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向高考 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 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自然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专题二第三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考 纲 展 示1备 考 策 略2核 心 整 合3考 例 透 析4课后强化作业5考 纲 展 示1地壳的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备 考 策 略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核 心 整 合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在岩石圈循环中,岩石圈的物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生成,周
2、而复始,构成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可用下面的几种模式图来表示:方法技巧 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在判断时都应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源于岩浆,也是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岩石圈各物质的基础。2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作用,因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应为变质岩。3组成岩石圈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在箭头太多、太复杂的模式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
3、作用形成的,据此可判断出沉积岩。二、内力作用与地貌1板块构造理论内容理论要点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内容图示内容解释与运用板块张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板块相撞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2.判断背斜和向斜构造的方法方法一:依
4、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只要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如图A为背斜,B为向斜)。3断层判断方法:岩体是否发生断裂,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4主要地质构造的应用分析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符合力学原理,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向斜地下水
5、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方法点拨地质构造的判断在判断地质构造时,应先观察岩层是否连续,如果岩层连续则为褶皱,再看岩层形态和地貌形态及岩层的新老;如果岩层不连续,就要观察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是否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三、外力作用与地貌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的分析方法区域特点主导外力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
6、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流水作用高山地区气温低、冰川发育冰川作用沿海地区海水运动海浪作用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地区特点典型地貌河流上游地形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2)风力作用地区特点典型地貌风源地附近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离风源较远地区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方法技巧河流平直,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河流弯曲,则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右图。四、地壳变动过程的判读1若地层呈
7、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4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
8、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力侵蚀。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考 例 透 析(2014北京)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1)该河谷()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加深【解析】第(1)题,考查地质剖面图和河流地貌的判读。图示岩层位于岩层的下面,表明其形成时间早;岩层受流水侵蚀谷岸凹进
9、,岩层谷岸较平直,所以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图示岩层断裂、流水侵蚀形成“V”型谷地;断裂带处修建水库,易产生渗水、坝基不稳现象。第(2)题,考查河流作用与河流地貌。左图和中图对比可知,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增强;中图和右图对比可知,水位下降时,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三幅图对比可知,河流的下蚀和侧蚀作用使河谷加深加宽。【答案】(1)A(2)D(2014重庆)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10、()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解析】第(1)题,考查河流地貌。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规律,图中砾石滩常见于河流的凸岸。第(2)题,考查外力作用。图中的砾石变成圆形,是因为流水搬运过程中,砾石互相磨蚀形成的。风蚀蘑菇是携带沙粒的风磨蚀所遇岩石形成的,其形成作用与砾石变圆作用相似。石笋是沉积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球状风化是风化作用形成的;冰斗是冰川侵蚀形成的,侵蚀后的产物往往棱角分明。【答案】(1)B(2)C(2014山东)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2)题。(1)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ABCD(2)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B、C、D、【解析】第(1)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根据图b的位置说明,该观测点位于甲山西南部的是或。根据图a山地高程和等高线数值,可确定等高距为100米。图中高程在100200米之间,高程在100米以下,结合图b的高程说明,可确定该观测点为。第(2)题,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根据图b观测内容的文图说明,结合向斜岩层中新翼老的关系,可确定岩层老于,为上覆岩层,年代最新。因此本题选B项。【答案】(1)B(2)B课后强化作业(点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