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15433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第I卷选择题部分,一律用2B铅笔按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查。)1. 据左传记载,晋国打败齐国后向天子献捷领赏,而周天子竟先以自降一等之礼接见晋国来使,后又宴请晋国来使并私下奉送礼物这反映出当时A. 周王室权威的丧失B. 晋国确立霸主地位C. 周王插手晋齐争霸D. 等级秩序受到冲击2. 下表是史籍中有关辽

2、夏金的部分记述据此可知,辽夏金A. 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B. 强化文化认同促政权稳定C. 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密切D. 追述华夷共祖以强基固本3. 历代王朝非常重视漕运,秦汉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辇越而衣,漕吴而食”,漕运转变为东南至西北方向;及至元明清三朝,由南至北,“两浙之富,国用所恃”。这反映了我国古代A. 农业区域化专业化B. 北方对南方的压迫C 区域长途贩运出现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4. 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

3、了英国的商品倾销D. 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5. 魏源在海国图志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牙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A. 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B. 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C. 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D. 为洋务思想形成奠定基础6. 如图选自1919年6月9日的益世报,该图下方的文字信息为“抵制日货,惩办国贼,指天誓日,百折不回”,下列对这幅画所含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表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 彰显了

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D. 受益于中共的有力领导7.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工人、农民的民主,打破地主、资产阶级经济的和政治的权力,以除去反动社会束缚劳动者和农民自由的一切障碍。据此可知,这些规定A. 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正B. 巩固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C. 有利于提高农民革命热情D. 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8. 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中国战场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即使是在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这说明A. 日本集中全力发动了对中国的侵

5、略战争B.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C.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D. 国民政府一直没有获得国际支持9.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新中国”。双十协定的签署A.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B. 体现了国民党“和平建国”的诚意C. 避免了国共内战的再次爆发D.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动性10. “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

6、了什么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B.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C.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11. 周恩来在评论某次国际会议时认为:“它的成就对于巩固世界和平与安全,首先是巩固亚洲的和平与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并为进一步协商解决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开辟了道路。”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A. 首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 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D.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12. 1951年3月,政务院发出关于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所发行的地方流通券的命令,声明人民币

7、为法定货币,要求限期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所发行的地方流通券。这一举措意在A. 促进社会主义改造B. 保持全国物价稳定C. 统一国家财政经济D. 保证财政收支平衡13. 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A. 揭开改革开放序幕B. 探索引入市场机制C. 带动内地同步发展D. 开创引进外资先河14.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

8、行B.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15.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及不争论的目的。一是,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二是,不争论是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不争论的意图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 空谈误国,抓住机遇C. 争取时间,大胆实践D. 效率优先,加快发展16. 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据材料信息可知A. 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B.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波动增大C.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D. 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稳定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3小

9、题,满分52分)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帝制中国时代眼中的孔子和儒术依靠专制皇权或国家政权的强制性权力和儒家学者不遗余力地倾心推崇,赢得了朝野上下一致的尊奉,孔子不仅被尊奉为“为汉制法”乃至“垂宪万世”的神明素王、至圣先师。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材料二 宋代士人群体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宋初石介极力主张为文必须与倡扬儒家之道结合起来,要文道统一。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面对社会危机,士大夫“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范仲淹上书皇帝,直陈天下危机,呼吁“变通”、“更张”,发起了以澄清吏治为重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

10、在上书中告诚“享国日久矣,此诚当恻怛忧天下”,他发起的熙宁变法运动把宋代政治变革推向高潮。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成为“为汉制法”乃至“垂宪万世”的至圣先师的原因,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人群体意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8. 一个国家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整个民族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体上是从近代开始的。随着营口开埠,封闭已久的大门被西方列强叩开,中国东北地区很快就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特有的农产品迅速商品化,并深受世界供求市场控

11、制,半殖民地性质的经济特征愈发明显。然而,在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城市经济却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实现了城市经济的初步腾飞。摘编自郎元智近代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管窥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偏集中于东部沿海一隅,全国工业产值77%以上几乎在国土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后来国家对具有资源和战略位置优势的东北和西部地区采取了大量优惠政策,在有限的财力、物力下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立了国防科技为重点,重工业为基础,品类齐全的工业体系。1979年,国家又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了“特殊政策、灵活措施”,随后又在沿海设立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及沿海开放区,使区际间差距拉大。1992年,

12、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摘编自朱建成公静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及效应评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变化。(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近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19. 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条约内容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18

13、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1876-1878年)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 1898年,唐才常等人成立公法学会,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1919年6月,贵州召开国民大会提出一面通商赴欧和会中国专使,力争青岛、并请取

14、消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1941年起,中国与美、英等国分别缔结了新的平等新约,中国在形式上基本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1949年9月,共同纲领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随后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据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不平等条约认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初高试题历史(解析版)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

15、成。第I卷选择题部分,一律用2B铅笔按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查。)1. 据左传记载,晋国打败齐国后向天子献捷领赏,而周天子竟先以自降一等之礼接见晋国来使,后又宴请晋国来使并私下奉送礼物。这反映出当时A. 周王室权威的丧失B. 晋国确立霸主地位C. 周王插手晋齐争霸D. 等级秩序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等级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周天子自降身份接见晋国来使并暗送礼物,表明传统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故选D项;晋国打败齐国

16、后向天子献捷领赏,表明周王尚有权威存在,故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确定晋国是否确立霸主地位,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周王对晋齐战争的干涉,故排除C项。2. 下表是史籍中有关辽夏金的部分记述据此可知,辽夏金A. 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B. 强化文化认同促政权稳定C. 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密切D. 追述华夷共祖以强基固本【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太祖受可汗之禅”“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必使通治论语孟子”等信息可以看出,辽夏金各朝通过强化文化认同来促进政权的稳定,故答案为B项;材料所述并不仅仅只是制度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辽夏金与内地的政治文化交流,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并不

17、仅仅只是追述华夷共祖,而是文化方面的认同,排除D项。3. 历代王朝非常重视漕运,秦汉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辇越而衣,漕吴而食”,漕运转变为东南至西北方向;及至元明清三朝,由南至北,“两浙之富,国用所恃”。这反映了我国古代A. 农业区域化专业化B. 北方对南方的压迫C. 区域长途贩运出现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秦汉“由东向西”,唐宋由“东南至西北”,元明清“由南至北”,可以反映出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故选D;ABC三项材料无法体现。4. 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

18、续增长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D. 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放了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英国制造品输华值明显增长,故选B;A项错在“持续”,排除;统计表反映的是英国制造品输华值,没有涉及中国的民族资本的信息,排除C;材料只是英国制造品输华值数据,没有中国进出口数据的信息,不能得出“贸易顺差”的结论,排除D。【点睛】5. 魏源在海国图志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牙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

19、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A. 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B. 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C. 改变了贵华贱夷传统观念D. 为洋务思想形成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在材料中,魏源提出了国人应向西方学习铸造和驾驶技术的具体主张,这为后期的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思想奠定基础,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一脉相承,故选择D选项。其他三个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6. 如图选自1919年6月9日的益世报,该图下方的文字信息为“抵制日货,惩办国贼,指天誓日,百折不回”,下列对这幅画所含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表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0、B.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 彰显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D. 受益于中共的有力领导【答案】C【解析】【详解】“抵制日货”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惩办国贼”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因此这幅漫画体现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的时代主题,故选C;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逐渐成为主要矛盾,排除A;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无法证明漫画中反帝反封的主体是工人阶级,因此这幅漫画无法体现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信息,排除B;1919年中共尚未成立,排除D。故选C。7.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工人、农民的民主,打破地主、资产阶级经济的

21、和政治的权力,以除去反动社会束缚劳动者和农民自由的一切障碍。据此可知,这些规定A. 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正B. 巩固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C.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D. 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以推翻地主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目标,同时主张使工人、农民获得民主权利,追求无产阶级劳动者的自由和民主,顺应了当时广大劳动者希望摆脱地主和资产阶级压迫、建立劳动者自己的政权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热情,使更广泛的农民投身到革命斗争中,故答案为C。中共“一大”纲领即要求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材料并未体现对“一大”纲领进行修正,故

22、A项错误;土地革命的性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材料无关。8. 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70%。中国战场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即使是在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这说明A. 日本集中全力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B.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C. 中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D. 国民政府一直没有获得国际的支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时十四年,对日本法西斯的打击最大,将一半以上的日本陆军牵制在中国战场等说明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

23、主战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日本集中全力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A项错误;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国民政府“一直没有获得国际的支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9.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双十协定的签署A.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B. 体现了国民党“和平建国”的诚意C. 避免了国共内战的再次爆发D.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动性【答

24、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可知,双十协定的签署使国民政府承认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一旦发动内战必将处于舆论上的劣势,这必然会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动性,D正确;A是在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后,A排除;事实证明国民政府并没有“和平建国”的诚意,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10. “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了什么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

25、主B.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C.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共商建国大计”并结合所学可知,此会议指的是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结合材料“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可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充分发扬了民主精神,参会人员深有体会,故C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此时并未建立,故排除A;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题干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排除D。11. 周恩来在评论某次国际会议时认为:“它的成就对于巩固世界和平与安全,首

26、先是巩固亚洲的和平与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并为进一步协商解决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开辟了道路。”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A. 首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 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D.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赞扬的巩固了“亚洲的和平与安全”,促进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为进一步协商解决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开辟了道路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C项正确;首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国际会议是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A项错误;中国

27、倡导不结盟外交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B项错误;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是在改革开放时期,D项错误。12. 1951年3月,政务院发出关于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所发行的地方流通券的命令,声明人民币为法定货币,要求限期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所发行的地方流通券。这一举措意在A. 促进社会主义改造B. 保持全国物价稳定C. 统一国家财政经济D. 保证财政收支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以人民币为法定货币,收回地方流通券的做法是统一货币,货币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故选C;社会主义改造在1953年才开始,排除A;统一货币不一定就能稳定全国物价和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排除BD。13.

28、 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A. 揭开改革开放序幕B. 探索引入市场机制C. 带动内地同步发展D. 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深圳特区基建时,“允许内地和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并推出“设计稿评选,施工搞招标”、“大包干”等办法,结合可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深圳特区在探索并引进市场机制,B选项符合题意;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

29、试验田,与内地并不同步,基建中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的说法,在材料里无从体现,ACD三项错误。14.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表格给出的数据来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随着时间的推进发生一定的变化,工业品的比重有所提升,初级产品比重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主要针对的是农业,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B选项错误,上海浦东开发的时间是在1990

30、年后;D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还在建设当中。15.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及不争论的目的。一是,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二是,不争论是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不争论的意图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 空谈误国,抓住机遇C. 争取时间,大胆实践D. 效率优先,加快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南方谈话时,邓小平指出争论会把问题复杂化,会把时间浪费掉,干不成事,改革与开放不需要争论,需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旨在强调争取时间,大胆实践,C项正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是“不争论”“大胆闯”的目的,排除A项;空谈误国是不争

31、论的理由,不是“不争论”的意图,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不争论是为了效率优先,加快发展,排除D项。16. 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据材料信息可知A. 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B.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波动增大C.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D. 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稳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波动主要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故A正确。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波动增大,过于片面,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B排除。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同样没有全面反映

32、材料信息,故C排除。材料无法说明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稳定,故D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影响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2分)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帝制中国时代眼中的孔子和儒术依靠专制皇权或国家政权的强制性权力和儒家学者不遗余力地倾心推崇,赢得了朝野上下一致的尊奉,孔子不仅被尊奉为“为汉制法”乃至“垂宪万世”的神明素王、至圣先师。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材料二 宋代士人群体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宋初石介极力主张为文必须与倡扬儒家之道结合起来,要文道统一。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33、太平。”面对社会危机,士大夫“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范仲淹上书皇帝,直陈天下危机,呼吁“变通”、“更张”,发起了以澄清吏治为重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在上书中告诚“享国日久矣,此诚当恻怛忧天下”,他发起的熙宁变法运动把宋代政治变革推向高潮。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成为“为汉制法”乃至“垂宪万世”的至圣先师的原因,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人群体意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原因:汉武帝时期国家政策从无为转向有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的需要;董仲舒改造儒学,把神化皇权与仁政相结合,顺应了

34、时代需要。影响: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加强了中央集权;儒学至此成为中国封建时代主流思想。(2)特点: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忧国忧民,具有忧患意识;主张改革、变革。原因:受佛道冲击,儒学面临危机;儒家知识分子的传统;宋代长期和少数民族政权对峙,处于劣势;宋代积贫积弱,面临严重危机。【解析】【详解】(1)孔子成为“为汉制法”乃至“垂宪万世”的至圣先师的原因,联系所学可知是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根据“儒家学者不遗余力地倾心推崇”可以得出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其历史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加强了中央集权、儒学至此成为中国封建时代主流思想等方面来回答。(2)宋代士人群体意识的特点,根据“为

35、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看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根据“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可以看出忧国忧民,具有忧患意识;根据“发起了以澄清吏治为重点的庆历新政”可以看出主张改革、变革。其成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儒学受佛道冲击面临危机、儒家知识分子的传统、宋代在和少数民族政权对峙中处于劣势、宋代积贫积弱面临严重危机等方面来回答。18. 一个国家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整个民族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体上是从近代开始的。随着营口开埠,封闭已久的大门被西方列强叩开,中国东北地区很快就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地和原

36、料产地,特有的农产品迅速商品化,并深受世界供求市场控制,半殖民地性质的经济特征愈发明显。然而,在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城市经济却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实现了城市经济的初步腾飞。摘编自郎元智近代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管窥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偏集中于东部沿海一隅,全国工业产值77%以上几乎在国土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后来国家对具有资源和战略位置优势的东北和西部地区采取了大量优惠政策,在有限的财力、物力下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立了国防科技为重点,重工业为基础,品类齐全的工业体系。1979年,国家又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了“特殊政策、灵活措施”,随后又在沿海设立沿海开放

37、港口城市及沿海开放区,使区际间差距拉大。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摘编自朱建成公静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及效应评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变化。(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近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答案】(1)原因:营口等通商口岸的开放;东北地区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商品化加快;城市经济的初步腾飞。(2)变化:地域上由重视西南、西北地区转向沿海地区再到各区域;整体战略上由均衡发展到非

38、均衡发展再到各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上由重点建设重工业到诸多领域的协调发展。(3)因素:社会性质;国家的战略措施;地区的资源优势。【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营口开埠农产品迅速商品化,并深受世界供求市场控制东北地区的城市经济却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通商口岸开放、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系、农产品商品化、城市经济发展进行概括阐述。(2)根据材料二“工业偏集中于东部沿海一隅东北和西部地区采取了大量优惠政策科技为重点,重工业为基础,品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提出“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区域经济政策在地域上由重视西南、西北地区转向沿海地区再到各区域;在整体战略上由

39、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各区域协调发展;在经济结构上由重点建设重工业到诸多领域的协调发展。(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影响中国近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应从中国社会性质、国家发展战略并结合地区资源优势进行分析阐述。19. 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条约内容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1876-187

40、8年)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 1898年,唐才常等人成立公法学会,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1919年6月,贵州召开国民大会提出一面通商赴欧和会中国专使,力争青岛、并请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1941年起,中国与美、英等国分别缔结了新的平等新约,中国在形式上基本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

41、1949年9月,共同纲领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随后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据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不平等条约认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从鸦片战争前后对不平等条约缺乏正确认识,到近代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到新中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原因:近代早期以前,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缺乏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近代以来:不平等条约危害日益严重;中国人民反侵

42、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西学东渐,主权意识增强,近代外交观念滋长;民族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利用了一战和二战的有利国际环境,尤其是二战中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可知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后对不平等条约缺乏正确认识;据“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得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据“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等信息可知逐渐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据“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得出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早期对不平等条约认识不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缺乏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的原因主要是不平等条约危害日益严重;中国人民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西学东渐,主权意识增强,近代外交观念滋长;民族主权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地位得到提升。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列强特权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