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8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岳麓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96709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8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8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8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8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8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8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8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8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8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8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8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测试8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过关测试(八)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在鼓励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这同样是一种矛盾的态度,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A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斯大林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C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D与当时俄国的基本国情不相符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经济政策具有两面性,而运用国家政治力量限制市场作用实质上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性质,故A项正确;斯大林体制与新经济政策明显不同,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

2、符,故排除;D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21931年,苏联集体农庄开始实行按劳动日计酬制,庄员报酬到年度结束时才能得到。1956年改行预付款制,年初以卢布对劳动日单价进行估算,按月预支报酬,年终结算。这一改变()A推动了农业改革的完成B调动了庄员劳动的积极性C增强了政治改革的信心D解决了庄员报酬的不稳定B根据材料可知,1931年苏联集体农庄的政策是庄员辛苦一年,到年度结算时才能得到报酬,而1956年改为预付款制,按月预支报酬,年终结算,这样庄员每月都可以领到报酬,从而调动庄员劳动的积极性,故选B项;材料中预付报酬的做法可以调动劳动积极性,推动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不能推动农业改革的完成,排除A项

3、;1956年正值赫鲁晓夫执政,此时苏联并未进行政治改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工资发放的方式变化了,而没有涉及庄员薪酬多少的变化,所以不能解决庄员报酬的不稳定,排除D项。3下表为苏联1965年及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 年份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月工资(卢布)1965 980 883 53 1975 1 660 1 228 120 苏联这一阶段农业的发展得益于()A改革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民积极性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C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了优势地位D农业集体化进一步发展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苏联1975年的灌溉土地面积、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月工资相比于1965年均大幅增长,其原

4、因在于农业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故选A项;材料信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苏联农业发展的原因,不涉及美苏争霸问题,排除C项;苏联农业集体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4(2020德州质检)20世纪50年代,苏共某领导人指出:“有一些聪明人居然把轻工业同重工业对立起来,硬说优先发展重工业只有在苏联经济发展的初期才是必要的,现在我们只要加速发展轻工业就行了。”据此判断,他()A呼吁改革经济体制B依然重视重工业发展C注重市场调节作用D强调优先发展轻工业B由材料“聪明人居然把轻工业同重工业对立起来”“硬说就行了”可知,该领导人不同意这些人的观点,不应该只在苏联经济发展的

5、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应该长期重视重工业发展,故选B项;题干没有涉及经济体制和市场作用,排除A、C两项;题干批评的是认为“现在我们只要加速发展轻工业就行了”的观点,不是强调优先发展轻工业还是重工业的问题,排除D项。51990年,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已经落到了满世界乞讨购粮款的地步。戈尔巴乔夫说:“苏维埃事业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主要揭示出苏联()A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B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C世界大国的崇高地位D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A依据材料“苏维埃事业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6、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满世界乞讨购粮款”,故A项正确;“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故B、D两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苏联世界大国的崇高地位,故C项错误。6下表是19291938年部分国家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统计表。对其解释正确的是()1929年1932年1937年1938年美国43.331.835.128.7苏联5.011.514.117.6德国11.110.611.413.2日本2.53.53.53.8A美国罗斯福新政收效甚微B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C四国都实行了国家资本主义D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相对较大D根据19291938年部

7、分国家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情况,可知美国由43.3%下降到28.7%,在四个国家中降幅最大,说明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相对较大,D项正确。71934年1月,罗斯福政府决定废除金本位制,把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价格从一盎司黄金兑换20.67美元提高到兑换35美元。这一措施对美国的主要作用是()A成为新政最重要的措施B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奠基C促进了美国外贸的发展D刺激了其国内的消费和生产C罗斯福新政最重要的措施是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故A项错误;材料中措施主要是为应对危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美元和黄金的比价可以看出美元贬值,这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进入别国市场,故C项正确;

8、刺激国内消费和生产不是美元贬值的主要作用,故D项错误。81935年美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向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养老金,向失业者提供救济金,向病残儿童提供应有的照顾。这一规定()A表明美国社会问题较为严重B说明美国政府注重社会稳定C标志着美国福利制度的建立D提高了下层人民的政治地位B材料表明,美国政府通过法规向老人、失业者提供救济并对病残儿童进行应有的照顾,这有利于凝聚和稳定人心,是美国政府注重社会秩序稳定的反映,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美国的社会问题严重与否,A项错误;C项夸大了这一规定的影响,排除;这一规定与下层人民的政治地位无关,D项错误。919291932年美国纽约发生2 700次罢工

9、,喊出“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甚至发生武装反抗斗争。许多著名知识分子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主张学习苏联。这说明()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遭挫折B苏联社会主义优越性受到正视C资本主义生命力日益枯竭D仅工人和知识分子遭危机之害B在美国遭受经济大危机创伤的同时,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知识分子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主张学习苏联”说明苏联的工业化成就引起了美国知识界的正视,故选B项;美苏争霸始于二战后,排除A项;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顽疾,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出现,工人的罢工以及知识分子的呼吁不足以说明C项结论,排除;此次经济危机波及面广,影响了绝大部分社会群体,排除D项。101929年

10、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A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D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D材料“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说明当时胡佛采取了一些手段对国家经济进行小规模干预,并不是完全放任,故选D项,排除A项;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排除B项;胡佛仅是小规模干预而非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在于资本主

11、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排除C项。11下图是19151949年美国人口出生及死亡统计图,由此可以看出大萧条期间美国()A经济发展产生较大波动B生育理念发生巨大变化C并未发生大规模的饥荒D胡佛经济政策并未起效C统计图只能反映美国的人口变化情况,不能反映经济是否产生了大的波动,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经济持续恶化,并不是波动,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生育理念的变化,故B项错误;由统计图可以看出,虽然人口出生率减少了,但人口死亡率却基本稳定,说明并未发生大规模的饥荒,故C项正确;胡佛的经济政策是否起到作用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12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使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体能有效挑战企业权威,对西部

12、、南部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增加了联邦政府的管理功能,协助稳定了以前问题众多的股票市场、银行系统等领域,还为福利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是对传统经济政策的根本否定B对经济的发展结构与方式产生影响C以凯恩斯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D有效杜绝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困扰B由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提高了工人和农民的地位,对美国企业经济发展结构产生了影响,还使政府对经济干预职能加强,国家福利化程度增加,美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故选B项。13失业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失业率也会产生相应变化。下图是美国失业率变化图,它可以用来研究当时()A运用新的经济理论,减少国家干预

13、B垄断资本发展壮大,控制国家政权C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D经济状况走向好转,政府权力扩大D20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大危机,美国失业率增加,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得美国经济走向好转,同时也扩大了政府的权力,故选D项,排除A项; B项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C项发生在经济大危机时期,不能用来解释整个美国失业率变化情况,排除。14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段关于赤字的名言:“每月两亿美元赤字,将再把美国推向萧条深渊;3亿美元赤字将使萧条维持在现有水平;4亿美元赤字将带来复兴。”据此可知,该经济学家意在强调,美国应()A发挥重商主义的优势B拓展对外贸易空间C扩大干预经

14、济的力度D严控货币发行总量C由材料“每月两亿美元赤字,将再把美国推向萧条深渊”“4亿美元赤字将带来复兴”可知,该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应当加大赤字,即扩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故选C项;重商主义是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早期的经济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排除B项;加大赤字是扩大货币发行,不是严控货币发行总量,排除D项。15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的福利支出为20.74亿英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8%;到20世纪80年代初,福利支出685亿英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6%。这种变化说明英国()A国内各阶层贫富差距缩小B失去世界经济中心地位C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增强D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C福

15、利支出和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逐渐增加说明国家对经济干预增多,故选C项;从材料中仅能看出福利增加,A、D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20世纪50年代英国不是世界经济中心,排除B项。16某班同学围绕“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展开研究性学习,设计了如下示意图。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市场体制B分配机制C产业结构 D经济模式B到20世纪80年代缩小规模的是福利制度,福利制度属于分配机制,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近现代世界崛起的强国都曾经历过工业化阶段,期间伴随着美好,也有阵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2

16、0世纪3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的再度紧张,“斯大林及其助手就坚信,他们将不得不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否则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或许苏联就有可能被资本主义所摧毁”。然而,工人低下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高效地驾驭从西方进口的设备。1935年8月30日夜间,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102吨,超过了当时定额的13倍。不久,斯达汉诺夫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与1913年相比,1937年苏联人均工业产量增长速度为610%,工业生产水平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徐天新、郑异凡斯大林体制的形成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既是产业政策法,也是市场规制法。在实施过程中,大企业一直在寻求控制价格,法规的执行有利于大企业,使中小企

17、业的处境更加困难。到1933年后期,消费者不满工资上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劳工抱怨政府偏袒资方,执行不力。等到经营情况略有好转,大企业也公开抗拒执行法规。1935年,联邦最高法院在一则判决中指出国会授予总统制定甚至批准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予以废除。摘编自潘贤掌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运动对苏联经济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作为一部“市场规制法”的体现,并概括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废除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斯达汉诺夫运动所产生的时间“19

18、35年”及材料一“随着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的再度紧张”“工人低下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高效地驾驭从西方进口的设备”等信息,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斯达汉诺夫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与1913年相比,1937年苏联人均工业产量增长速度为610%,工业生产水平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等信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法规的执行有利于大企业,使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消费者不满劳工抱怨” “联邦最高法院在一则判决中指出国会授予总统制定甚至批准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等信息回答。答案(1)历史背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或“第

19、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领导人急于实现工业化;工人技术水平落后难以适应工业化需求;资本主义世界仇视苏联(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处境危险);西方经济危机的爆发;法西斯扩张,欧洲局势紧张。影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速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推动苏联由农业国变为世界工业强国。(2)体现: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的规则及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原因: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社会各界对法案不满;最高法院对法案实施违宪审查(法案违宪)。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

20、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材料二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三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11年间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

21、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并说明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为此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5分)答案疾病:经济大危机。转变:由以“自由放任”政策为主,变为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

22、方式: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法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美国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理论来源:凯恩斯主义。(3)表现: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或答经济滞胀)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缩减福利国家规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鼓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坚信个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自由市场贸易将会使整个社会受益。19世纪20年代,英国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1854年,英国取消航海条例,成了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

23、长”的主张,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贸易战争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在叙述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之后,接着指出英国在自由贸易方面的主要措施。从中我们可以提炼论题,就是经济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者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新的经济思想的产生。然后再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进行具体叙述即可。答案示例一:论题:经济理论的创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阐述:16、17 世纪重商主义流行,推动了西

24、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展开,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使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迎来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综上所述,经济理论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示例二:论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创新。(阐述略) 示例三:论题: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阐述略)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25、问题。材料一这里就我所知的关于现代化涵义的种种说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二)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可以说,今天所有在经济上处于欠发达或开发不足的国家都共同致力于工业化的目标,把它作为根本改变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措施。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衡量一种现代化方式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几项指标和集中力量办的几件大事,更应该看这些措施是否惠及百姓,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在推动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运用相关史实,以“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现代化”为题,论述材料一、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行文流畅

26、)(12分)解析解题时首先提取材料观点,材料一中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材料二“现代化方式是否成功更应该看是否惠及百姓,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在推动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再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利弊进行论证。答案观点一:现代化实质上是工业化,以此为评价标准,应对斯大林模式给予正面评价。说明: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现代化的新型途径;在短期内推动苏联现代化,实现了工业化;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观点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是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走向民主自由,以此为评价标准,应对斯大林模式给予负面评价。说明: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现代化具有片面性,不是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损害农民的利益;忽视商品货币关系,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日益阻碍苏联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