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四)土壤A级学考达标练2022山西怀仁市高一期末为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某科研团队在贵州喀斯特实验样地(样地内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大致相当)进行了生态实验研究。下图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抗蚀指数的实验结果。据此完成13题。1实验结果表明()A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B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C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D三种植被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21020 cm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原因可能是()A针叶林土层降水量小,有机质淋失少B针叶林土层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C针叶林生物量流动最大,
2、下部土层枯落物分解转化多D针叶林土层表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3在喀斯特地区,如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应考虑种植的树种为()A灌丛 B针叶林 C阔叶林 D混交林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质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等厚度线图。读图,回答46题。4该湖泊沼泽地()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B甲、乙有机土厚度可能相同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5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有()气温湿度成土母质人类活动ABCD6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阔的是()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7阅读图文
3、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高山灌丛草甸土是在高山针叶林带垂直范围内,因森林遭破坏而出现适应新环境并具有相对稳定的灌丛草甸植被,在此植被下而形成的土壤类型。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 250 m,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小于600 mm,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图1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图2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草盛
4、期、9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CO2量)的日变化图。(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的自然原因。 (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原理。 (3)结合图2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影响。B级选考高分练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
5、流减少明显2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阳坡缓坡 B阳坡陡坡 C阴坡陡坡 D阴坡缓坡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图2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 B地形C降水 D成土母质4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B甲与C乙与D丙与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3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
6、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材料二放牧有蹄类食草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径称为牧道。牲畜在牧道上的活动对维持牧道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图(a)、(b)为黄土高原丘陵区一处具有山羊牧道的坡面景观图图中浅色线条即为山羊踩踏形成的牧道,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材料三下图为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牧道下方凸肩区和上方坡间区的坡度较大)。牧道景观单元中牧道区、凸肩区、坡间区的微地形、植物、土壤特征各异,这些因子又相互影响。科考队研究发现,有牧道景观的坡面相对于普通坡面而言,土壤侵蚀程度较轻。(1)判断牧道坡面上
7、牧道区、凸肩区和坡间区土壤容重的空间差异。(2)在牧道景观中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请从地形坡度和土壤容重两方面分析牧道对凸肩区植被生长的影响。 (3)说明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的原因。 (4)有人建议,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课时分层作业(十四)A级学考达标练13.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阔叶林在010 cm内,有机质含量为9%,在1020 cm内,为6%,降低最明显,A对。灌丛在010 cm和1020 cm间有机质含量基本没有变化,B错。阔叶林抗侵蚀能力随深度变化最大,C错。阔叶林抗侵蚀能力随深度增加而降低,D错。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实验样地的降水和温度等因
8、素大致相当,A、B错。阔叶林生物流动量最大,C错。针叶林土层表土土质疏松,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导致在1020 cm有机质含量最高,D对。第3题,由材料可知,阔叶林在010 cm抗侵蚀能力最强,所以在该地区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首先考虑的树种应为阔叶林。答案:1.A2.D3.C46.解析:第4题,结合图中有机土等厚度线可读出,甲处有机土厚度为2.02.5 m,乙处有机土厚度为2.53.0 m,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C正确。第5题,由材料可知,有机土是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有湿度;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有机质分解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气温,A正确。第6题,由材料
9、可知,形成有机土的条件是土壤湿度大、气温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湿地面积广,有机土面积广阔,A正确。答案:4.C5.A6.A7解析:第(1)题,海北站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小于600 mm,暖季草类植被茂盛。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约3 200 m,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寒冷,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所以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第(2)题,图中横轴是时间,左纵轴是释放速率,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是CO2释放速率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从
10、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一天中释放速度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根据CO2释放速率变化曲线、气温变化曲线形态,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约6时左右。第(3)题,图2曲线草盛期释放量大,返青期、枯黄期释放量小,说明产草量与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呈正相关。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草地退化,土壤微生物
11、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
12、(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B级选考高分练12.解析:第1题,甲图显示,在同一土层深度,坡度为35的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坡度为10的土壤含水量,A错误。甲图显示,坡度增大,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土壤总的储水能力应该降低,B错误。甲图显示,坡度越大,土壤水分含量越低,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甲图表明随坡度的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C正确。坡度越大,地表径流下渗越少,地表径流会增加,D错误。第2题,乙图显示,在同一土层深度,阴坡土壤水分含量比阳坡高。甲图表明,同一土层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土壤水分含量比坡度陡的地方高。D正确。答案:
13、1.C2.D34.解析:第3题,土壤有机质主要由枯枝落叶分解形成,主要来源于生物要素。第4题,草原地区水热条件与森林地区相比较差,地表枯枝落叶少,但是有机质分解较慢,随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下降速度较慢;而森林地区随深度增加,有机质含量迅速下降。因此代表草原的应为I曲线。草原地区降水较少,淋溶层厚度较小,但是有一定的厚度,丙图符合。答案:3.A4.D5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牧道是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差,所以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而牧道下方凸肩区的坡度较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最好,土壤容重
14、最小;坡间区坡度中等,土壤容重中等。第(2)题,从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可以看出,牧道坡度平缓,使坡面径流的流速减慢,而且牧道土壤牲畜长期踩踏,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差,土壤容重大,不利于坡面径流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流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而凸肩区坡度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好,土壤容重小,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所以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第(3)题,据材料分析可知,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因为牲畜长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差,坡面径流难以侵蚀;而坡度最大的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流水侵蚀也较轻
15、;而且凸肩区茂密的植被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促进淤积;加之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减小落差,降低了流速,所以,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第(4)题,同意的理由: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退牧还草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而天然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缓解人地矛盾等。不同意的理由:从社会经济效益角度看:黄土高原丘陵区宜牧面积较广,禁牧会导致短期内经济收入减少,经济压力增大;人口、经济压力增大,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从生态环境效益角度看:放牧活动形成的牧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提高凸肩区植被覆盖率;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
16、延伸,减小落差,降低了流速,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禁牧会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导致坡面土壤侵蚀加剧等。答案:(1)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凸肩区容重最低;坡间区土壤容重中等。(2)牧道坡度低,减缓坡面径流的流速,同时牧道土壤容重大,土壤紧实,不利于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流可以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3)牧道区表面坡度平缓、土壤紧实,使得流水难以侵蚀;凸肩区植被覆盖率高,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促进淤积;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可减小落差,降低流速。(4)同意退牧还草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植被恢复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自然生产力和载畜量,缓解人地矛盾;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不同意黄土高原丘陵区降水适中、坡度适宜,宜牧面积较广;放牧活动形成的牧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禁牧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坡面土壤侵蚀加剧;人口、经济压力较大,经济转型基础差,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