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古诗文默写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安徽中考帮语文知识帮第8首望岳唐杜甫七年级下册作家作品这首诗是诗人途经泰山时所作,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面貌,因而被称为“诗史”。代表作品有春望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诗歌精讲译文:泰山究竟怎么样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修辞:设问。一问一答,写远
2、望(视觉角度)所见,总括泰山全貌。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突出了其雄伟壮阔的气势。写法:烘托。借横跨齐鲁两地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第8首望岳唐杜甫七年级下册译文: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写法:虚实结合。上句写泰山的神奇秀丽,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耸挺立,用的是实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第8首望岳唐杜甫七年级下册炼字(炼字):“钟”字写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到泰山上,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情。“割”字写高大的泰山将阳光切断,使山南山北形成昏晓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作者赋予“钟”“割”
3、两个动作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内容:写近望(视觉角度)所见,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第8首望岳唐杜甫七年级下册译文: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内容:实写诗人细望(视觉角度)所见、所感,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及给人的震撼。炼字:“入”字微妙传神,写出了飞鸟归林的情态,侧面衬托出山林的深远。描写方法:细节描写。“生曾云”“入归鸟”两个细节,表现了诗人心胸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第8首望岳唐杜甫七年级下册译文:(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周围众多的山看起来都会显得低矮渺小。内容:写由望岳而生出的登岳的意愿。炼字:“凌”是“登上”的意思,写出了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顶峰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小”是“矮小”的意思,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峨高耸的气势,而且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8首望岳唐杜甫七年级下册情感:表达对泰山和祖国山河的热爱,抒发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壮志。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攀登,才能到达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第8首望岳唐杜甫七年级下册全诗主旨本诗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8首望岳唐杜甫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