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喻经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偈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小组合作探究1、六则寓言分别说的是什么人?写的什么事?结果如何?2、组内探究每则寓言的寓意。(归纳整理发言结果,推荐代表发言。)愚人食盐昔有
2、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复尔。益:添加既:已经所以:“的原因”尚尔:尚且这样口爽:味口败坏。爽,伤害至于:到达空:空口外道:佛教徒称佛教以外的教派及其信徒或:有的复:同样做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凡事要全面谐调,避免以偏概全;学会克制私欲,不可贪得无厌;不以好恶看人,做事。愚人食盐寓意渴见水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
3、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走:赶快跑是故:所以须:通“需”渴见水寓意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实事求是,切忌贪多求大;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明确目标,量力而行;心中有定,方可拒八面来风。入海取沉水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长者:年长有声望之人诣:到、去年载:一
4、年入海取沉水寓意随波逐流和急于求成,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身处困境,更需冷静;认清事物本质,不盲目效仿;执着于目标,方可取得成功。尝庵婆罗果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庵婆罗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尝一果,足以知之。”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弃。敕:ch,吩咐恶者:不好的寻:接着恶:讨厌,憎恨悉:全,都但:只尝庵婆罗果寓意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绝对的实践主义不仅会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到;归纳推
5、理和演绎推理是认识世界重要的思维方式。诈言马死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其怖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他人白马尾来。既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马已死,遂持尾来。”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默然无对,为人所笑。以:因为为所:表被动遂:于是,就傍:同“旁”诚实不可抛弃;不可沽名钓誉。诈言马死寓意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不得:不能够以:用不可轻信他人;面对“鱼和熊掌”的问题,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驼瓮俱失寓意1、划出材料中关键性的句子;2、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3、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4、由果及因,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由此正面提出中心论点。延伸拓展: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课堂小练笔请从六则中任选一则,写一篇500字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