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章末卷1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1(4分)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50cm的是()A一个杯子的高B一支铅笔的长C一个乒乓球的直径D一课桌的宽度【考点】63:长度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一个杯子的高度在15cm左右。不符合题意;B、一支铅笔的长度在18cm左右。不符合题意;C、一个乒乓球的直径为4cm不符合题意;D、一张课桌的宽度在50cm左右。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
2、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2(4分)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面积约为()A1mm2B1cm2C1dm2D1m2【考点】63:长度的估测【分析】根据生活中物体的实际面积,分析选项中的不同数据,选择正确的答案。【解答】解: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应在1cm2左右,1mm2的面积太小了,而1dm2和1m2的面积太大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3(4分)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鞋的尺码3637383940光脚长度23023
3、5240245250AnmBmmCcmDm【考点】63:长度的估测【分析】长度单位的换算:1m=102cm=103mm=109nm,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厘米左右,以此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四个选项中的答案是否正确。【解答】解: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厘米左右,约合0.24m、2.41010nm,240m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长度单位换算关系要熟练掌握,因为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结合自已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估测。4(4分)安装窗户玻璃和窗帘时,选用合适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应该是()A1毫米、1毫米B1厘米、1厘米C1毫米、1厘
4、米D1厘米、1毫米【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刻度尺的精确度由最小分度值决定,分度值越小越精确。在选择刻度尺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只要满足实际需要就可以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解答】解:生活中安装窗户玻璃的精确度要求要比窗帘的高,切割的玻璃大了或小了都装不上,所以应用分度值为1mm的尺子;而窗帘的安装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只要精确到1cm即可。故选:C。【点评】选择测量工具一方面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另一方面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度值。安装玻璃时需要精确到毫米,而安装窗帘时,精确到厘米就可以了。5(4分)用某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5m,则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B
5、1dmC1cmD1m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然后认准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记录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解答】解: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17.5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7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故选:A。【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长度记录结果有估读值。6(4分)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A24.3cmB24cmC24.30cmD2.43 d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分度值,在刻度尺分
6、度值之后应再估读一位,记录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解答】解: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结果应准确到1mm,在1mm之后还应再估读一位;A、24.3cm,准确到1cm,故A错;B、24cm=2.4dm,准确到dm,故B错;C、24.30cm=243.0mm,记录结果准确到1mm,故C正确;D、2.43dm=24.3cm,准确到1cm,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7(4分)下列数据是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的四次测量的结果,其中错误的是()A9.87cmB98.6mmC0.985mD0.986d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
7、】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虽然有所差别,但应该非常接近。首先将不同的数值单位进行统一,然后比较数值大小,明显与其它数值有差别的就是错误的。【解答】解:98.6mm=9.86cm,0.985m=98.5cm,0.986dm=9.86cm。可以发现选项C0.985m与其它三个数值明显差别,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值,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8(4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精确度越高C某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
8、宽度约为50cm的课桌的宽度D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考点】64:长度的测量;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可以用它来测量宽度约为50cm的课桌的宽度。零刻线磨损的尺也可以使用,只是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解答】解:A、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所以A选项正确;B、测量时工具越精密,精确度越高,所以B选项正确;C、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的刻度尺,可以测量宽度约为50cm的课桌的宽度,故C选项错误。D、测量长度时,若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以
9、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减去“零点”前的数字,故D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9(4分)某同学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测量四次的结果分别是:5.35cm、5.33cm、5.34cm、5.31cm,则物体的长度应该取()A5.33cmB5.34cmC5.3325cmD5.333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解答】解: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
10、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5.3325cm。但根据记录长度值的要求,所保留的小数位数必与测量值相同,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最终的记录结果为L=5.33cm故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10(4分)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
11、定是否有零误差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刻度尺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去分析。【解答】解:测量前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要先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观察期量程和分度值,以满足题目的要求,所以选项A、B、C都是正确的。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误差的不可避免性。11(4分)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6.20cm、6.21cm、6.20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6.20cm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C6.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D6.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考点】64
12、:长度的测量【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最终结果与测量值要保持相同的位数;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结果,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也就是最小刻度;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结果,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在长度测量值中,从左面开始,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向右,都是有效数字。【解答】解:A、文具盒的宽度为L=6.20cm此选项正确;B、在三个测量值中,“2”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此选项正确;C、在6.21cm中,6.2cm是准确值,0.01cm是估读值,此测量结果正确。此选项错误;D、6.20中最末一位数字“0”,表示物体的长度非常接近6.2cm,“0”是估读值,是有意义的。此
13、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2(7分)常用的科学探究工具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量筒,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测量电的工具是电流表和电压表。【考点】2R:物理常识【分析】根据对常用测量工具及仪器的作用的掌握作答。【解答】解:常用的科学探究工具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量筒,测量力
14、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测量电的工具是电流表和电压表。故答案为:刻度尺;停表;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和电压表。【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理实验中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用途的掌握情况,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还要正确使用和读数。13(4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考点】2P: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
15、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交流合作。【点评】解决此题要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分析解答。14(2分)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cm,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s。(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考点】2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走路的步幅约为0.5m=5dm=50cm,填cm符合实际;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s,填s符合实际。故答案为:cm;s。【点评】此题
16、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15(3分)某同学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忘记了写单位,请你填写上合适的单位:小红的身高为1.64m,铅笔的长度为1.54dm,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79mm。【考点】2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解答】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4cm=1.64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铅笔的长度略小于18cm,在15.4cm=1.54d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
17、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接近18cm,在17.9cm=179mm左右。故答案为:m;dm;mm。【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16(1分)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所测物体的长度为2.58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2)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
18、解: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6.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8.58cm,物体的长度L=8.58cm6.00cm=2.58cm;因为需要估读,所以数值在2.56cm到2.58cm之间都是正确的。故答案为:2.56cm或2.57cm或2.58cm。【点评】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是看清分度值,估读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7(2分)某同学沿花坛玩推铁圈的游戏,铁圈转过30圈时,刚好绕花坛一周,铁圈的直径为0.4m,那么花坛的周长约是37.68m。汽车上的里程表是根据车轮转过的圈数来记录汽车行驶的里程的(取3.14)。【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已知铁圈
19、的直径,可以得到其周长;已知铁圈周长和围绕花坛转过的圈数,可以得到花坛的周长;汽车里程表是根据车轮转过的圈数记录汽车行驶的里程的。【解答】解:铁圈的周长为c=d=3.140.4m=1.256m,花坛的周长为s=nc=301.256m=37.68m;汽车上的里程表是根据车轮转过的圈数记录汽车行驶的里程的。故答案为:37.68m;车轮转过的圈数。【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的是等量替换思想。18(1分)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1枚硬币的直径是2.50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测得1枚硬币的直径时难于贴近的硬币的直径,借助于三角板等其他
20、工具,如本题图中,两个三角板直角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即为硬币直径;读数时,除了读出准确数值,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右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7.50cm,左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5.00cm,则两个三角板直角的顶点之间的距离为:L=7.50cm5.00cm=2.50cm;即硬币的直径为2.50cm。故答案为:2.50。【点评】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还有很多,实际测量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知识,使用更准确、更简便的测量方法。19(4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测量,甲测得的结果是15.82cm,乙测得的结果是15.80cm,丙测得的结果是15.8cm甲
21、、乙两位同学的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估读不同,乙、丙两位同学的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甲的估读值是0.02cm,乙的准确值是15.8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解答】解:(1)甲同学测量的结果记录是15.82cm,乙同学测量的结果是15.80cm,两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估读数字不同造成的;(2)乙同学测量的结果记录是15.80cm,丙同学测量的结果是15.8cm,乙和丙测量的结果不同的原因:两人选用的刻度尺分
22、度值造成的;(3)甲的估读值是0.02cm,乙的准确值是15.8cm。故答案为:估读不同;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0.02cm;15.8cm。【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的读数,记录结果时不估读是不正确的,估读位数多也不正确,只需估读一位即可。三、实验探究题(20题4分,21题8分,22、23题各10分,共32分)20(4分)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不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考点】13:温度【分析】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所以要先有一个参考或标准,两手开始的标准不相同,所以判断一个
23、物体的结论也不相同,这说明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测量工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解答】解:两手开始的温度不相同,放入同一温水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两次判断的标准不一样,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故答案为:不相同;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点评】此题考查温度测量的知识,反应出测量必须要有标准这一基本技能。21(8分)如果现在为你准备了下列器材:三角板一套(两块)、刻度尺、细线一根、足够长的白纸条、大头针。请你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一个圆柱体的周长(要求误差越小越好)。【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本题要用特殊方法来测圆柱体的周长。由已给
24、器材看有两种可行的方法:(1)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采用辅助法测圆柱体的直径,再利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算出周长;(2)用白纸条与刻度尺、大头针测出圆柱体的周长。由于圆柱体的圆周为曲面,不易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如果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采用辅助法测直径,再算周长,既麻烦,误差又大,故正确的方法是利用白纸条绕在圆柱体上采用化曲为直法测圆柱体周长,误差既小,操作又简单。总的来看还是第二种方案更好。【解答】答:要用的器材:白纸条、大头针、刻度尺、圆柱体。主要步骤:(1)将白纸条紧紧包住圆柱体,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一小孔;(2)将白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量出两小孔之间的长度L1;(3)在圆柱体上不同位置重复前面的
25、步骤,分别记为L2、L3;(4)取L1、L2、L3的平均值即可。【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辅助法和曲中求直两种长度测量方法的应用,属于间接测量,体现的是等效替换思想。22(10分)小明在用单摆做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中,感到小球往返摆动的时间很有规律。于是猜想,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摆长l以及摆动的幅度s有关。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猜想进行探究。(1)用一小球,使其摆动,记下小球往返摆动次数和所用的时间;在摆长不变的条件下,用质量不同的小球,重复实验。小明经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在摆长不变的条件下,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小球的质量无关。针对猜想,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忽视的一个因素
26、是:小球摆动的幅度应保持不变(或摆动幅度);(2)为了研究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与摆长的关系,请你写出实验方法。用同一小球,在保持摆动幅度不变的条件下,比较摆长不同时,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考点】2P: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1)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研究其中一个因素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2)小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可能跟质量、摆长、摆动幅度有关。【解答】解:(1)小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可能跟质量、摆长、摆动幅度有关。研究往返一次的时间跟质量的关系,一定保持摆长和摆动幅度相同。(2)研究往返一次的时间跟摆长的关系,一定保持质量和摆动幅度相同。故答案为:(1)小球摆动的幅度应
27、保持不变(或摆动幅度)。(2)用同一小球,在保持摆动幅度不变的条件下,比较摆长不同时,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点评】(1)掌握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量的影响因素。(2)小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只跟摆长有关。23(10分)李月和赵景周末到“宝葫芦农庄”游玩。该吃午饭了,他俩从背包中取出事先购置的各种小包装食品,准备饱餐一顿。李月拿了一包塑料包装的牛肉干,赵景拿了一包塑料包装的薯片。赵景已经吃得津津有味,可李月还在费劲地撕着包装袋呢!李月不解地说:“你力气比我还大?这么容易就将包装袋撕开了。”赵景也奇怪地看了看这包牛肉干,明白了。他对李月说:“你看,我这包薯片的包装袋上有一个三角形的缺口,你的没有。
28、”他俩又检查了其他小食品的包装袋,发现有的是半圆形的缺口,有的是直线“裂缝形”的缺口。物理课堂培养出的探究意识,促使他俩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个物理探究课题。请你也像他俩那样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一个探究课题,并完成如下的探究报告:探究课题:撕物体时力的作用效果与是否有缺口有关?猜想:撕物体时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缺口有关。实验步骤:取四张同样的牛皮纸(或厚一点的塑料纸),一张无缺口,一张有半圆形切口,一张有三角形切口,一张有直线形裂缝;用相同的力去撕这四张纸,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牛皮纸(或塑料纸)无缺口半圆形缺口三角形缺口直线型裂缝;若撕破的难易程度相同,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缺口无关,若不同,则说明有关
29、。【考点】2P: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根据题意与实验探究课题,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可以用牛皮纸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解答】答:猜想:撕物体时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缺口有关。实验步骤:(1)取四张同样的牛皮纸(或厚一点的塑料纸),一张无缺口,一张有半圆形切口,一张有三角形切口,一张有直线形裂缝。(2)用相同的力去撕这四张纸,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牛皮纸(或塑料纸)无缺口半圆形缺口三角形缺口直线型裂缝(3)若撕破的难易程度相同,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缺口无关,若不同,则说明有关。【点评】食品包装袋上有一个缺口,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很少会有人对此进行一番探究。以此作为试题素材,意图是拉近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对身边日常现象的探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