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安徽省沿江九所重点中学2007届高三历史联考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5页,第卷6至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2、墨子思想中反映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愿望的
2、内容是 A、兼爱 B、非攻 C、尚贤 D、节俭3、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下列主张体现这一思想的有“政在得民”“民贵君轻”“存百姓”“为政之要,惟在得人”、4、唐诗人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此诗反映的是 A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B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C唐朝与新罗友好相处D日本与唐朝友好往来5、近代时期,沿海地区是列强侵略重点。下列通商口岸开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宁波、淡水、天津、杭州B. 宁波、杭州、淡水、天津C. 杭州、宁波、淡水、天津D. 宁波、天津、淡水、杭州6、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的直接原因是A、为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B、为增
3、加洋务派的财富 C、为兴办一批民用工业 D、解决军工资金、燃料、运输等困难7、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命派 D、同盟会和共产党8、阐述变法图存、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郑观应9、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威胁到顽固派势力的是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C、撤并机构,裁汰冗员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10、“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
4、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与改变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B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 C 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诞生 D 中国同盟会成立11、孙中山先生被誉为20世纪中国第一位伟人。这主要孙中山A、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C、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为中国革命献出了毕生精力12、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A遵义会议召开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3、抗战时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的出现直接反映了 A国内民族间的矛盾已经完全消失 B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C正面战
5、场未能阻止日军的速战速决D敌后抗日根据地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14、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A、善于改革 B、崇尚节俭 C、乐于奉献 D、勇于创新15、麦哲伦等人进行环球航行时,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A B C. D16、近代美洲出现的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美国 B、海地 C、古巴 D、墨西哥17、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B、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C、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D、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矛盾尖锐18、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建立了比较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6、它的显著特点是 A. 实行联邦制 B. 议会分为参众两院 C 总统掌握行政权 D. 三权分立19、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B.使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矛盾得到缓和 C.暂时协调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为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道路20、罗斯福新政主要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A、实行美元贬值 B、规定工资标准 C、规定工作日时数 D、兴办公共工程21、“二战”前在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 、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22、引发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
7、的一次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A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B美国经济势力的急速膨胀C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 D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23、西欧建立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军事强大、政治稳定的欧洲 B联合起来与美苏争霸 C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D抵制英国势力均衡政策24、东欧剧变中,第一个发生剧变和第一个因流血冲突而剧变的国家分别是 A民主德国、南斯拉夫 B波兰、罗马尼亚C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 D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C、石油工业迅速发展 D、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第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
8、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计37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开元中,玄宗修道德,以宽仁为理本,故不为版籍之书,人户浸溢,堤防不禁。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户部徒以空文总其故书,盖非得当时之实凡富人多丁者,率为官为僧,以色免役(按租庸调法,九品以上官员、僧、道等免赋税);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天下残瘁,荡为浮人,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如是者殆三十年。 引自旧唐书杨炎传 材料二 开元之季,天宝(唐玄宗后期)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
9、西汉末期)之间。 摘自通典食货典田制下材料三 炎(杨炎)因奏对,肯言其弊,乃请作两税法,以一其名。曰:几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役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 引自旧唐书杨炎传回答: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开元中期以来唐朝赋税方面的突出问题。据材料二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6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杨炎解决财政困难的主要措施,并作简要评价。 (6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0、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摘自国共关系七十年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摘自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国处于今日恶劣的环境之中,不得不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11、。摘自国共关系七十年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4分)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2分)依据材料三和材料一指出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材料四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他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4分)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
12、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摘自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避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作、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察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
13、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摘自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摘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回答: (1)材料一中“许多潜在的盟
14、友”指的是日本社会中的哪些人? (2分)“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学习西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5分)(3)指出明治时代的日本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4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 29题14分,30题12分,31题12分,共计38分。29、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历史巨变时期,这一时期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结合史实指出这三个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10分)据此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4分)30、国民党“一大”在回顾辛亥革命时认为革命的目的应该是“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
15、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概述武昌起义成功后至1919年,革命党人在这两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6分)指出这些实践的结果,(4分)并分析这些实践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2分)31、指出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异同。(6分)战后5070年代初,德日两国都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概括指出两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不同原因。(6分)参考答案1、C 2、B 3、A 4、B 5、A 6、D 7、C 8、B 9、C 10、D 11、B 12、A 13、B 14、C 15、B 16、A 17、C 18、D 19、C 20、D 21、C 22、D 23、C 24、B
16、 25、D26、问题:农村人户与土地占有变化大;富豪大户多免税;穷人无地仍承担赋税,被迫逃亡;租庸调制己无法实施。(4分)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2分)措施:取消租庸调;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按现居住地统计人、户并征税;各住户要根据财产和土地多少纳税;州县对外来行商按三十税一征税。 (4分)评价:扩大纳税人户,纳税负担比较合理;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促进人身依附关系松动,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27、蒋介石坚持反共反人民,准备反攻大陆;周恩来主张和平协商,和平统一。(4分)双方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立场不同。(2分)由反攻大陆到竭力保台。(2
17、分)关键是国共两党平等会谈。(2分)“一国两制”。(2分)28、(1)倒幕派等维新人士;与西方交往的获益者。(2分)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振兴日本民族,摆脱外来压迫。(2分) (2)政府派团赴西方考察;政府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技术人才;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5分)(3)未全盘西化,在精神上将神道定为国教,以确立对天皇的崇拜地位;但使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分)29、政治:各国先后变法:强化君权,建立君主专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各学派从各自立场和政治主张出发形成“百家
18、争鸣”局面。(4分)经济: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使生产力有了重大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原市场形成和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1点2分,共4分)军事: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残酷;(2分)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军事专著。(2分)总体趋势:统一的进程加快;封建化进程加快(4分)30、实践:政治方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和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进行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4分)经济方面: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实施发展实业的措施。(2分)结果:争取民主共和斗争
19、屡遭失败;(2分)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2分)影响:促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2分,只要答出相关内容即可给分)31、(1)同:组织国际法庭对战犯进行审判;一些法西斯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都占领了两国国土。(3分)异:对法西斯分子的惩罚力度不同,日本小于德国;对两国领土占领方式不同,德国分区占领,日本则被美国单独占领;对法西斯政府的处置不同,德国被彻底摧毁,日本保留了天皇制。(3分) (2)日本更注重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美国在亚洲的两次侵略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德国经济发展中高素质的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6分)共7页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