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自主复习】【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2.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3.洋务运动4.近代工业民族工业近代工业包含了使用机器生产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民族工业是由商人、地主和官僚等投资兴办的近代企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5.势力范围与租借地势力范围:指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领土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力,不许其他国家染指。租借地: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和拉丁美洲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租借土地的主权不转移,租借只在约
2、定的期限内有效,在租借期内租方取得对领土的使用权。【认知深化】一、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2)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3)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了部分军事工业,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阻碍作用(1)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2)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3)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
3、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二、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思想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加强了中国同外国的联系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政治上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当时国内外的环境决定了其只能畸形发展,洋务运动不可能独立完成中国近
4、代化的任务三、19世纪60年代中国政局的变动1.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总理衙门,它的设立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使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2.主张同外国侵略者“尽心议和”的政治派别掌握了清朝的政权。1861年,咸丰帝病逝后,慈禧太后勾结奕发动政变,控制了清政府的实权。3.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到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列强迫不及待地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也迫切需要列强的帮助。1862年,清政府“借师助剿”。这样,中外反动势力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的基础上勾结起来,出现了暂时和
5、好的局面。4.汉族官僚势力不断扩大。同光年间,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5.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认识到西方技术精良,掀起了一场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经典例题】1. (2021全国卷28)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
6、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答案】A【解析】慈禧太后在1861年以“不能尽心和议”作为处置政敌的理由,说明慈禧太后主张与西方列强“合作”,而英国报刊的态度表明会支持清朝政府,这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将会使得太平天国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故选A项;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为标志,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涉及到慈禧太后和英国报刊两个角度的信息,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只能与慈禧太后的措施相关,所以不能完整体现材料内容,排除C项;题干信息使得我们可以推论出中外反动势力将会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并不能表明中国传统的外
7、交体制被抛弃,排除D项。2.(2020全国卷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答案】D【解析】据材料“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说明结合所学洋务派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的目的可知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以对抗外国经济入侵,故选D项;材料“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可知面对外国入侵采取的措施不是对外交往的
8、中心,排除A项;材料“李鸿章认为”说明不是清政府,且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是在甲午战争以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项;据材料“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说明是坚持求富自强的方针,排除 C项。【课时检测】1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谈及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说:“凡战争罪行之责任,当归诸引起战争之戎首(即清政府)而不当归诸拔刀抵抗侵略者、放逐篡位者、或对无效率的与压迫残酷的政权施以最后救药者(即太平军)。”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列强对华侵略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自然灾害频繁D基督教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凡战争罪行之责任,当归诸引起战
9、争之戎首(即清政府)”可知,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有一定的关系,但都与材料中作者所强调的主旨不符,均排除。2“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巨大的革命性。”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A实施男女平等的政治原则B提倡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致力于建立理想社会【答案】C【解析】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体现了革命性的一面,故C项正确;实施男女平等的政治原则只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之一,并不能反映其革命性的一面,故A项错误;平均主义是一
10、种理想化的分配方式,本质是落后的,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体现革命性,故B项错误;致力于建立理想社会只是太平天国运动理想化的表现之一,并不是其革命性的主要体现,故D项错误。3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A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B未认清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C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D遵循近代国际水路交往规则【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太平天国向英国侵略者道歉等信息可知,太平天国对英国侵略者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幻想包括希望英军中立于太平军与清
11、政府之间,甚至幻想英国侵略者与之联合对抗清廷,事实证明这些都是不可能的,这体现了太平天国未认清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故B项正确。41867年,洋务派所办的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却遭到了监察御史张盛藻以“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的理由反对。据此可知,当时兴办洋务()A遭到了中央高级官员的破坏B缺少最高实权者的明确支持C面临着新型人才短缺的瓶颈D提出了废除旧教育体制的要求【答案】C【解析】洋务派所办的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遭到了监察御史的反对,这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影响的结果,这意味着兴办洋务会很难找到科
12、甲正途的人参与,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并不能说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当时得到了最高实权者慈禧太后的支持,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废除旧教育体制,故D项错误。5李鸿章认为,要改变中国贫弱的现状,“必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A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C成立天津机器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答案】B【解析】洋务派先是开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以“求强”,其中A、C、D三项所列的企业即是这种类型;之后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就是这种类型,故正确答案选B项。6朱荫贵在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中介绍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发
13、展历程:企业债务沉重,规模长期停滞。迫于政府压力的投资和借款的数额越来越大,并提供“报效金”用作赈灾、庆典,总计外流资金多于800万两白银,另外还要免费为政府提供军运和官运,到清政府灭亡时,企业未见好转。这表明()A封建政府拖累企业的发展B技术落后导致企业衰败C洋务企业无法与外商竞争D清政府不支持洋务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迫于政府压力的投资和借款的数额越来越大,并提供报效金用作赈灾、庆典,总计外流资金多于800万两白银,另外还要免费为政府提供军运和官运,到清政府灭亡时,企业未见好转”可知,洋务企业受到封建政府的拖累,发展困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技术落后和外商问题,故B、C两项错
14、误;材料反映了清政府拖累洋务企业的发展,没有体现清政府不支持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7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A生产技术和新的思想文化B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C资本主义和新的工业企业D经济体制和新的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挽救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实现国家富强,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故B项正确。8“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
15、调()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D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答案】C【解析】材料“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表明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工业化进步,故C项正确。9下表是有关甲午中日海战的两段史料,说法准确的是()史料出处史料一上午七点四十五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中济远航海日志史料二上午六时半许,在丰岛方向清国军舰济远号对我将旗(吉野号)不仅不发礼炮致敬,反而做战斗准备,济远号首先开炮,我亦迎战日近代帝国海军史要A.史料一为直接史料,价值更高B史料二为历史著作,价值更高C两则史料记载矛盾,均无价值D历史事实与
16、撰述者的国籍有关【答案】A【解析】济远航海日志为直接史料,是对海战现场的直接记录,价值更高,故答案为A项;历史著作为间接史料,价值不如直接史料,排除B项;两则史料记载矛盾是受双方立场的影响,能综合反映历史场景,都有史料价值,排除C项;历史事实本身是客观的,记述的不同受撰述者立场的影响,排除D项。10下图是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描绘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人形象的新闻漫画。该漫画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A改变了中日之间的国际地位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掀起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D开始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人物的穿着可知,身穿官服的是清朝官员,士兵是日本人,日本人
17、用手抓住中国人的辫子,并把中国人拉倒,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改变了中日之间的国际地位,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的战败,开始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故D项错误。11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
18、的事实【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日本利用“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的借口,力图掩盖战争的侵略性、掠夺性,故B项正确。121895年7月15日,申报痛斥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其卖国罪行,发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的呼声,台湾人民也组织起大量义军誓死抗倭报国。材料中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A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B清廷伙同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C清政府对日本割地、赔款D日本占领台湾并屠杀义军【答案】C【解析】由材料“1895年7月15日”“台湾人民也组织起大量义军誓死抗倭报国”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19、给日本,故C项正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是在1899年,故A项错误;清廷伙同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是在1900年,故B项错误;日本占领台湾并屠杀义军是结果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13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实力超过中国 B中国洋务运动失败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D中国军事实力落后【答案】C【解析】据题干中“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并结合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史实可知,C项正确。14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20、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A列强掠夺中国高峰时的产物B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内容C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D中国已被肢解的具体表现【答案】C【解析】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既不同于半殖民地,也不同于殖民地,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形式,故C正确。15上海的申报受台民爱国精神的感召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派“访事人”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这反映了()A清政府鼓励人民支持反割台斗争B反割台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报刊的关注推动反割台运动的兴起D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答案】D【解析
21、】根据题干“派访事人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可知,体现了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故D项正确。16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开五口通商,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败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遂有报俄之役。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均权之说昌,中国乃不国矣。(1)据材料,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答案】(1)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2)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