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哦,香雪铁凝火车鸣叫着开进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仅停留一分钟。这短短的一分钟,给沉睡千年的山村带来的冲击,却不能和时间成正比。清纯如玉的山里姑娘,接触到山外的世界,封闭的心开始喧哗、骚动,虽然略带羞涩,却开始了迈向现代文明的脚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哦,香雪。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16年当选中国文联主席,其作品已获10余项国家级文学大奖。短篇小说哦,香雪获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2、”,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1985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了解作者写作风格: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文
3、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时的痛苦和喜悦。2.背景介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基础知识检测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2)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3)凛冽:刺骨地寒冷。(4)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5)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6)窸
4、窸窣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概括故事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明确序幕:第1-3自然段,交代小山村迎来了火车的故事背景。开端:第4-61自然段,姑娘们等待火车、迎接火车时,看到的人、发生的事儿。发展:第62-69自然段,香雪准备鸡蛋,登上火车,换取铅笔盒。高潮:第70-77自然段,香雪得到铅笔盒后,独自下车后的心理变化。结局:第78-82自然段,香雪深夜返回,与姐妹相遇。探究一:欣赏人物,学习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二: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探究一:欣赏人物,学习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思考1】分析情节(1)第21段:“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香雪也紧
5、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句。试分析其中意蕴。明确“小声”,一方面体现她的性格原本文静、不爱说话;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香雪的自卑感。联系下文,小说还穿插了另外一些细节 在学校里,镇上的同学反复问香雪一天吃几顿饭,并对香雪一天只吃两顿饭表示嘲笑与挖苦,对此,香雪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她“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因此当她看到火车上来自大城市的人们时,自然想了解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香雪的问话与其他女孩子的问话有何不同之处,又有何更深层的内涵?明确其他女孩子关注的是眼前所见到的有关火车及车厢内的东西,而香雪问的是城里人的生活方式 一天吃几顿饭。进而折射出,香雪更高
6、的精神需要,对于精神文明、现代化的向往。也为下文写她执着追求“铅笔盒”埋了伏笔。【思考2】分析情节(2)第48段中作者用了四个“打听”,用意何在?明确从表述方式上看,连用四个“打听”,表示强调,强调香雪对外面的世界、对大学、对精神文化的东西是非常感兴趣的,写出了她发自内心的渴望;从“打听”的内容来看,香雪打听的四个事物:外面、大学、诗歌、铅笔盒,表现出香雪这个乡村少女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极度渴望,将香雪的内心指向、精神追求等都包含在内。【思考3】分析情节(3)作者在第70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明确这里
7、点明,在香雪的世界里,“白拿别人的东西”是可耻的,即使是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也是不能接受的,可见她高度的自尊和坚定的品格。【思考4】分析情节(4)有人说,香雪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你认为她爱慕虚荣吗?明确 我认为她不虚荣。第一,铅笔盒对香雪来说,是象征着上学的权利,象征着现代文明;而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体现了香雪对于知识的渴望。第二,香雪能够体会母亲的辛苦,也为此深深的内疚、自责,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单纯的人。第三,女学生执意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而香雪最后依然把鸡蛋塞到了她的座位底下,可见香雪是个有高度自尊心和坚定品格的人。【思考5】概括分析香雪人
8、物形象她天真烂漫、心地善良、纯真无暇。当火车过来时,她是跑在最前边的。可是火车到跟前时,她却躲在了同伴的后边。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她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并且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她坚毅执着。例如:为了换取铅笔盒,她毅然登上火车,为这她不得不走30里夜路回家;坚定地拒绝女学生白送的做法。探究二: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思考1】火车开进台儿沟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
9、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思考2】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火车的经过搅乱了这群年轻姑娘的心,她们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美妙的遐想。在这些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梦想。【思考3】凤娇和香雪对外部世界感兴趣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
10、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同学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等。【思考4】香雪为什么会有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因为香雪是全村唯一的初中生,对文化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因为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思考5】通读全文,作者是如何塑造“香雪”这一人物性格的?明确首先,作者把香雪置于现代文明与传统乡村文明碰撞的生活环境中,在撞击中展
11、示人物的性格。其次,作者把香雪放在与其他姑娘对生活不同追求的冲突中、放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进行刻画,从而发现人物性格的美好为改变命运而努力的坚韧品格和奋斗精神。第一,作者特意凸显了香雪与凤娇对生活不同的兴趣点。第二,文中还通过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香雪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坚韧。第三,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描写抒情,渲染香雪内心的纠结和冲突,表现其性格的内在美。这篇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事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少女一段不寻常经历的叙述与她们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
12、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明晰主旨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木制铅笔盒在一阵嗒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B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C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D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解析】A拟人,“羞涩”“畏缩”拟人的情态;B拟人,“叹息”“抱怨”拟人的情态动作;C借代,“北京话”代指“讲北京话的人”;D拟人,“被感动得战栗”“欢呼”拟人的情态动作。【答案】C铁凝:我还是怀着一点希望,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
13、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的什么?也许这是我的奢望。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任务:你认为还有别的什么呢?明确:“人道主义”,铁凝的这篇小说更加关注人的感受,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十年文革”,个体的价值是被完全抹除的,这个时间当然有可能更长,长到文艺作品都已经忘记该如何去关注个人的成长,关注个人情感更不用说那些年轻生命的属于个体的青春岁月了,而铁凝做到了。十年后,香雪的人生或许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请你以当代中学生的身份给十年后的香雪写一封信,表达你对青春对人生的认识。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