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说明:1. 本试题分选择题和简答题两部分,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简答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的相应范围内,不可超出边框。 2考试用时9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道德模范闪耀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 )A. 理想信念对道德模范的成长起决定作用B. 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C. 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 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
2、心任务2影片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这部影片 ( ) 否定物质第一性 肯定存在决定思维 夸大思维的作用 正确揭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A B C D3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这种观点( )把物质的具体形态混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在世界本原问题上
3、的回答具有一定合理性 包含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ABCD4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5 农业生产中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时可以生产反季节蔬菜。由此可见 ( ) A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规律既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C科技是认识发展的
4、动力 D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62010年11月28日召开的第一届基层党建创新论坛强调,要把基层党建创新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7“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 )意
5、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A B C D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 )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A B C D9.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
6、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10.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B. C. D. 11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
7、你怎么不会呢?”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孩子:“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这则笑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并不是每一个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A B C D12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 )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A B C D13.
8、 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林希的短诗土蕴含的哲理整体与部分是对立的 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整体离不开部分 部分离不开整体A. B. C. D.14.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 )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 B. C. D.15iPhone手机一上市,就掀起了人们的抢购热潮,除了打电话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它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玩网络游戏、收发邮件、传输音像、收看网络电视等。这说明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
9、造新的事物B必须创造规律促使现有事物的变化发展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肯定中有否定D人们可以创造一定条件建立多样性联系领导还是被领导有时候确实要看实力16右图漫画启示我们 ( ) A认识事物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D联系是多样的、无条件的1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18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
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 哲学道理是 (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19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 )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B.C.D.20我国“十二五
11、”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21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
12、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A B C D22改革开放33年,是党和国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体会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33年。这是因为()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个人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不起作用D人民群众的言行都是正确的23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
13、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 )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2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个人的人生理想
14、可自然转化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A B C D二、主观题(共4题,52分)25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它描绘了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是一份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的依据。(10分)26.改革开放30
15、多年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12个“一号文件”,如2007年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问题,2008年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2009年主要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问题,2010年主要是改善农村民生问题。这些文件所体现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从农业税的免征到给予农民补贴,从新农村建设到发展现代农业;从统筹城乡发展进而到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些强农、支农、惠农政策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连串温暖的记忆。12个“一号文件”的出台及所体现的思想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14分)27.2010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
16、新变化,对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适度调整:在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稳定物价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国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变;出于“保增长”的需要,考虑到我国国债余额和赤字占GDP的比例依然可控,因此我国的财政政策依然保持不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依据。(16分)28.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受好和能力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同学乙:只要留在北京,什么工作都可以。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很多。人们把那些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低收入群体称做“蚁族”。他们和蚂蚁有许多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仅北京
17、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既然大城市不好生存,为何不回家乡去?“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也无法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句话道出了大部分“蚁族”的心声。从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蚁族”群体如何更好实现自身价值?(12分)参考答案1、C2、A3、A4、D本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材料中所提的大脑效应、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的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表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D说法符合题意。A中“分泌物”说法错误,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意识产生的源泉,B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答案D。5、D6、C7、B8、A无论是孩子的具体感觉还是远离
18、故土的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应选;但由于主体的立场不同、知识的构成不一样,面对同一事物,人们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应选;认识对象月亮是客观的;认识是主观的,不能实现认识对象(客体)的创新。9、D本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材料是说科技的发展进步。A说法错误,事物发展是客观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说法错误,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C哲学上的联系也具有客观性,不能说创造事物的联系;D说法正确,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是肯定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本题答案选D。10、D说法错误,
19、绝对化,不同的认识主体对问题的认识可能相同;说法不对,这样就否认了真理的正确性和相对静止,其实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则就陷入了不可知论,就犯了“人甚至连一次河流也无法踏入”的错误;正确,体现了认识事物本质的复杂性;说法正确,也体现了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本题选D。11、A12、D由材料可知,美术创作不是必然联系,排除;联系具有客观性,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客观和主观之间的联系,正确且符合13、C14、C本题考查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错误。承认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理解正确。理解错误。见仁见智,强调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没有
20、否认真理,这里不否定真理是客观的。说法正确,胸有成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本题答案选C。15、D 材料的内容说明了人们建立新的联系,推动事物发展,选D。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新事物,要根据事物固有属性创造新事物,故A项错;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规律,B项错。C项与题意无关。16、B17、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题干的关键句“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可以看出,只有A表述符合题意,B、 D表述不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18、C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故C项正确;A项观点混淆了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是错误的
21、;政治制度属于认识的范畴,应该是社会实践决定认识,故B项观点错误;D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19、A 政权更迭、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政治制度与上层建筑范畴,失业率、财富分配属于经济基础范畴。作答本题首先排除选项,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另外题干强调的是探究政权更迭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探究社会经济萧条、滑坡的原因,故排除,符合题意,答案为A。20、C 本题考查社会心态的作用。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社会心态是社会意识的范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要的作用,A没有强调社会心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没有说出社会心态的作用;C符合题意,D与题目
22、无关。21、22、A23、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从题干的关键句“人心,有各自的法则”可以看出,只有C表述符合题意,A 、B表述错误,D表述不符合题意。24、A本题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人生三境界”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对理想和实现人生价值条件的认识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关键要理解题干中三种境界蕴含的道理,第一境界反映了成大业者必须有崇高的人生理想,符合题意。第二、三境界反映了在追求理想的人生道路上要有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不可能自然转化,故排除。题干没有涉及人的本质属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需
23、要社会提供的条件,故排除。二、主观题(52分)25、(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就是从我国目前和未来的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4分,材料1分)(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就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依据的表现。(理论4分,材料1分)26、12个“一号文件”正确把握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出矛盾具有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2
24、)12个“一号文件”都抓住了当年“三农”方面的重点问题,体现出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抓住了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4分)。(3)12个“一号文件”都能正视当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体现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而不回避和掩盖矛盾(4分)。(4)12个“一号文件”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都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发展,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连串温暖的记忆。体现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2分)。(原理1分, 方法论2分,材料1分)27、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3分)联系具
25、有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国的货币政策“变”是依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作出的;而财政政策“不变”则是考虑了“保增长”的需要。(3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变”是针对 “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特点而制定的;而财政政策“不变”是考虑了“我国国债余额和赤字占GDP的比例依然可控”这一实际情况。(4分)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它要求我们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变”与“不变”是应对新形势作出的调整。(3分)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在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稳定物价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3分)28、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有多种途径,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只有通过劳动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自身价值。(4分)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蚁族”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社会需要相结合,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更好实现自身价值。(4分)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蚁族”群体只有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才能更好实现自身价值。(4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