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集训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苏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43019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集训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集训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集训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集训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集训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集训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苏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集训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苏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种间竞争是一种自然选择的方式D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不会发生改变D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现有生物的生存状况,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速度,A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其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正确;种间竞争是一种自然选择的方式,C正确;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此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D错误。2下列关

2、于变异、自然选择、物种形成与进化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生物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C生物的进化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生物的进化C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A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D正确。3(2020北京五十五中高三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起选择作用B蜂鸟的长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特征C生物多样性

3、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有个体发生突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进行了选择,A错误。4(2020安徽省A10联盟高三摸底)科研人员发现物种甲和物种乙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其中物种甲和物种乙是捕食关系且物种甲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物种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甲的存在和进化会影响物种乙的生存和进化B物种甲和物种乙的进化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没有关联C若物种乙是植物,则物种甲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D即使物种甲因某种外因灭绝,物种乙也不会快速灭绝B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共同

4、进化的结果,而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起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因此物种甲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乙的进化,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A正确、B错误;物种甲捕食物种乙,但物种乙并非物种甲的唯一食物来源,因此,若物种乙是植物,即物种甲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就物种乙而言,天敌的灭绝,会导致物种乙的数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C、D正确。5(2020合肥市高三质检)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种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进行自交,该种植物个体间存在生殖隔离B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无生殖隔离也无地理隔离,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单位C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变化D

5、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可反映进化的方向,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A某种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进行自交,说明该种植物个体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6某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30%,Aa个体所占比例为60%,aa个体所占比例为10%。因天敌捕食,此种群中AA和Aa个体均以每年10%的速度减少,而aa个体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天敌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B此昆虫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表明其进化成新物种C此昆虫天敌与昆虫种群在捕食与躲避捕食中实现了共同进化D因天敌捕食,一年后此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27%,Aa个体所占比例为54%C天敌

6、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A错;进化为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错;一年后此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30%90%)/(30%90%60%90%10%110%)100%29%,同理,Aa个体所占比例约为58%,D错。7(2020四川棠湖中学月考)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植物甲);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植物乙),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甲、乙。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正确的是 ()A为适应不同的土壤酸碱度条件,两种植物分别向不同的

7、方向进化B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不同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将物种甲引种至pH较低的地区后,可再次发生进化形成物种乙D只要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变化B这两种植物对不同的土壤酸碱度条件的适应是进化的结果,不是进化的原因,A错误;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不同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B正确;新物种的形成不仅仅是某个方面的环境条件满足就一定会形成的,C错误;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物种仍然可能发生不定向的突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D错误。8(2020北京房山期末)马利筋(一种植物)含有的强心苷对鸟兽有毒,故鸟兽一般不食用,而斑蝶却可以食用并将强心苷贮存于身体组织

8、中从而出现一种怪味,导致一般的食虫鸟不吃它,同时还有另一种蝶类,其体色和体型都与斑蝶相似,但没有怪味儿,以下说法不能推出的是 ()A马利筋通过产生毒素进行自我保护,降低被捕食概率B斑蝶可以免疫强心苷毒性从而增强自身种间竞争力C类似斑蝶的蝶类因不能产生怪味儿,易被食虫鸟捕食D马利筋与斑蝶是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C马利筋通过产生毒素进行自我保护,降低被捕食概率,A正确;斑蝶既可以免疫强心苷毒性,使其免受该物质的影响,又可以积累这一物质,降低被捕食的概率,从而增强自身种间竞争力,B正确;类似斑蝶的蝶类虽不能产生怪味儿,但它们采用拟态作用可逃避食虫鸟捕食,C错误;马利筋发展了防御机制,产生强心苷,

9、斑蝶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可以食用马利筋并将强心苷贮存于身体组织中,因此马利筋与斑蝶是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9(2020湖南名校模拟)在一个山谷中有一个鼠种群,它们的毛色有灰色(A)和棕色(a),雌、雄鼠之间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后来,山洪暴发,山谷中形成了一条大河,将鼠种群分开,一半在河东,一半在河西,就这样过了几千年。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答下列问题:(1)山洪暴发前该鼠种群个体间性状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2)在山洪暴发后的某个时期,河东和河西两个鼠种群的相关基因型和个体数如下表。河东基因型AAAaaa总数个体数490420901 000河西基因型AA

10、Aaaa总数个体数1 9601 6803604 000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相比较,河东种群基因库_(填“大”或“小”)。河东种群的基因A的频率为_。已知上表中河西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3)几千年后,河东和河西鼠群之间由于地理隔离无法进行_,最终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可采用什么方法来判断是否形成新物种?_。解析(1)雌鼠和雄鼠之间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这表明鼠群是一个物种,因此能体现基因多样性。(2)种群的基因库是指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河东鼠群的个体数少于河西鼠群,因此河东鼠群的基因库小于河西鼠群的基因库。河东鼠群的

11、基因A的频率(4902420)(1 0002)100%70%。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4 0002104105800。(3)几千年后,河东和河西鼠群之间由于地理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最终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用河东鼠群和河西鼠群的小鼠雌雄交配,看能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若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则说明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物种。答案(1)基因多样性(2)小70%800(3)基因交流用河东鼠群和河西鼠群的小鼠雌雄交配,看能不能产生可育后代10(2020衡水中学月考)某草原中有黑尾鹿种群,也有其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1905年以来,该地黑尾鹿群保持在4 000头左右的水平,为

12、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1)多数情况下鹿的雌雄个体常常分群活动,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来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草原上的雌鹿群_(填“能”或“不能”)看作一个种群。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_特征。(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的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是_。(3)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原因是_。(4)美洲狮和狼一般不能将所有的鹿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

13、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_。解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草原上的雌鹿群只有雌性个体,没有雄性个体,故不能看作一个种群。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2)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鹿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因此,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鹿群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4)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

14、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是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1)不能空间(2)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鹿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鹿群的发展(3)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鹿群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4)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11(2020广州市、深圳市高三二调)如图表示同一种群经地理隔离后的两个种群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时刻该种群中个体的基因型全为AaB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能不同C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

15、,A的基因频率为0.5DT时刻甲、乙种群开始出现生殖隔离B分析两幅图可知,初始时刻,A的基因频率是0.5,a的基因频率也是0.5,但不能推断出群体中个体的基因型全部是Aa,A错误;由图可知,T时刻甲种群中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0.2,乙种群中A的频率为0.2,a的频率为0.8,由于存在着选择,所以不能准确计算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所以二者杂合子基因型频率可能不同,B正确;由于甲和乙这两个种群的大小不知,因此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C错误;不确定T时刻甲、乙种群是否出现生殖隔离,D错误。12(2020天津静海一中月考)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

16、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B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由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C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B由题意可知同种雌雄蜂鸟采蜜不同植物,食物来源不同,可缓解种内斗争,A正确;甲、乙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突变导致的,但这种突变不是由蜂鸟采蜜导致的,蜂鸟采蜜只能对其进行选择,B错误;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17、C正确;蜂鸟采蜜的同时会帮助植物传粉,不同性别蜂鸟采蜜不同植物,所以蜂鸟的性别比例及其种群密度对于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会有影响,D正确。13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如图所示为刚迁入时和迁入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又存在生殖隔离B鸟类迁入新海岛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C甲、丙两个海岛的环境相同决定了羽毛颜色朝着相同的方向进化D乙海岛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了B1基因B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18、A项错误;鸟类迁入新海岛后与岛上原有的生物、无机环境相互影响,共同进化,B项正确;多年后,对于甲海岛上的种群而言,b的基因频率下降,而对于丙海岛上的种群而言,b的基因频率上升,故甲、丙两个海岛上鸟类羽毛颜色的进化方向是不同的,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通过选择作用对这些突变后的基因进行了筛选,D项错误。14(2020百师联盟期中联考)兰花通过基因的扩张和收缩致使其基因组改变,形成了5个兰花亚科,使兰花的多样性更丰富,因此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大灭绝后,兰花迅速地适应了新的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发现所有现存于地球上的兰花都是恐龙灭绝时期幸存的兰花后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材料表

19、明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基因多样性越丰富的物种越容易生存下来B具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吸管型口器的蛾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严重破坏后的生态系统诱导兰花基因组发生了变异以适应新环境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兰花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将适应新环境的基因保留下来C分析题意,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基因多样性越丰富的物种,生存概率越大,A正确;具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吸管型口器的蛾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正确;严重破坏后的生态系统不会诱导兰花基因组发生适应新环境的变异,而是选择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类型,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兰花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将适应新环境的基因保留下来,D正确。15(2020成

20、都市高三二诊)果蝇的正常翅与展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取任意一对展翅果蝇交配,F1总会出现展翅正常翅21。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F1代果蝇逐代随机自由交配,预测子代展翅基因的基因频率会_(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原因是_。若将F1代果蝇中表现型相同的个体自由交配得到F2,F2代果蝇中展翅与正常翅的比例是_。(2)研究小组发现展翅和正常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还存在一对基因G/g,显性基因G使果蝇复眼表面无光亮而表现为黏胶眼,而且存在GG致死效应。若将展翅正常眼和正常翅黏胶眼果蝇杂交得到子代,子代中展翅黏胶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_(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再将这些展翅

21、黏胶眼果蝇连续自由交配若干代,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子代成熟果蝇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原因是_。解析(1)若将F1代果蝇随机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为:AA的基因型频率为:1/31/31/9,Aa的基因型频率为1/32/324/9,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2/34/9,又因为AA致死,故F2的基因型为1/2Aa、1/2aa,展翅基因(A)的频率为1/21/21/4,与F1中相比下降。因此若将F1代果蝇逐代随机自由交配,预测子代展翅基因的基因频率会下降,原因是展翅基因纯合致死,展翅基因纯合的个体被淘汰。若将F1代果蝇中表现型相同的个体自由交配得到F2,即2/3AaA

22、a1/6AA(2/31/4)、1/3Aa(2/31/2)、1/6aa(2/31/4),1/3aaaa1/3aa,AA:1/6,Aa:1/3,aa:1/61/31/2,AA致死,因此F2的基因型为2/5Aa、3/5aa。展翅(Aa)与正常翅(aa)的比例是23。(2)若将展翅正常眼(Aagg)和正常翅黏胶眼(aaGg)果蝇杂交得到子代,展翅正常眼(Aagg)产生配子Agag11,正常翅黏胶眼(aaGg)产生配子aGag11,Ag与aG结合得到展翅黏胶眼果蝇(AaGg),因此子代中展翅黏胶眼果蝇(AaGg)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Ag、aG。再将这些展翅黏胶眼果蝇连续自由交配若干代,由于AA、GG都有致死效应,子代只有基因型为AaGg的果蝇能存活,因此子代成熟果蝇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不变。答案(1)下降展翅基因纯合致死,展翅基因纯合的个体被淘汰23(2)Ag、aG不变AA、GG都有致死效应,子代只有基因型为AaGg的果蝇能存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