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第30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146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第30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第30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第30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第30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第30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2016山西康杰中学模拟)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解析从“国有化”“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以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满足了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应付战争的需要,保卫了新生政权,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流通,不允许存在自由贸易,故B项错误;该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

2、社会主义,但从结果来看,引发了严重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没有实现其目的,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建立过程中的做法,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福州二模)1920年6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有“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A.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B.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C.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D.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解析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

3、与“1920年俄共中央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内战才能结束”相符,故A项正确;1921年,新经济政策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与“1920年”、“只有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不符,故B项错误;1927年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作出了尽快发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与“1920年”不符,故C项错误;1936年,斯大林模式的确立,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与“1920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湛江二模)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

4、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A.“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B.“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C.“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解析由以上材料“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可以看出列宁所说的此项措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B项正确;“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C项错误;“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属于斯大林模式内容,故D项

5、错误。答案B4.(2015惠州四模)“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这说明苏联(俄)当时正在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和市场关系,实行单一公有制,与材料私有制经济存在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允许一定范围内私有制经济存在,公有制主体不变,与材料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强制农民走集体化道路,与材料允许私人经营不符,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是苏联(俄)实行的措施,故D项错

6、误。答案B5.(2015天津和平四模)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A.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解析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类似于国家干预经济,苏联历史上没有类似表述,主要指的是罗斯福新政,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斯大林模式而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由于苏联实行国家工业化,必然导致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从而过早的终结了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发生在

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海安、南京、金陵四模)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说明斯大林认为()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工业化已经实现A. B. C. D.解析根据题干中“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句话可知斯大林认为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工

8、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故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农业集体化,故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化已经实现,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7.(2015河南六市二模)1930年3月,斯大林批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于是引发了大规模退社的浪潮。到6月,集体农庄的比例已经由60%降到了23.4%,斯大林不得不在6月再次改变态度,又一次掀起了集体化运动的高潮。材料直接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A.是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B.服务于苏联国家工业化进程C.是超越生产力水平的激进措施D.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不符解析据题干材料“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故A项正确;题

9、干材料不能“直接反映”服务于苏联国家工业化,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直接反映”超越生产力,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是一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故D项错误。答案A8.(2015四川“联测促改”活动二模)有位西方记者去采访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家里没人。邻居说:“加加林上天了。”记者说采访他的夫人也可以。邻居说:“他夫人排队买菜去了。”记者说:“没关系,我可以等。”邻居迟疑了一下说:“你最好还是去等加加林,他从天上回来

10、可能还快一些。”这一笑话意在说明()A.苏联航天科技的先进B.苏联民众遵守公共秩序C.苏联经济的短缺状态D.苏联人对西方的警惕性解析这则笑话不是在强调苏联科技先进,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强调苏联人民遵守公共秩序,故B项错误;根据“他夫人排队买菜去了你最好还是去等加加林,他从天上回来可能还快一些”联系所学,在斯大林党政时期经济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但由于长期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并未跟上步伐,使得苏联人民生活物资短缺,买菜都需要长时间排队,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出苏联人对西方人的警觉,故D项错误。答案C9.(2016云南昆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

11、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认为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并把经济运行中的“漏出”或“呆滞”的财富重新用于生产和消费,以宏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摘编自翟年祥二十世纪30年代中苏“凯恩斯主义”的运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中、苏经济发展为例,评凯恩斯的观点。(要求:任选一个国家,

12、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分析材料从中总结凯恩斯的观点,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国民建设运动”和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从赞同和反对任一角度论证凯恩斯的观点即可。答案示例一观点:凯恩斯认为政府应扩大投资,加强经济干预与宏观指导,推动经济迅速增长。态度:赞同。论证: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中央及地方政府经济建设计划,白银收归国有,发行法币,投资发展工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体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宏观指导。结果使国民经济有较大发展,并带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示例二观点:凯恩斯认为政府应扩大投资,加强经济干预与宏观指导,推动经济迅速增长。态度:不赞同。论证:苏联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政策,投资新建大量工矿企业,排斥市场调节,强调政府干预。结果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缺乏活力;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