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99958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9讲古代中国的重大改革一、选择题1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勤奋劳作,努力耕织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英勇善战,争立军功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 B C D2(2010年山东潍坊高三摸底)“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 B实行什伍连坐制C奖励耕织 D颁行秦律3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制4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

2、用是()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 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5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奖励军功重农抑商“为田开阡陌封疆”废分封行县制实行连坐制A B C D6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7(2010年广东汕头模拟)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

3、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8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被孝文帝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是()A均田制 B俸禄制C三长制 D迁都洛阳9右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任用汉族地主推行三长制胡汉服装融合接受汉族文化A BC D10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11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

4、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 B C 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

5、?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14(2010年江苏南通三模文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

6、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材料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2)材料一、材料三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第40讲近代中外重大改革一、选择题1(2011年广东肇庆二模文综)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

7、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克里木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2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其表现不包括()A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B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C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D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3(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表现在()A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无偿获得土地 C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 D废除君主专制制度4(2010年广东汕尾高三摸底)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广大农奴

8、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 B C D5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日本武士日益贫穷,经济地位下降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D武士仍是幕府坚实的统治基础6明治政府废除旧体制的措施包括()“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废除原来按等级审判的制度A BC D7日本某藩知事到任后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称县知事,明治维新这一举措的实质是()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9、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8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治维新“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时出现争论。以下是一些同学对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现代化重要前提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化的推进消灭封建割据,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A B C D9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10(2010年北京丰台区二模)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A设立议院 B发展工商业 C改革科举制度 D改革政府机构11(2011届广东广州南武中学高

10、三月考)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12(2011年北京石景山一模文综)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

11、在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作了重要准备。(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材料二下图为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知识信息?(3)有人认为,戊戌新政颁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

12、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据此指出日本“眼观八方”的特点。(2)材料二中康有为等人没有认识到“所处的国际环境不

13、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9讲古代中国的重大改革1C解析: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为平民提高地位提供了条件。而从事商业或读书正是商鞅变法所摒弃的,而且当时还没有“四书五经”的说法。2A解析:材料体现出秦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而这一成就的取得源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提高了士兵的作战积极性。3D解析:“薄恩礼,好生分”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陌生,而什伍连坐制就使人与人之间相互防范、相互监视,从而造成关系紧张。4B解析:商鞅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他的这句话实质上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了条件。5A解析:奖励军

14、功、废分封行县制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贵族世袭制度;“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动摇了奴隶主的经济基础。6C解析: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是封建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土地,然后政府再把这些土地进行重新分配,C项说法正确。7A解析:北魏迁都洛阳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材料正是反映了洛阳繁荣的景象。8C解析:“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负责检查户口、催督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使北魏政权能更好地控制地方政权,所以说“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9D解析:从陶俑的服装看,比较明显得出的结论是胡汉服装融合,从而再推论出这是接受了汉族的文化,故项成立。10B解析

15、:俸禄制的实行,是为了整顿吏治,减轻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政权。11D解析:四个选项都与迁都洛阳有关,但A、B、C三项是直接原因或目的,根本目的要从维护和巩固统治上考虑,故选D项。12D解析: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均田制、迁都、汉化和移风易俗政策,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也增强了国家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13(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原因:“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14(1)商

16、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原因:商鞅变法时期,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时期,土地兼并严重。(2)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3)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第40讲近代中外重大改革1A解析:“农民解放”指1861年农奴制改革,结合背景,可知是克里木战争。2D3.A4A解析: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5D6.C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明治维新前,各藩的首领大名享

17、有世袭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全国藩国废除后,重新划分行政区域,由中央派官员进行管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各地的封建割据状态。8D解析:“废藩置县”一方面消除了封建割据,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通过此举也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来的近代化开辟道路。9C10.A11D解析: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证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D项成立。因为戊戌变法本身虽然失败了,但维新思想的传播,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2A13(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2)“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

18、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结果失败;戊戌变法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第一种: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第二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选择一种观点作答,言之有理即可)14(1)传统:天皇制度(专制主义)。消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建立新军队。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特点: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2)不同: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时期,西方处于帝国主义阶段,正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向西方学习,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