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检测(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属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果蝇的白眼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人类的色盲玉米的高茎皱形叶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 B C D2基因突变发生在()ADNARNA的过程中 BDNADNA的过程中CRNA蛋白质的过程中 DRNA氨基酸的过程中3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改变C隐性基因突变
2、成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4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B基因突变可发生回复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则不能发生回复突变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遗传效应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遗传效应大D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5用人工诱变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质粒中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可能相关的密码子为:脯氨酸CCG、CCA;甘氨酸GGC、GGU;天冬氨
3、酸GAU、GAC;丙氨酸GCA、GCU、GCC、GCG;半胱氨酸UGU、UGC)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 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C基因和性状均没有改变 D基因没变,性状改变6如图中和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和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7某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连续培育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A显性突变(dD) B隐性突变(Dd)C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D人工诱变8如果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液,输给一个血型相同的正常人,将使正常人()A基因发生突变,使此人患病 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C基因重组,将病遗传
4、给此人 D无基因重组,此人无病,其后代患病9性染色体为a(XY)和b(YY)的精子是如何产生的()A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C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D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10在杂交育种工作中,选择通常从哪一代开始,理由是什么()AF1,基因出现重组 BF1,性状开始分离CF2,性状开始分离 DP,基因开始分离11等位基因的产生发生在()A基因突变过程中 B重组过程中C染色体变异过程中 D可遗传变异过程中12如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
5、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有丝分裂发生在a、d基因重组发生在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a、b、dd过程有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A BC D13大肠杆菌的某基因有180个碱基对,由于受到X射线的辐射少了一个碱基对。此时,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与原来的蛋白质比较,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59个氨基酸,且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没改变B59个氨基酸,且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改变了C60个氨基酸,且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改变了D少于59个氨基酸,且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改变了14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
6、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15下列实例中依据基因重组原理的是()A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B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C二倍体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成为纯合子D乘宇宙飞船上过太空的辣椒种子结出的果实较平常的大一倍以上16几种氨基酸可能的密码子如下:甘氨酸:GGU、GGC、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AUG。经研究发现,在某基因的某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密码子改变,使甘氨酸变为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
7、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该基因未突变时的氨基酸的密码子应该是()AGGG BGGC CGGA DGGU17用射线超标的大理石装修房屋,会对未生育夫妇造成危害进而影响生育的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易诱发基因突变,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B射线易诱发基因突变,通过有丝分裂传给后代C射线易诱发染色体变异,通过减数分裂传给后代D射线易诱发染色体变异,通过有丝分裂传给后代18如图为两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配对行为,则表明该细胞()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不发生基因重组 D发生碱基互补配对19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
8、变剂后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还有基因重组B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C由a变为b、c、d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b代表的类型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20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的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基因复制 D基因分离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1(12分)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
9、药离体培养,诱导成_幼苗。(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获得纯合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杂交,如果_,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_。22(10分)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不能长出雌花而成为
10、雄株;基因型为A_bb或aabb植株的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1)玉米的纯合子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雌雄同株必须人工去雄的麻烦。选育出的纯合雄株和雌株,应确保其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植株,以符合种子生产要求。那么选育出的雄株和雌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2)已知大田中的正常植株都是杂合子(AaBb),请你利用这种正常植株设计一个育种方案,选育出符合育种生产要求的纯合雄株和雌株。_,得到单倍体幼苗。用_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得到_。将雄株与雌株进行杂交,若后代_,则_是符合生产要求的类型;若后代_,则_为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类
11、型,应淘汰。23(13分)回答下列与育种有关的问题: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有两种不同的纯种水稻,一个品种无芒、不抗病,另一个品种有芒、抗病。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下图是培育无芒抗病类型的育种方法。A无芒、不抗病有芒、抗病F1F2稳定遗传无芒、抗病的类型B无芒、不抗病有芒、抗病F1配子幼苗稳定遗传无芒、抗病的类型(1)方法A、B的育种类型和原理分别是_、_。(2)f、g过程分别称为_、_,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的细胞学基础所阐述的过程是上图中的_过程。(3)方法A的F2中符合要求的类型占无芒抗病类型的比例是_,方法B培育成的无芒抗病类型占全部幼苗的比例
12、是_,方法A、B相比,B的突出优点是_。(4)通常可采用_的方法,鉴定出其中的抗病植株。24(15分)下图中AE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回答:CAABBDDRRABDRAABBDDRR普通小麦黑麦不育杂种小黑麦D高秆抗锈病DDTT矮秆易染锈病ddttF1F2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的品种E高秆抗锈病DDTT矮秆易染锈病ddttF1配子幼苗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的品种(1)A图所示的过程称为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基因型应与亲本中的_个体相同。(2)在B图中,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_改变成_。(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冬氨酸GAC)(3)C图所示育种方
13、法叫_,该方法常在处_。(4)D图所示育种方法是_,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_。(5)E图中过程常用方法是_,与D方法相比,E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答案1C果蝇的白眼、人类的色盲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来源于基因突变;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玉米的高茎皱形叶都来源于基因重组;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则来源于染色体变异。2B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3B4.C5A对照比较CCGCTAACGCCGCGAACG,发现基因中T突变为G,密码子由GAU变为GCU,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丙氨酸,所以答案为A。6A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中两条
14、为非同源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属于易位。7A由于突变性状的个体不是纯合子,而且表现突变性状,说明突变性状相对于原有性状为显性性状。8B输血不涉及到生殖,故无基因重组,血液也不是诱变因素,不会引起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遗传给此人。9Ca(XY)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说明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发生障碍;b(YY)中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说明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10C杂交产生的F1是杂合子,F1再自交产生的F2出现性状分离,需要进行选优。11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发生突变,形成一个以上的
15、等位基因。突变形成的基因之间互称等位基因。12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减数分裂发生在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即题图中b。雌雄个体产生性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即题图中a,c表示受精作用。由受精卵发育成生物体的过程中有细胞分裂和分化。分裂间期有基因的复制,细胞分化时有基因的表达即转录和翻译。13C原基因有180个碱基对,如果是最后3个碱基对缺失了一对碱基,那么新合成的蛋白质与原来蛋白质相比只会缺少1个氨基酸,而其他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会改变。如果缺少的碱基对靠前,则对应以后的氨基酸可能都要改变。如果缺失了一对碱基后形成终止密码,则会出现D选项所述情况。14D二倍体
16、、三倍体和四倍体分别是指体细胞里含有两个、三个和四个染色体组的生物;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加倍,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二倍体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但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而不是稻穗、米粒变小。15A通过有性生殖,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杂交可以导致基因重组。克隆属于无性生殖,不能产生基因重组。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属于染色体变异。辣椒种子经过宇宙射线处理后选育优良品种属于基因突变。16A缬氨酸因一个碱基替换变为甲硫氨酸,故缬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GUG;甘氨酸因一个碱基替换变为缬氨酸(GUG),所以甘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GGG。17A射线能引起生物发生基因
17、突变,若突变发生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则一般不遗传给后代;若突变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则可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18B图中下面一条染色体发生染色体倒位,该倒位部分通过形成倒位环(旋转180)完成同源部分的配对。19CA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且不需要诱变剂的作用;B错误: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诱变剂不能决定变异方向;D错误:d代表的高产类型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20B目前,除了利用转基因技术外,还可利用诱变或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其他节水高产新品种。应用重组DNA技术,人们可以把某个目的基因,通过运载体送入生物细胞中,并且使新的基因在细胞中正确表达,从而达到定向改变生物
18、性状的目的。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21(1)单倍体(2)使幼苗发生基因突变抗除草剂能力(3)数目加倍抗性植株(4)敏感性植株F1个体全为敏感性植株该抗性性状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且两对基因均隐性纯合时,植株表现抗性,其余表现敏感性解析(1)花药中含有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其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2)用 射线照射上述幼苗,幼苗易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符合生产的新类型;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抗除草剂。(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纯合的抗除草剂植株。(4)对抗性遗传基因做进一步
19、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敏感性植株杂交,如果后代全部为敏感性植株,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表明抗性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才表现为抗性,其他基因型表现为敏感性。22(1)aaBBAAbb(2)选择正常植株的花粉(AB、aB、Ab、ab)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纯合的二倍体植株,即正常植株(AABB)、雄株(aaBB)、雌株(AAbb、aabb)都为正常植株雌株无正常植株雌株23(1)杂交育种、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2)花药离体培养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减数分裂(或e)(3)1/31/4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4)病
20、原体感染解析(1)图A、B显示的分别是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a、b、c分别是“杂交、自交、再自交再选择”的过程;d、e、f、g分别是“杂交、减数分裂、花药离体培养、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的细胞学基础所阐述的过程是“减数分裂”。(3)方法A的F2中符合要求的类型的基因型为aaBB,占表现型为无芒抗病类型(aaB_)的比例为1/3;方法B由于是利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新品种的过程,其无芒抗病类型全是纯合子,占全部幼苗的比例就是配子类型的比例,即1/4。单倍体育种的突出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4)鉴定抗病植株最简易的方法就是用相应的病原体去感染,然后观察现象。24(1)甲(2)天冬氨酸缬氨酸(3)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杂交育种选出矮秆抗锈病的个体,让其连续多代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5)花药离体培养明显缩短育种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