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37509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解读考纲】课标分解考纲细化 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2、事求是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真理与谬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把脉高考】1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发展的规律、真理等。2从命题的形式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特别是认识论的内容,连续两年以主观题的形式

3、进行了考查。32013 年复习备考中要注意: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立足信息的解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启示类和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为主,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高考常常以漫画、名言警句等为载体,主要立足于信息的解读。主观题主要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以原因类和认识类等形式综合考查对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发展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知识体系构建】【真题剖析定位】(2012安徽卷)10.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

4、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2012福建卷)36.图11、图12蕴涵的哲理有图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图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图11、图1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图11、图1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A、 B、 C、 D、(2012浙江卷)2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顺从自然是防

5、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 B. C. D.【答案】A【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答案选。【考点定位】该题考查物质的同一性、规律的客观性。(2012上海卷)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和 A稳定的 B实践的 C发展的 D辩证的(2012全国新课标卷)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

6、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A. B. C. D.(2012安徽卷)9.“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图2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2012浙江卷)2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 B. C

7、. D.(2012天津卷)4. 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A.人的主观随意性 B. 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C.真理的条件性 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A【解析】题干主要是说很多楼盘的名字和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合,甚至是严重夸大了实际情况,因此选择A;人的主观能动性可好可坏,夸大就是其中坏的方面。不选B和D是因为这道题中描述的楼盘名称和实际情况并不是“统一”或“同一的”。不选C是因为这些楼盘的名字并不是真理,相反,这些名字都背离了实际情况,都是谬误。【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唯物论和认识论的有关

8、内容。(2012江苏卷)3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A. 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 B.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C.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 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2012上海卷)2012年本市“两会”前夕,当地一家媒体就“两会焦点话题”,分别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位列前三的分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居民热点话题得票率(%)来源:学科网热点话题得票率(%)社会保障56.4房价调控41.6收入分配40.1食品安全35.9医疗改革25.1来源:Z.xx.k.Com物价问题34.5

9、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不同。从哲学上看,其原因是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不同B.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认识阶段不同C.客观对象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D.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不同(2012山东卷)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原者精神。(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6分)(2012全国新课标卷)22.

10、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 B. C. D.(2012安徽卷)11.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改造

11、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 B. C. D. (2012上海卷)“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么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引自毛泽东实践论)对这段话概括最全面的是 A“科学的抽象”是达到理性认识,即真知的方法B在今人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古人仍为直接经验C真知最终来源于直接经验,且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D获取真知的过程是

12、一个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2012上海卷)1936年柏林奥运会,欧文斯创下10.3秒的百米世界纪录。之后,医学界研究断言,百米赛道上人类所能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但是32年后,海固斯创造了9.95秒的新纪录,打破了这一断言。这表明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科学的认识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012海南卷)21.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人们对客

13、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ABCD(2012山东卷)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于的研究不断深人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答案】A【解析】本题以中微子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哲理分析现实

14、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在中微子研究过程中,有不断的深入,也有误差,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C项错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项与本题无关,舍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科学实验等。(2012全国大纲卷)29.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目的性

1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B C D(2012北京卷)40.(3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

16、,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2)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解析】本题以世界地图分绘制历史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理的

17、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已经给定原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就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具体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真理性的检验标准、目的与归宿等。其次分析材料可知,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人们对世界地图的绘制也是有限的,可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随着人类实践范围的扩大及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地图日益精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及检验标准。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回答的关键是按着材料原理或原理材料的模式,不能就理论说理论,或者抛开理论只谈材料,这都是片面的。【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

18、。【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归纳1】辩证唯物论1把握两组基本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运动概念(1)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如下表: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它所概括的仅仅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来源:学.科.网Z.X.X.K它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不能用物质去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联系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它

19、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的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精神运动和社会运动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个统一体,不可分割。A.运动对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B.物质对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C.错误倾向:否认物质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两者是

20、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彼此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错误倾向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规律的含义: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联系。(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和普遍性。(3)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因为意识活动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4)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按照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要求

2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错误的倾向:既要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3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其辩证关系【突破归纳】1.辩证法、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形而上学的区分类别 基本观点 辩证法 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形而上学 运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关于规律的几个误区 (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发生

22、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作用有消极和积极之分,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在于规律发生作用依赖的条件不同。 (2)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规律是一成不变的。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所依赖的条件变化而变化。因而我们要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了的规律办事。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 必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也是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

23、系原理的要求。 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么办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从主观出发、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就是

24、从主观出发。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是从主观出发的典型表现。从主观出发还有其他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曲直;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物。教条主义又称本本主义,它以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为出发点;经验主义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把个性当成共性,把偶然当成必然。二者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典题探究】【例1】【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2012年6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中,三次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达到了预定的试验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这说明了 A规律是可以创造的B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

25、功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答案】C【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能取得成功。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的。故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例2】2011重庆卷 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对地震的成功预警,根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 B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推测,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 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认识地震规律

26、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变式精练】1.【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期初考试试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如此葱郁茂盛。而今,曾经丰茂的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风吹草低见沙梁”说明() A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C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D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答案】 C【解析】本题以诗词为背景,考查运动与静止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因此B项错误;A

27、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2.(2012年江门一模)“规律(客观事物)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下列选项与其意思相近的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天行有常,不为桀亡,不为尧存A B C D【解析】都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 D 符合题意;强调的是运动的观点,与材料不符合。【答案】D3(2012 年广州一模)2011年12 月1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将新发现的两个元素(暂被命名为 livermorium和 flerovium) 填入元素周期表右下角

28、的第 114 号和第 116 号空格,但这两个元素都太大太不稳定,只能在实验室里合成,而且在自然界里找不到。这反映了( )A世界的物质性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来验证B思维的发达程度决定了认识对象的广度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D人为事物的联系不能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核心考点归纳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全面掌握一个核心概念:实践(1)实践的含义及基本形式。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包括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三种基本形式。(2)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

29、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其中,实践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反作用表现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推动、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的认识则阻碍实践的发展。2多角度把握真理及其特性(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属性。属性表现错误客观性(最基础的属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30、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照抄照搬;或超载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3)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3认识过程的特点: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特点原因反复性从主体来看:人们总要受到主观和客观的限制。A.客观上,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B.主观上,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方法论与时俱进,

31、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总结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者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突破归纳】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区别意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对立。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 真理 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理论 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也包括不正确的理论。不形成

32、体系的认识不成为理论 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 联系 它们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它们统一于实践;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 【典题探究】【例3】【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阶段性考试】免疫系统,是人体和动物健康“防线”,用以抵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随着免疫系统疾病的增加,科学家加强了对此项目的研究。2011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认定,美法名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免疫系统研究获得新成

33、果说明() A实践的需要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的根本动力B认识的发展根源于社会或专业部门的奖励机制C科学家的兴趣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D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科研成果的如期成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关系知识点。认识的发展根源于实践。随着免疫系统疾病的增加,研究的需要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不一定能确保科研成果的如期成功。故BCD项错误。本题选A项。【例4】(2012 年深圳一模)2011 年 5 月,一部汇聚深圳改革开放 30 年观念创新成果的深圳十大观念,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深圳十大观念” 如实反映和记录了 30 年间

34、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发展历程,也是对深圳 30 年跨越式发展的高度的理论概括。这说明“深圳十大观念”( )A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是深圳这座城市精神的标志,需要弘扬,不能扬弃C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把意识变为物质D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观点,“深圳十大观念”如实反映和记录了深圳的改革,体现了 A 项。B 项“不能扬弃”说法错误。C 项“把意识变为物质”错误。D 项“具有客观物质性”错误。【答案】A【变式精练】4.【山东省莘县重点高中2013届高三期中阶段质量检测】2012年6月24日17时41分,顺利完成手控交

35、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向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7000米新纪录的3位潜航员表示祝贺和问候。中国太空探索和深海探索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神九”“蛟龙”为探索大自然奥秘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材料集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 A B C D5(2012 年广州二模)人类从对物质的神秘未知,到长生不老的神话猜测,到出神入化的炼丹工艺,再到严谨精微的现代化学,科学不断从“神秘”、“神话”那里赢得地盘。这表明( )A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种认识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C认识的发展是

36、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D科学的本质在于反映的深刻性和普遍性【解析】此题考查认识的特点。科学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故答案为 B。A、D 两项与题意不符合,C 项表述不准确。【答案】B【常考易错分析】【易错点1】不能准确理解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易错点2】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

37、”,同我们日常所说的“水”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易错点3】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所犯的错误认识不正确3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答案】A 【解析】“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只承认静止而

38、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故选A。 【易错知识点分析】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或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 【易错点4】对规律的理解有误 4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易错点5】正确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5.纳米是一种长度单

39、位,纳米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分解物质,使物质变成极细的结构,由于结构变化导致物质性质的改变。这说明( )A物质具有客观性B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C物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物质 【答案】D【解析】A不体现,B、C观点错误。 【易错知识点分析】(1)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然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物质形态,不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2)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不存在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改造自然不必以牺牲自然为代价。【易错点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6.“月

40、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永恒不变的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易错点7】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72012温州模拟 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意识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 B C D 【答案】 D【解析】 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以及意识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故选D。意识不能直接改造物质世界,错

41、误。意识离不开物质,而物质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错误。 【易错知识点分析】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易错点8】错误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8现在的星空,“昨夜星辰”又添新客,人造地球卫星、空间站、太空探测器等“人造星辰”悠然转动运行;现在的地面,人工湖、人工林已不罕见,可谓莽原缠玉带,高峡出平湖,荒山披绿装,沙漠变良田。这些事实说明() A人的意识能够直接改变客观事物 B人的意识能够与任何事物相互作用 C人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人的意识能够使客观世界按照人的任何意志发生变化【易错点9】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客观与主

42、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92012通州模拟 基于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国务院决定2011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体现了政府在决策中做到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及时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坚持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B C D【易错点10】将物质的反应与意识的反映混淆102011全国卷 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

43、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意识、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要正确把握人的神经系统对外部刺激物质的反应与意识的“反映”的区别。题干强调,经科学实验验证,无论植物还是动物对外界刺激物都有自身特殊的反应,故体现了的观点。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本身作为物质的产物,对外界不会有反应,故排除。植物的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

44、似,是将两者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故正确。观点错误,植物对光的反应方式与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仅仅“相似”,而非相同。故本题答案为B项。【易错点11】认为“意识能直接能动地改造世界” 11.(2011新课标卷)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 B C D【易错点12】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12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

45、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B C D【易错点13】不能正确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13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中得出的结论是() 真理与谬

46、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 B C D【易错点14】对认识的发展过程理解有误14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可据专家们估计,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这说明() A科学有时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B由于实践的局限性,人类不具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 C在特定的历

47、史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 D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只能依靠逻辑推导证实【易错点15】认识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15.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答案】C 【解析】“行”是强调实践,“知”是强调认识,因此这句话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选C。 【易错知识点分析】该观点错误。认识来源于实践。只能说意识源于物质。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是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二者并不矛盾,两者是相通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

48、践才能实现。 但不可混淆搭配。【时事热点预测】【时事热点1】国务院发表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背景材料2012年10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主要内容包括我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政策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发展、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进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等。白皮书指出:中国能源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国际合作、改善民生”的能源发展方针,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

49、、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努力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命题角度一:经济生活角度,“是什么”,意义型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务院发表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的意义。参考答案(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国际合作、改善民生”的能源发展方针,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这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2)我国政府的职能。我国政府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努力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政府履行组织社

50、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的体现。(3)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维护能源资源长期稳定可持续利用,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4)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将在平等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下,进一步加强与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国际能源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国际能源市场及价格的稳定,确保国际能源通道的安全和畅通,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命题角度三:生活与哲学角度,“为什么”,原因型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坚持可持续

51、发展的能源战略?参考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维护能源资源长期稳定可持续利用,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2)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要求。中国将坚定地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能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善能源发展环境,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充分尊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时事热点2】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背景材料材料一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国务院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完善培训补贴政策。

52、同时,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各地得到进一步落实,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通过积极开发公益岗位,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帮助一大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除了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解决创业者的融资问题,我国还通过税费减免政策,降低创业者的经营负担;通过提供减免费的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者的经营能力。此外,还要求各地在经营场地上予以支持等。材料二2012年7月,又是一年毕业季。当毕业生们带着希望和憧憬踏上职场之路时,却还有部分毕业生因工作无着落而苦不堪言。在尴尬的高考分数面前,他们为了上大学,不得不选择不知名高校或者冷门专业,而三年或者

53、四年毕业之后,一纸大学文凭带给他们的却是找工作的艰辛以及内心的迷茫。为此,教育专家建议2012年高考生,换一种心态上大学,不要为了面子而上大学。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下,职校生却成为就业市场“香饽饽”。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上大学是为了更好的就业,而如果毕业就失业,你是否需要慎重考虑。为此专家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专业。【命题视角】1.经济生活角度问题: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全面分析解决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2.政治生活角度问题: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政府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原因。分析:(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决定了我

54、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搞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2)我国政府要切实履行好保障人民民主、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就是履行上述职能的体现。(3)我国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就是贯彻这一宗旨及原则的体现。3.生活与哲学角度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分析政府出台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原因。【创新预测】1.北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袁旭于2004年退学创业,如今已成为国内网游加速器提供商的绝对老大。2012年7月,国内四家投资机构首期为其投资4 000万元,进一步壮大了企业规模,带动了更

55、多人就业。这启示我们青年学生()培养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理想 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适应市场需求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就业问题。袁旭退学创业,体现了;袁旭充分利用自己所学“计算机专业”知识,实现在与之相关的“网游加速”领域的创业,这体现了;是国家应采取的措施,不符合设问中的主体要求。2.材料一以下图片,是我国东部沿海近年招工现状的反映材料二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平衡发展、自主创业政策普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东部沿海地区用工紧张;同时,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

56、代”农民工,则是导致“招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请结合以上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回答:(1)如何看待“招工荒”给东部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2)一方面是企业面临着“招工荒”,另一方面,很多沿海地区的高校毕业生面对着“找岗荒”。结合材料,你认为东部沿海地区应该怎样解决目前的“招工荒”与“找岗荒”这一矛盾?【解析】第(1)问,首先要明确题目对“招工荒”影响的限定,即只分析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其次对影响要一分为二进行分析,即看到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2)问,设问对解决“招工荒”和“找岗荒”的主体没有明确规定,所以需要从党和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多角度组织答案。【答案】(1)对于“招工荒”带来的影响,

57、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招工荒”会给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困难,不利于沿海经济的发展。“招工荒”也会客观上促进沿海地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促进沿海企业改善用工条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更好的用工环境。【时事热点3】GDP增长目标调低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

58、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材料二:2012年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所谓总体平稳,主要

59、是指增长以及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仍然运行在目标区间以内。”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仍然高于年初制定的7.5%的预期目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4%,进出口保持适度平稳增长,这些数据也说明,主要经济指标仍运行在适度较快增长区间。“所谓稳中有进,是指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中,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很多新亮点、新变化。”第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农业,特别是夏粮继续获得大丰收,创历史新高。第二个亮点是今年结构调整继续取得新的进展,上半年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是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高1.8个百

60、分点。第三个亮点是节能减排继续取得新的成效,上半年总的能源消费量增速同比回落。第四个亮点是就业总体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是600万左右,全国打工6个月以上的外出农民工增长了2.6%。第五个亮点是物价上涨势头得到了遏制,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趋缓,6月份的CPI回落到2.2%。第六个亮点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以后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4%,增速都比较快。【命题视角】1利用意识的能动性,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的原因。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是对经济平稳发展的科学规划,着眼于社会的永

61、续发展。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是对我国经济状况的正确认识,把握了国情,尊重了市场规律。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民生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创新预测】1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的哲学依据有(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主动创

62、造性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变化、发展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量变必然引起质变A B C D【解析】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是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津深化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说明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故选。目标调低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说明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没有体现。不正确,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引起质变,舍去。【答案】C22012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这说明( )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B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 C事物内部结构总具有优化趋向 D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互制约 【解析】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说明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故选A项。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项错误,舍去。C项不正确,内部结构有序排列时,才能具有优化趋向。【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