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考纲展示命题探究第一讲传记类文本阅读基础点:1传记的定义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多用形象化方法,记载人物事迹,描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传记既有历史特征,即尊重史实;也有文学特征,即强调艺术性。所有传记的基本特征是纪实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2传记的特点(1)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2)文学性。传记是介于史学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既有历史特征,尊重历史与事实;又有文学特征,运用白描等手法
2、刻画人物。因此,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注重文学性与真实性,形象性与审美性的结合。(3)通俗性。作为一种叙事文体,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简明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同时,语言风格讲究多样化、个性化,如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的生活和贡献,语言兼有叙述性、概括性、议论性色彩;而小传则主要介绍人物的社会经历、思想轨迹、兴趣爱好、主要著述或功过事迹等,文笔简短集中,往往是粗线条的。3传记的种类(1)自传。自己给自己写的传记,自传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也是为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有的自传只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情,一般篇幅较短,如老舍自传;有的详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篇幅较长,如富兰克林自传。
3、(2)小传。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小传可以写出传主的一生经历,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启功传奇。(3)评传。这一类传记既要描述人物的生平,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和贡献。评传的对象一般是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著名人物,如孔子评传。(4)画传。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人物传记的写作,如梅兰芳画传。传记的其他种类,如大传:指那些记述全面、篇幅很长的传记,如马克思传,这类传记不仅再现了传主的一生,而且生动地再现了传主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回忆录: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回忆录也是传记的一种,如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
4、生。大多数传记以第三人称叙写,自传以第一人称叙写。4阅读传记类文本的要点(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
5、,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5提炼、筛选、整合信息所谓“信息”,就高考实用类文本而言,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是表现为文中现成的词语、句子,或者是藏在语句里面的深层含意,或者是闪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的意义。所谓“筛选”,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的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题干信息与语言材料信息对应的信息源。所谓“整合”,即调整组合所选信息,把筛选出的有用材料按要求分类,用准确的语言把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总结概述。重难点:对于实用类文本而言,其逻辑性、理论性均要比文学类文本高出一筹,所以虽然看起来
6、篇幅不长,而实际上文本所包含的信息量并不少。因而尊重文本,是我们筛选并整合信息时必须遵守的原则。考法综述总体把握文意时,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然后结合题干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最后理解、择取、概括这些主要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命题法筛选整合题特点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侯仁之:城市的知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1937年抗战
7、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
8、,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中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
9、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侯
10、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
11、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_ _答案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他们被埋没的历史;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重要信息和概括文本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城市的知音”。“城市的知音”作为文章的题目贯串全文,因此本题的答题区间比较大。结合文本,从第段可以概括出“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2、,发现了他们被埋没的历史”。他对城市充满着热爱,尤其是对北京。从第段可以概括出“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从第段可以看出他对北京的热爱,他的研究让人们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解题法1常见设问方式(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或论述的?(2)文章写了描述对象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4)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5)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6)结合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2筛选整合题的答题步骤(1)审题审准题干中的信息,筛选准确,这是做题的前提。审准筛选范围(区间)。把命题所涉及的内容放入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间,认真探究相关信
13、息区间的前后文,看清是否有与其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的语句、段落。典例 中试题的答题区间较大,经筛选后可确定为段,这五段是描写侯仁之研究并保护城市的主要段落。找准这个区间才可以为下一步答题打下基础。(2)答题遵循答题步骤第一步,浏览筛选。根据题目要求,浏览全文,搜索相关信息;要依据筛选标准,感知全文,筛选重要信息。第二步,比较辨别。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要进行比较辨别,要比出有关与无关,较出事实与结论;要分出主要与次要,辨出现象与本质。通过比较辨别,选取出重要信息,提取出关键信息。第三步,调整组合。对提取的重要信息进行调整组合。要依据题干要求,将重要信息进行分类,调整顺序;要按题目要求,用准确的语言
14、进行加工。有效组织答案a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b善于利用文中的关键词句。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比较贴近。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明智的做法。c整合概括。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时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它们转换为抽象的、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典例 中段共5段的内容需要我们在答题时整合概括为三点。因分赋点,列点分条陈述要特别防止过度答题,即考生因怕漏掉答题要点而信奉“多答比少答好”的原则,过度答题,以致出现写出的答案让阅卷老师“二次筛选”的情况。此类试题一般分值为6分,需要我们整合成三个答题点。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