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试说明】学测说明: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情况高考说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知识体系】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背景国际:以_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_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激烈。国内:新中国诞生。2内容“另起炉灶”内涵:不承认_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意义:使得中国改变了_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涵:首先是清除_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的问题。意义: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
2、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_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内涵: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_阵营一边。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_地位。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第一次建交高潮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51年初,中苏双方签订_。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目的:积极同_和新兴的_发展友好关系。提出:_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_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内容:互相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_。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背景: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干涉中
3、国内政,并企图从_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目的:为了和平解决_和_问题。时间及与会国:_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意义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_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2参加万隆会议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间、地点:_年,在印尼的_举行。内容:讨论_、争取_、发展_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提出“_”方针。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知识背景】万隆会议的成功与中国代表团的努力有什么联系呢?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消除了人们对中国的误解;周恩来频繁地与各国代表接触,加深了相互了解,增进了信任,使
4、后来分歧很大的亚非各国代表在会上开始团结起来,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另外,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为印度、缅甸等国接受,再加上周恩来在会议期间广泛宣传,使得这一原则成为万隆会议的指导原则。会议最后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宣言中,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这实际上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体现。【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说:“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从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5、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材料二 此后不久,毛主席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新中国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外交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是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有何意义?与建国初“三大政策”相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不同?2阅读教材P110第三子目第三段,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
6、我们求同和团结。”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典型例题】1(2015广东文综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
7、外交活动“一边倒”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一致,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C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 数据不一致,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山东文综22)1
8、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英建交 【解析】1950年中美关系并没有好转,此时美国奉行的是孤立和不承认的态度,故A项错误;中英关系从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演变都是从两个的利益和显示的需要出发,故B项正确;欧洲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C项错误;中英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依然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
9、】B3(2015上海单科30)“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C倡导求同存异D重组大国关系【考点】初登国际舞台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这段话反映出,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与亚非国家在共同基础上展开合作。材料没有体现反对美苏争霸,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中国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故C项正确;新中国建立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与重组大国
10、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课堂小结】【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其含义是( )A与世界各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 B倒向苏联一边C用和平其处的方针指导外交工作 D反对两极格局2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说“毛泽东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
11、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 )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指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A B C D4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北约建立 B中苏建交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欧共体成立二、材料分析题5材料一: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
12、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材料二:(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租地之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材料三: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材料四: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
13、连所在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及大连的协议(1950年2月)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根本差异。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教学反思】第23课 参考答案【问题探究】1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内涵: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意义:标
14、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50多年来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任何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故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特点。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对中国的误解和疑惧; 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
15、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意义: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推动了“万隆精神”的形成。【跟踪训练】14:.A、B、D、C 5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态度: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做法:以武力争夺中国的领土,背着中国拿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