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1古诗朱陈村中这样描述:“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该诗歌反映的经济生活图景是A自然经济 B长途贩运 C工场手工业 D资本主义萌芽2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提出了“贡税”论,实行义务交售制,让农民在出售农产品时少得一些钱,而购买工业品时又多付一些钱。该理论A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 B体现出斯大林的发展战略C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3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下图)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
2、霖。据此判断,当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B C D4“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汉代实行“抑商”政策的是: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设管理市场的机构市属 市籍制度 通番禁令A B C D5下表为英国不同时期农业、工商业投资额的变化。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英国时期农业投资额工商业投资额17611770年358亿英镑192亿英镑18511860年503亿英镑2330亿英镑A工业化进程加快 B对外贸易激增C成为“世界工厂”D农业发展萎缩6多少世纪以来,把某些休闲活动保留给地位高的人,已成为西方社会结构
3、中的一个要素,例如18世纪的农民不跳小步舞,不玩惠斯特牌游戏。19世纪末期以后,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交往的纽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工业革命的推动 B自由主义的传播C世界市场的形成 D社会主义的兴起7据统计,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出现在1936年。此后的13年(至1949年)中, 中国的工业产量和农业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导致这一衰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掠夺 B.国民党发动内战C.北洋军阀混战 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8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绫绸之聚亦见十倍。四
4、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上述材料表明( )A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 B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C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 D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5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A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B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C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D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10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图中能体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新生事物是A B C
5、D1120世纪80年代,一批以中外文明交流为题材的电影集中上映,如以大唐盛世为背景、以敦煌艺术为底蕴的丝路花雨,由中国、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多国合拍的马可波罗,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这些电影艺术地再现了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艺术方面的体现A B C D12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两次任期(19011909年)内,多次攻击“犯罪的巨富”,认为他们的财富是由垄断或用诡诈的方法欺骗公众得来的,主张对富人征收所得税及遗产税,大部分用来调剂财富上的不平等。由此可知A罗斯福深受马
6、克思主义思想影响 B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产生世界影响C罗斯福最早提出了福利国家设想 D罗斯福试图探索相对公平的有效途径13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A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 B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C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 D中国手工业发展缓慢14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A农业合作化运动
7、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 B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 D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16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我们可以推断:刘家功夫针铺属于私营工商业手工作坊刘家功夫针铺品牌意识和商品经济意识较强该“印记”具有商标广告作用宋代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宋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17197
8、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由“出口特区”到“经济特区”的转变说明A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被打破C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深 D出口特区不适合中国的国情18下图漫画中所述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A欧共体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B.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C欧洲公民的认同感有所加强 D.助推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市场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
9、这表明我国A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B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已在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20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这反映了A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 B自由放任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C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 D国家调节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 B C D222016年
10、,山西省初步安排在十大重点领域计划投资9088亿元,太原地铁2号线、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及晋祠泉复流工程等项目将获重点支持。该省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A B C D2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与前者的不同在于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 B扩大了农民土地经营的自主权C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24先秦时期,寻常人家都是一日两餐制,三
11、餐制最早是周王的特权,到战国时贵族大多实行三餐制。隋唐时期,三餐制在民间普及。但直至清末,两餐制的传统仍在北方部分地区保留。这反映了古代饮食制度A受物质条件与社会习俗制约 B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C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 D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25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12、C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 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26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注重因地制宜27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村的劳动力出现富余C纺织技术的进步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8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基本定型的是()ABCD29古代米商做生
13、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 “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私有制 B经世致用C重本抑末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30宋代“乡墅有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者谓之客户”。据此,宋代客户A属于传统自耕农的范畴 B与田主有人身依附关系C有可能转化为封建地主 D推动了代役制走向成熟31下表是19481959年北京同仁堂发展态势数据表。这一时期北京同仁堂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A公私合营 B计划经济 C国家援助 D抗美援朝32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涨,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
14、,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D加强福利国家制度33下表是我国1961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年份国民经济比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2182615211962338303363A新中国已经建成工业化国家 B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C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3419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
15、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35“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英国在( )。A1588年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B17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C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D18世纪中期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3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16、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行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两者采取的不同类型分别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C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3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每一时代都有这一时代的名片与特色。下面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三司使、话本、风俗画 九品中正制、耕耙耱技术、翻车三省六部制、筒车、南青北白 理藩院、风力水车、珐琅彩A B C D38明代万历福州府志卷三七食货志一二物产记载:
17、“闽缎机故用五层,明弘治间有林洪者,工柕轴,谓吴中多重锦,闽织不逮,遂改缎机为四层,故名改机。”这表明明代中期A纺织业有明显地域特色 B闽地丝织水平明显下降C缎机革新推动吴地发展 D小农经济受到明显冲击39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A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B外国资本的入侵导致中国手工制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C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27年间增长了近八倍D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40(2017北京西城高三期末)下列文物或老物件见证了历史变迁,其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A BB CC DD41传统婚姻遵循“父母之命”。1905年,留日学生王建善在
18、报纸征婚广告中公开说明了本人的基本情况,而对女方的要求则只字未提,只提出“女同志”可以以通信的方式进一步了解男方。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A婚俗渗透浓厚的保守观念 B婚姻的主导权发生变化C进步青年崇尚简化的婚俗 D男女社会地位基本平等42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判断下列分析说明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B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C20世纪70年代,两国政策失误导致粮食减产D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带来粮食大幅增产43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
19、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D经济发展前提下社会观念变化44到1878年,美国还没有一家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在当时全部54家上市公司中,有36家铁路公司、5家煤矿公司、4家电报公司、4家邮递公司、3家矿业公司、1家蒸汽船公司和1家地产公司。这说明当时的美国A制造业发展停滞不前 B铁路行业最早出现托拉斯C制造业工业资本发达 D形成以钢铁业为主的工业结构45有人认为:“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文中“全球化倒退”的主要表现是( )A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B积极拓展海外市场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国家大力
20、干预经济46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保持我们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颁布农业调整法以恢复农业生产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47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48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狁
21、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C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D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49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在本质上表明A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D美国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50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
22、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必须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封锁C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D必须长期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51.(25分)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
23、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材料二 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
24、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自郑学稼(简明中国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10分)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
25、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下表反映的是江南部分市镇及其经营项目)市镇经营项目湖州府南浔镇、菱湖镇、乌青镇、苏州府震泽镇、嘉兴府石门镇桑蚕缫丝嘉兴府王店镇、王江泾镇、湖州双林镇、苏州府盛泽镇丝织业松江府华亭县朱泾镇棉纺织业桐乡县炉头镇冶铸业桐乡县石门镇蚕丝、榨油归安县善琏镇制笔(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
26、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以及兴起的原因。(6分) 材料四 中国城市化从1840年开始起步,在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城市,但发展很不均衡。一直到1950年后城市化进程才开始稳步推进,但30年时间内仅仅从11%发展到19%,而这一时期全国的工业总产值却增长了38倍之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化才开始迅速发展,到2012年城市化率达到50%左右。 摘编自中美城市化进程比较(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6分)材料五 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4)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原
27、因有哪些?(3分)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
28、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美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材料四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通过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
29、、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3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5分)(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2分)(4)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3分)5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
30、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2月1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有关各方可以将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接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一路”
31、的交会之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从长远看也可融入合作。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条件。(3分)(2)古代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有何不同。(9分)历史参考答案1A 【解析】据材料“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长途贩运现象,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家庭手工业,没有反映工场手工业的存在,故C选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并未体现,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家庭的
32、关键有两点:首先正确提取材料信息,其次正确理解“自然经济 ”、“ 工场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等概念,注意区别它们不同的特征和存在的历史阶段。2B 【解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材料中的“贡税论”是这种特点的表现,因此该理论体现出斯大林的发展战略,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绝对,材料所述只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并非所有国家工业化的做法,排除;这种理论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通过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D项。3D 【解析】图片信息中有“1984年”的信息,由此判断。4D解析“抑商”在政治上表现为贱商、辱商,经济
33、上表现为重赋税、发展官营商业以限制私商等,故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市籍制度正确,是汉代“抑商”政策的表现,故选D;市属不是汉代出现的,故错误;通番禁令始于明朝,故错误,所以ABC错误。5A【解析】工商业投资额剧增必然会使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投资额激增而非对外贸易额激增,所以不能说明对外贸易激增,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仅仅是投资额,并不能直接表明成为“世界工厂”,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农业投资额也在增加,说明农业也在发展并非萎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
34、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三是要注意对比分析数据以及其余内容的变化。6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末前“某些休闲活动保留给地位高的人”到“19世纪末期以后,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交往的纽带”的变化,是由工业革命推动的,故A项正确;BCD项都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但材料中去没有体现出。点睛:注意材料中变化的时间是“19世纪末期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7C【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所述的时间是在1936年至1949年,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北洋军阀混战”不在这个时间
35、段里,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衰退 8B【解析】从材料信息“嘉靖”“乾隆”表明所反映的时期为明清时期。从“盛泽镇,以绫绸为业”“此类江南不止一地”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乾隆皇帝对于手工业的支持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丝职业和棉纺织业规模,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不是论述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故D项错误。9B【解析】根据史学研究的方法可知,典籍中的记载属于第二手资料,考古发现的文物属于第一手资料,二者相比,第一手资料的说服力最强,其次是第二手资料,故C项说
36、服力最强,ABD次之。 ABD三项同为典籍,但山海经记载的内容有一定神话色彩,故AD与B相比较,AD的说服力强于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10A 【解析】明国时期的新式婚礼,是受到近代西方习俗的影响,中山装把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和近代西方服饰元素融合,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京剧脸谱是京剧一大特色,京剧在清朝乾隆帝开始形成,四合院是老北京民居,属于中国传统建筑,故正确,排除,故选A。11A【解析】以敦煌艺术为底蕴的丝路花雨,涉及到唐朝时期的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涉及到欧洲新航路开辟的社会背景,故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视艺术不属于第一手的资料,错误;材料中的作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国与世
37、界联系的加强,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息,主要体现的是中外交流的信息,错误,故选A。12D【解析】材料无法判断罗斯福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排除A;19011909年,俄国还处于沙皇专制统治时期,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罗斯福最早提出了福利国家设想,排除C;由材料可知,罗斯福认识到社会财富方面的不公平,提出一些促进社会公平的设想,故选 D。13B【解析】唐代国力强盛,文化较为开放、雄壮;宋代因为理学的兴起,人的思想受到束缚,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屡次战败,使宋朝人的心态不及唐朝人开放,B正确。唐宋政治体制都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体,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C项与瓷器风格变化无
38、直接关联,排除。宋代瓷器发展迅速,畅销世界,中国手工业发展快,领先世界,D错误。14A【解析】本题关键是掌握“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知识点,题干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掀起了农业合作化运动,A正确;“大跃进”运动是50年代末出现的,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大办工业,大办农业,排除B;题干反映的基层组织并不是人民公社,CD错误。 点睛:“大跃进”运动主要体现为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盲目追求社会主义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同时在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15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39、,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都是近代爱国实业家,创办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创办了洋务企业,故D项正确;李鸿章是学习西方的先行者、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故AB项错误;四个人都不是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故C项错误。16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刘家功夫针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针铺属于私营手工业,故正确。根据材料“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可知该“印记”具有品牌意识和商标广告作用,反映了该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故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中叶以后,排除。故正确,错误,排除BCD,所以选A。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其上部文字“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
40、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切入,结合宋朝商业的发展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17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出口特区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单一性,而经济特区的内涵更丰富、更广泛,故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深,C项正确。出口特区的设立已经是对外开放政策的体现,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开放,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D项说法错误,出口特区也是对国情认识的反映,但是经济特区则是更深层次的认识,更有利于对外开放,排除。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首先弄懂“出口特区”和“经济特区”的内涵,然后根据设问由“出口特区”到“经济特区”的转变说明
41、了哪些深层次的内涵,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盟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图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欧元”以及文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揭示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欧元及其影响。据此判断选项:A项与图片信息与主旨不符,排除;图片信息揭示的仅是三国的货币,B项说法具有片面性,排除;D项“北美自由贸易区”与图片信息不相关,排除;C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故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欧盟欧元及其影响 【名师点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世界意义:1.经济上: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了欧盟对外的经济竞争力
42、,提高国际经济合作水平。2.政治上:增强了欧盟各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力,强化了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图谋。3.文化上: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联系的密切使得欧盟各国文化上相互交融,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4.安全上:强化了欧洲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同时也可能增加了各国经济的风险。19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8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流行,可知该思潮在中国受到重视,反映了我国在学习这种模式,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80年代的市场社会主义只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不能反映思想的高度统一,故A项错误;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
43、受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方针的影响,故B项错误;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项错误。20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的垄断组织,垄断就是企业联合或者兼并和独占,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旧工业发展,A错误;自由放任政策是胡佛时期实行政策,B错误;此时国家并没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措施,D错误。点睛:类别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垄断组织时期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手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规模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垄断组织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规模空前强大
44、影响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1A【解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没有改变了所有制形式,排除,选择A正确。22A【解析】据材料“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工程建设可以向世界银行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图A是世界银行,故A项正确;B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B项错误;C是世界贸易组织,故C项错误;D是亚太经合组织,故D项错误。故选A。23B【解析】材料反映毛泽东时期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小平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
45、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分散经营,故B正确。两者都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二者都不是反映农业的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ACD项错误。24A【解析】由材料可知,隋唐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开始普及三餐制,北方部分地区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依然保留两餐制,说明古代餐饮制度受物质条件和社会习俗的影响,A正确;BC不正确;D比较片面。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餐饮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当下历史学科考查的基本趋向,即历史考查要贴近生活,考中国的故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类似的知识应该有所掌握。25D【解析】1858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
46、间,这个信息表明中国当时的腐朽政府被英法列强打败后被迫与其签定不平等条约,开始用“崇拜”的心态来对待西方列强。材料中由“夷”到洋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了清政府的屈服,另一方面客观上说明清政府的外交开始了平等的近代化外交,故D项正确;A、B和C均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26B【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生地、熟地、肥田、早田、深水、晚田、换田等足以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精细程度,所以,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正确;A、C和D不符合事实。27D【解析】由材料“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可知明朝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其实质是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D正确;AB反
47、映的是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实质,故AB错误;材料未体现纺织技术的进步,故C错误。28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基本定型,A选项符合题意。耧车、龙骨翻车和二牛抬杠与材料无关,BCD选项排除。29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古代商人的胸襟宽阔,非常敦厚,后来由于道德水平的下滑,才变得奸诈狡猾,究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处境恶化,为了生存,才变得奸诈狡猾,故C项正确;A、B、D三项商人道德水平下滑没有联系,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30B【解析】根据“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
48、耕者谓之客户”,说明客户生产资料来自土地所有者,客户与田主有人身依附关系,B正确;自耕农是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客户租用田主土地,不能体现有可能转化为封建地主,排除C;代役制指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31A【解析】从材料“19481959年北京同仁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举措,是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这个措施促进了工商企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1
49、9481959年北京同仁堂”是重要的时间点;结合这一时间分析出正确答案。3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自由主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70年代以后的资本主义经济面临“滞涨”,它宣告凯恩斯主义失灵了,所以必须改变政策,减少国家干预,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选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只会是“滞涨”问题更严重,排除B;加强福利国家制度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名师点睛】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服务业)的
50、蓬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33D【解析】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得到有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故D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此表只是反映了农轻重比例变化情况,无法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后实行,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34D【解析】从“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实行了人们发财致富的梦想。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油腻的阴沟、人性在这里最粗野;文明人几
51、乎退回去变成野蛮”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殖民地的掠夺等一系列问题。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D项表述最为全面,故D正确;其他三项均不全面,排除。35C【解析】据所学可知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而不是荷兰,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17世纪的商业殖民帝国是荷兰,而不是英国,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可知英国与荷兰争夺殖民贸易而发生冲突,为此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的海上运输业,故C项正确;英国打败了法国,于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故D项排除。3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依据所学可知, 19
52、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应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3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比较简单。是宋代出现的;是魏晋南北朝出现的;是唐朝出现的;清朝出现的。故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朝代名片与特色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清代38A【解析】“闽缎机故用五
53、层”,而“吴中遂改缎机为四层”,表明纺织业有明显地域特色,故A正确。材料没有时间对比,无法得出闽地丝织水平明显下降的结论,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吴地的发展与缎机革新有关,排除C;材料未提及小农经济,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闽缎机故用五层、吴中多重锦,闽织不逮,遂改缎机为四层”。39A【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1893年到1920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原料比重越来越大,其余商品比重都不如原料出口的比重,说明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故选A项;中国手工制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下降,而不是出口量急剧下降,故排除B项;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增长
54、了八倍,而不是出口量增长了八倍,故排除C项;表格中无法反映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故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辨析出口商品在出口总商品量中的比重和出口商品的出口量,这两个数据一个是百分比,一个是绝对数值。比重的下降不代表出口量的下降,比重的增长倍数也不代表出口量的增长倍数。40C【解析】A项中“东汉书信纸”不一定是“蔡侯纸”,且仅凭“东汉书信纸”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出“蔡侯纸”完全取代绢帛成为书写材料的结论,故A项错误;B项材料仅能说明官营手工业工序繁多,不能说明官营手工业产品制作精美,故B项错误;C项中“西班牙银元”作为南京条约赔款所用货币单位,说明西班牙银元是当时国际流通的货币之一,
55、故C项正确;D项中材料体现的是土地改革的内容,无法体现农业合作化运动,故D项错误。41B【解析】以前的婚姻是是“父母之命”,现在敢于征婚,说明该青年掌握婚姻的主导权,即材料反映当时的中国婚姻主导权在发生变化。故答案为B项。在清末的中国,留学生敢于公开在报纸上征婚,说明观念很开放,故排除 A项;征婚不一定就等于婚俗简化,排除C项;“对女方的要求则只字未提,只提出女同志”,说明该青年尊重女方,但不等于当时中国男女的社会地位基本平等,排除D项。42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50年代开始农业集体化,而苏联是在20年代走的集体化,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苏联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改革重
56、点在工业,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中国的粮产量都有所减少,图表显示70年代中国粮食产量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增加,故D项正确。43D【解析】喻世明言、二刻拍案惊奇均为明清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故排除A B两项。“一品”、“二品”、“一等生业”等词语,是关于社会地位的用语,不能反映徽商的活动情况。两则材料说明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故选D。44C【解析】“到1878年,美国还没有一家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并不能说明制造业发展停滞不前
57、,A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故A项错误;材料“全部54家上市公司中,铁路公司占到36家”说明当时美国铁路行业还没出现垄断组织,故B项错误;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是为了筹集资本,制造业“工业”公司没有上市说明企业自身资本充足,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美国的铁路业比较发达,但是还不能说明铁路运输业成为支柱产业,故D项错误。45C【解析】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国家之间为了解决危机,大打贸易战,这是全球化的倒退。故选C。A项错误,自由贸易政策是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政策原因,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项错误,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并非倒退;D项干预经济政策是在罗斯福1932年上台之后推行的政策,也不符合题意。
58、考点:29-33年的经济危机点评:起自于美国的29-33年经济大危机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范围广,各国纷纷推行保护主义,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引起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充分说明了自有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4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材料反映了罗斯福认识到要使工人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才能刺激消费,保证工厂和农场的运作。所以答案选D。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内容47C【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明朝的科举制度录取区域逐渐偏向于南方,这种趋势在文化中的体现是根源于经济上的发展的,
59、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已经确立,所以录取制度也有了一定的偏向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突出差异问题;B选项说法没有理解本意;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点睛:解答本题要贯彻一个思想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思想正好反映在本题上,突出表现为区域性的经济特征上。经济的差异导致了政治甚至文化上的差异。48B【解析】据材料“商贾居首,其次者狁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地传统的士农工商观念的改变,故B选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观念的变化,不能说明商人的政治地位居首位,故A选项错误;C选项过于绝对,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不可能完全抛弃,故C选项
60、错误;清朝重农抑商政策仍然推行,故D选项错误。故选B。49A【解析】材料“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反映了当时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本质上表明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故A正确;当时美国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故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美国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
61、案。50D【解析】“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说明闭关锁国不利于经济发展,为此必须进行对外开放,D正确;A是经济体制改革;B属于改革开放之前外交策略;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51(1)不同:欧洲商业贸易发展刺激城市兴起;中国商品生产在个别城市和偏远山区出现并发展。(4分)相同: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流动人口增长,手工业与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分)(2)特点:数量多、分布密集;形成城镇网络;形成地域性专业分工(或经营各具特色);规模大,功能齐全(3分)。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农业和手工业水平提高;水陆交通便利和商品经济发达;生产力发展。(3分)(3)原因:半
62、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或工业化程度不高,或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答出3点即可得6分)(4)原因: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中国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国家城镇化建设政策提高了城市化水平(3分)52(1)(3分)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政策。(2)(5分)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影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3)
63、(2分)差异:罗斯福时期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里根时代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4)(3分)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原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完善。【解析】(1)根据“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可知汉代践行儒家思想,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根据“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可知唐代在法律上规定了子孙养老的义务;根据“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
64、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可知宋代由官方承担了一部分养老职责;根据“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可知明代形成了官员六十岁退休的政策。(2)美国的社会保险法颁布于1935年,在经济大危机的社会背景下,加强社会保障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危害。美国实行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也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了范例。(3)根据“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可知罗斯福时代的社会保障基金全部由政府承担;而里根时代则由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4)根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现阶
65、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可知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确立,并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原因既有对外国经验的借鉴,也有本国经济发展和法律完善提供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等。【点睛】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53(1)西汉经济的发展,尤其手工业中丝织业繁荣;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保护商旅的往来;反击匈奴的重大胜
66、利。(3分)(2)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外的商品互通有无,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联系。今天“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包括亚、欧、非及太平洋地区等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增进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持续增长的优势,互利互惠,共同发展。(9分)【解析】试题分析:(1)历史条件:题目要求“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主要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与之相关的丝织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举措分析,结合所学可以归结为西汉经济的发展,尤其手工业中丝织业繁荣;张骞出使
67、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保护商旅的往来;反击匈奴的重大胜利。(2)不同:这一题需要进行古今比较。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历史上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外的商品互通有无,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联系。今天“一带一路”则从材料中的“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一路”的交会之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从长远看也可融入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等信息概括即可,即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包括亚、欧、非及太平洋地区等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增进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持续增长的优势,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