏村、大理、婺源,院落有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刘家大院,大的有古城的城楼,小的有不同时代的县衙,文人雅士里有丰子恺的缘缘堂,有戏院、有宗祠、有寺庙。总之,那些与青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点缀,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旧梦,幻化出生活的七彩来。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是故乡的低语,是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是民间的歌谣,是农历里的季节,是婉转的鸟鸣,是唐代李义山缠绵的“巴山夜雨”,是宋朝柳三变萧瑟的“秋风斜雨”,是陆放翁清新的“杏花小雨”,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雨声里,我把目光久久地定格在凝重的青瓦

21、之上,看着它们在故乡的思绪里静静地被雨声浸润。雨声敲打着青瓦上的思乡曲,茫茫雨色里,市声繁华,又有谁能掩掉喧嚣的尘世,看到青瓦上的故乡呢?纵使青瓦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那记载着前世风雨的故乡依然清晰,是我们永远的家。屋头青瓦是谁家?无论在哪里,我敢说,青瓦上的故乡是民国留存的旧照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表面上异乡闹市青瓦房和家乡情调相近,实际上缺少大自然青山秀水的背景,缺少故乡的古朴本质等内涵。B故乡的青瓦房有着与生命相连的生活印迹,与作者血脉相连,让客居异乡的作者生出浓浓的乡情。C作者赋予“青瓦

22、”丰富的内涵,青瓦是故乡的味道,是厚重的历史,是遥远的乡愁等等。D本文语言整句与散句结合,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灵动雅致;作者还善于用典,使文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如第十自然段就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解析:“如第十自然段就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有误。从文中来看,第十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排比中有部分引用,没有运用典故。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答:运用比喻,把“青瓦”比作“城市里的隐士”,又以“青衫”“旗袍”借喻青瓦古朴的身影,“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生动地写出了青瓦融入城市的繁华,不再古朴、封闭、凋残。“梅雨的叮咛”用了拟人的手法,引出青瓦承载的乡愁和历史情味,生动形象,也引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23、9在“青瓦听雨”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概述这一变化,并作简要分析。(6分)答:情感变化:前半部分作者流露出了幸福快乐之情,而结尾处青瓦听雨,作者流露出了沉重、忧郁和惆怅之情。“青瓦听雨”幸福快乐是因为眼前的“情调”和家乡“如此相近”,使思乡之心得到慰藉,所以,“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文章结尾处,作者由眼前的“青瓦听雨”,联想到了“乡愁”这一永恒的命题,“乡愁”深沉、厚重,让心情也因此沉重、忧郁和惆怅。这一变化是由眼前感性的快乐上升到对“乡愁”这一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崔群

24、,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登进士第,又制策登科。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中书舍人。群在内职,常以谠言正论闻于时。宪宗嘉赏,降宣旨云:“自今后学士进状,并取崔群连署,然后进来。”群以禁密之司,动为故事,自尔学士或恶直丑正,则其下学士无由上言。群坚不奉诏,三疏论奏方允。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穆宗时为遂王,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群上言曰:“大凡己合当之,则有陈让之仪;己不合当,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长,所宜正位青宫。”竟从其奏。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绢五千匹,充助修开业寺。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

25、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孺坐赃,诏付京兆府决杀。长孺母刘氏求哀于宰相,群因入对言之。宪宗愍其母耄年,乃曰:“朕将屈法赦长孺何如?”群曰:“陛下仁恻即赦之,当速令中使宣谕。如待正敕,即无及也。”长孺竟得免死长流。群之启奏平恕,多此类也。时宪宗急于荡寇,颇奖聚敛之臣。故藩府由是希旨,往往捃拾,目为进奉。处州刺史苗稷进羡余钱七千贯,群议以为违诏,受之则失信于天下,请却赐本州,代贫下租税。时论美之。穆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召见别殿,谓群曰:“我升储位,知卿为羽翼。”群曰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数日,拜御史中丞。太和六年八月

26、卒,年六十一,册赠司空。(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零九崔群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B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C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D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解析:本题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处:第一处,“顷者”中的“顷”是“不久之前”的意思,“者”表示语意的停顿,因此需要在后面断开,据此可以排

27、除答案A和C;第二处,“奉命草制”的主语应该是“臣”,因此需要在“臣”字的前面断开,据此可以排除答案B。综上所述,答案可以确定为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制策,皇帝有事书之于策以问臣下,称为“制策”。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与进士、明经、词科、任子、府史杂流等同为国家取士的科目。B连署,在文中的意思是“联名”“联合署名”。古代为证明已签署的文件的可靠性而由其他人连同的签字。“连署”还有一个意思是“同一官署”。C青宫,太子居于东宫,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故称太子所居为青宫。“青宫”与“东宫”一样可以借指太子。D赠,是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进行追封爵位官职

28、的制度。如文中的“司空”即为赠官。这既是对死者的尊敬,也能光耀死者门楣。解析:“赠”还包括对已死官员的父祖(亲属)加封官爵;对已死官员追封爵位官职,在古代叫赠官,只是“赠”的形式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崔群正直敢言,却难违圣意。宪宗要求学士进奏,要有崔群的署名才能呈上,崔群认为这容易成为定例,会阻碍下面学士的言路,坚决不奉诏,但最终还是妥协应允了。B崔群行事得体,不以功自居。当初在建储之事上崔群的建言既符合情理又有利于遂王,遂王登基后,向他表达感谢之情,他表示功不在己,但依然得到晋升。C崔群坚持原则,能“守土尽责”。田季安献绢五千匹助修开业寺,他

29、认为于理不合,奏请阻止;苗稷进奉羡余钱七千贯,他认为这违反诏令,请求退还以代贫民的租税。D崔群宽厚仁慈,法外也容情。权长孺获死罪,其母向宰相苦苦求情,崔群奏请宪宗,宪宗同情权母老迈,欲赦免权长孺,崔群怕夜长梦多,建议宪宗及时颁布赦令。解析:“难违圣意”“妥协应允”错,“三疏论奏方允”意思是“再三上疏奏论,皇上方才应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5分)译文:宪宗认为澧王年纪居长,宫中又有许多帮助他的人,将立储时,命崔群替澧王写辞让的表奏。(5分。“以”“储贰”“与”各1分,语意通顺2分)(2)群前后所论多惬旨,

30、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5分)译文:崔群前后奏议大多迎合圣意,皇上没有不听取采纳的。升迁为礼部侍郎,选拔才德之人,都公允恰当。(5分。“惬”“听纳”“才行”各1分,语意通顺2分)解析:(1)“以”:认为。“储贰”:储君。“与”:替。(2)“惬”:迎合。“听纳”:听取采纳。“才行”:才德之人。参考译文: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德人。十九岁登进士第,又参加制策考试而登科。元和初,被召担任翰林学士,历任中书舍人。崔群在朝内奉职,常以直言正论闻名于当时。宪宗嘉奖他,下诏宣旨说:“从今以后学士进呈奏状,须同时有崔群的联合署名,这才可以呈来。”崔群认为官禁的管理举措动辄成为定规,从此学士中

31、有嫉害毁谤正直的人,则他下面的学士无法向上投诉,因而崔群坚持不遵奉此诏,再三上疏奏论,皇上方才答应。元和七年,惠昭太子去世,穆宗当时为遂王,宪宗认为澧王年纪居长,宫中又有许多帮助他的人,将立储时,命崔群替澧王写辞让的奏表。崔群上奏道:“大多以身承当这个位置的,才有表示辞让的仪礼;以身不能承当这个位置的怎么可以有辞让的奏表?现今遂王是嫡长子,应当居东宫正位。”宪宗最终听从了他的奏言。那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献绢五千匹,用来资助修开业寺。崔群认为这件事没有正当理由,尤其不符合规矩,遂奏请制止了田季安的进献。崔群前后奏议大多迎合圣意,皇上没有不听取采纳的。升迁礼部侍郎,选拔才德之士,均公允恰当。元和十二

32、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孺因赃获罪,皇帝下诏命令交给京兆府处决。权长孺的母亲刘氏向宰相哀求,崔群于是入朝奏论此事。宪宗怜悯其母年事已高,便说道:“我将破坏法令赦免权长孺,可以吗?”崔群道:“陛下出于仁慈恻隐赦免他,应该马上令中使宣布赦令。如等待正式赦令,那就来不及了。”权长孺最终获免死而流放远地。崔群的启奏持平宽仁,多和这些事一样。当时宪宗急于扫荡盗寇,对能为朝廷聚财敛资的大臣大加奖励,所以藩镇州府官员因此迎合朝廷意旨,往往搜求聚敛财物,当作进奉。处州刺史苗稷进奉羡余钱(羡余:地方官员以赋税的盈余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或物)七千贯,崔群认为这是违诏,如果接受了这些财

33、物就失信于天下,奏请归还赐予本州,替代贫民的租税。一时受到舆论赞扬。穆宗即位,征召崔群入朝授予他吏部侍郎的官职,在别殿召见他,对他说:“我升皇储位,知道是您相助。”崔群道:“先帝之意,本来便在陛下,随即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起草诏书,如果不知先帝深意,臣怎敢轻率出言?”数日,授予他御史中丞的官职。太和六年八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册赠他为司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李之仪(10

34、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C“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D“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

35、,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解析: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15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思归之情: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思想感情”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解析:回答情感题需要逐句来理解。起

36、首“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春光已过三分”表明了伤春之情;“江山重叠倍销魂”表明了词人的思归之情;结合注释和“伤感甚”可以得出词人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悲情;“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诗人怏然独处,竟无人可为解愁,表明了作者有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否定权贵,又无法改变现实,只能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2)阁夜中,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作者面对这霜雪初歇的寒宵,倍感凄凉寒怆的句子是: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3)李凭箜篌引中“女娲

37、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行为方面去分析,动物尽可能_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动物为什么又要_大量能量进行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们各执己见,莫衷一是。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使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息息相关。而有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美国科学家则认为,游戏其实是一种_很强的学习行

38、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游戏对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能巧妙地将它们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因而对幼小动物和成年动物来说,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创造性、想象力、_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动物的游戏行为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B)A节俭消耗效仿性多姿多彩B节省消耗实践性丰富多彩C节俭消费实践性多姿多彩D节省消费效仿性丰富多彩解析:“节俭”,指

39、的是生活俭省,有节制;“节省”,指把可以不耗费的减省下来。第一处,后面有“能量”一词,不能选择“节俭”。“消耗”,指(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消费”,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第二处,这里说的是动物,应使用“消耗”。“效仿性”,指的是模仿;“实践性”,指的是参与。第三处,后面有“巧妙地将它们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说明动物游戏不仅仅是“模仿”,应使用“实践性”。“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很多种形状,很多种颜色;“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第四处是说“通信方式”的形式之多,应该使用“丰富多彩”。故选B项。 18

4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而其天性的表现就是“自我娱乐”,正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B正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其天性的表现就是“自我娱乐”C而“自我娱乐”正是其天性的表现,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D正像“自我娱乐”是其天性的表现一样,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也是动物的天性解析:本题中,前面说有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后面应是对“自我娱乐”的解说,D项,解说重心转移,转移到“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方面,这是动物的天性,而不是“动物游戏”“自我娱乐”,排除D项;

41、A、B两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其天性的表现就是自我娱乐”,“自我娱乐”只是天性表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这就排除A、B两项。故选C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A游戏为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它们能巧妙地把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结合起来。B游戏给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能巧妙地把它们自身各种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C游戏对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它们能用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D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

42、境巧妙地结合起来。解析:画线句有三处问题,一是“对动物提供了”搭配不当,属于介词搭配不当,“对”应改为“为”“给”“向”,这就排除C项;二是“能巧妙她将它们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语序不当,“巧妙”应该修饰“结合”,应放在“结合”前面,即“巧妙地结合”,这就排除A、B两项;三是“各种自身”语序不当,应为“自身各种”,排除C项。故选D项。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并非所有的新茶都味道美好,普洱茶便是如此。倘若你尝尝初制的普洱,_。普洱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其陈年之美。如果说新鲜热辣的绿

43、茶像一道爆炒,_;而普洱则更像是一盅老火汤,想品其真味,_。答:恐怕会对这种茶失望透顶(恐怕会非常失望)趁热即食当是最佳就需要有点耐心了解析:第一处,前面说“并非所有的新茶都味道美好,普洱茶便是如此”,紧接着说的是尝试“初制的普洱”的感受,应是会失望的;第二处,前面说“如果说新鲜热辣的绿茶像一道爆炒”,后面应是说如何吃爆炒之菜,自然应是趁热吃;第三处,前面说“而普洱则更像是一盅老火汤,想品其真味”,要想品普洱之味,自然要耐心等待。21请依据下面的文字叙述,为“幸福指数”下一个定义,不超过20个字。(5分)幸福和痛苦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幸福指数最早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来

44、的,他认为幸福效用/欲望。当欲望既定时,效用越大越幸福;当效用既定时,欲望越小越幸福。幸福与效用同方向变化,与欲望反方向变化。如果欲望是无穷大,则幸福为零。幸福指数这个系数衡量的是个人的主观愿望,每个人认为自己幸福与否和自己的欲望及效用有关。幸福指数就是衡量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系数。解析:解答这道题,要先找到主干句,即“幸福指数就是一种主观系数”,其中属概念“主观系数”是从“幸福指数这个系数衡量的是个人的主观愿望”的叙述中得到的。然后筛选“幸福指数”的相关本质属性,即内涵,这个可以通过分析语段的具体内容得到。语段的第一句解说“幸福”与“痛苦”是不同感受,第二句是“幸福指数”的提出,第三

45、、四、五句写“效用”“欲望”与“幸福”的关系,第六句写“幸福指数”的内涵衡量个人主观愿望的系数,与欲望和效用有关。这样分析后,就可以通过分析欲望、效用的关系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即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胜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去访古探幽,大家争论不下,求教于阅历广泛、游历天下的小王,希望他能给出好的建议。如果你是小王,

46、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明确建议,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使用恰当的措辞,有理有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提示:首先概括材料内容,面对小明和几个朋友高三毕业暑假旅游在地点上分歧,你的建议是什么?其次,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选边站的意识,具体明确地给出建议的去处。第三,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考虑到小明等人的身份与出行时间,在行文中要体现出建议的意思,不能仅仅是自我态度的呈现、观点的展示,而缺少建议的成分。第四,要结合具体的景点阐述建议的理由,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自然胜地。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秀丽美景;自然是烦冗世俗的避风港,感受自然是休闲放松、愉悦身心的最好方式;自

47、然能安抚狂热而躁动的心,让我们暂且摆脱世俗,回归本心;自然美景能给予人无尽的宝藏,让精神丰润起来;自然不仅是这个世界原色的缔造者,是数以万计生灵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灵魂的皈依之所。历史名城。古城是纽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游历古城,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历史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华丽而不造作,优雅而不显媚态,古韵承载在人们平凡生活中,历久弥新;历史古城经受过岁月的雕刻,时间的淘洗,斑驳的城墙上刻满的是历史与文化,是传承与悠远;可以倾听历史的心跳,可以感受人事的变迁;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可以修身养性,鉴古知今;可以感受古意盎然,可以遥想时代兴替,还可以怀想悲欢离合;可以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繁华都市。倾听时代的脉搏,感受现实的喧嚣;关注社会,丰富阅历;体会充满竞争与压力、心酸与血泪、奋斗与拼搏、荣耀与失败的生活;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的发展变化、繁荣进步,如基础设施、文化品位、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科技发展、法治建设,以及城市的包容度、开放度、文明程度、创新性、竞争力,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等。异国情调。别样的生活、别样的文化、别样的习俗,开阔眼界;国际化的视野;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增强国家认同;增进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借鉴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