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44229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22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 商鞅舌战图 图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2分)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你认为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有何主张?(6分)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

2、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2)概括材料二、三,指出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3分)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材料四 图3:北魏文官俑 图4:汉人胡食图材料五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3)根据材料

3、四中的图3、图4,你能分别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两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3分)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2分) 二(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熙宁五年三月丙午)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膺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即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社会现象?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材料二 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司马光认为: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

4、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摘自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2)请你分析材料并指出,在理财之道上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认识有何不同?(6分) 材料三 王安石说,他与司马光“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是由于“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司马光也说,他与五安石“趣向虽异,大归则同”。元祐时期“大率新旧二法并用,贵其便于民也。议者乃云:对钧行法。”“择新法之便国益民者存之,病民伤国者悉除之。” 国史概要P224(3)司马光认为,他与五安石“趣向虽异,大归则同”仔细分析材料三,请你指出二人的“同”与“异”? (6分) 三(19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上图是一幅流行于16世纪的讽

5、刺画。两面的主体是一辆正在飞奔的羊车,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和修士构成。羊车上坐着一个凶神恶煞的魔鬼,他正在用一把朩槌不断敲打人的灵魂,试图把这些灵魂塞入大朩桶。这辆羊车要把朩桶里的灵魂运往何方?漫画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对教皇持什么态度,为什么?(7分) 材料二烧死“异端”(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 材料三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

6、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6分) 四(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6大盐平八郎 图7 佩里叩关 图8 萨摩藩机械工场(1)依据材料一所示图片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3分) 材料二 维新改革涉及三个层面:物质、体制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包括经济活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在国家和社会中,是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表层层次,比较容易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替。体制层面包括各种制度和法律,这是中层层次

7、,实现新旧更替、与传统决裂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如何进行物质层面的改革的? (3分) 材料三 1854年佐久间象山又提出:“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精粗不遗。表里兼赅”。(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体制、精神层面改革的艰难表现在哪里?(6分) 材料四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其宗旨是:既要培养学生具有“忠于天皇,拼死不憾”的武士道精神,又要吸收西洋近代以来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并为其所用。但是,日本在文明开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

8、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分歧?(4分)对此你有何看法?(4分) 五(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时任京官,与奕劻、荣禄关系密切的陈夔龙是变法的反对派,他在梦蕉亭杂记中却说:“光绪戊戌政变,言人人殊,实则孝钦(即慈禧太后)并无仇新法之意,徒以利害切身,一闻警告,即刻由淀园还京。”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从材料一反映的情况看,慈禧太后对待变法的态度如何?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 英国公使窦纳乐于政变发生二十天后给英国外交大臣的信上说:“我认为中国正当的变法,已大大被康有为和他朋友们的

9、不智行为搞坏了。”上海英国人办的宇林西报转述北京外交使馆对百日维新的看法是:“维新党的计划是不合实际的。光绪皇帝可能把中国弄得不成样子,太后是宫廷中唯一头脑清晰的人,而她之及时干涉是有裨于时局的。”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此次政变的发生?(4分) 材料三 戊戌政变大事记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9月20日(八月初五日)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

10、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3)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三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5分) 材料四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

11、梁的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4)据材料四,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7分) 三明一中20102011学年下学期学段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二(18分)(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以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贩,阻碍商品交换。设市易务。(6分)(2)王安石的理财之道旨在削弱大地主、大官僚的特权,企图削弱他们的经济实力来富国。司马光是在不危及地主官僚利益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6分)(3)“同”都力图采取措施改变北宋中期出现的严重的积贫积弱的危机局面。 “异”

12、二人采取的措施、手段不同。(6分)三(19分)(1)地狱。漫画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对教皇的憎恨。因为天主教的精神独裁、经济压榨和教会的极端腐败使资本主义蒸蒸日上的欧洲处于黑暗之中。(7分)(2)宗教改革后,天主教分裂出新教,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信仰问题不能靠诉诸武力解决,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宽容。(6分)(3)加尔文。理由:人的现世的成功是成为上帝“选民”的标志,鼓励资产阶级积极进取。(6分)五(21分)(1)态度:慈禧太后不反对光绪帝变法。(2分)原因:光绪帝等维新党人的做法严重触犯慈禧太后集团的切身利益。(2分) (2)变法失败原因是康有为等维新党的变法措施过激,不切实际;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合情合理。(4分)(3)不成立。(2分)从材料可见,袁世凯告密是在戊戌政变发生后。(2分)关系:袁世凯的告密对政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2分)(4)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或偏见),影响历史真实。(3分)应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