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水一中2016级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40题,总分:60分 每题1.5分) 1人体组织内的线粒体产生的CO2排出体外时,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A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B组织液血浆C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D组织液淋巴2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 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 C. 升高、CO2、H2CO3 D. 升高、乳酸、NaHCO3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
2、的是( )A. 甲状腺激素、氧气、麦芽糖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B. 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C. 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D. 内环境pH的稳定与HC03-和HP042-等离子有关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 葡萄糖、血浆蛋白、白细胞介素2 B. 溶菌酶、唾液淀粉酶、胰岛素C. CO2、RNA聚合酶、尿素 D. Ca2+、载体、神经递质5某人患了癌症,腹腔严重积水。假如你是医生,为了利尿排水应建议她输入( )A. 葡萄糖和维生维 B. 生理盐水 C. 无机盐 D. 血浆蛋白6下列各种病症中,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是()A. 组织
3、水肿 B. 手足抽搐 C. 贫血 D. 尿毒症7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免疫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81926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B. 健康人的休温始终接近37,这是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C.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 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乂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9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各项所示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
4、 A. 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 B. 食物缺碘生长激素C. 过度饥饿胰岛素 D. 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10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A. 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B. 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 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D. 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11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分子而发挥作用B
5、.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 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生理效应D. 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12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鼠尿中有糖,且体温升高,这种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13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
6、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14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 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C. 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D. 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15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部位是()A. a、b、c、d B. a、c、d、e C. a、b、c、e D. b、c、d、e16关于人脑各部分对生
7、命活动的调节,错误的叙述是( )A. 大脑皮层有言语区 B.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C. 脑干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D. 下丘脑具有调节体温、水平衡的功能17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为对照实验B. 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C. 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D. 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18神经调节为机体主要的调节方式,在调节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过程不包括( )A. 大
8、脑感觉的产生 B. 神经递质的释放 C. 局部电流的产生 D. 膜的融合与转化19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 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20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Na+和Cl-是形成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B. 人血浆中除了含有血浆蛋白外,还含有各种激素C. 人体内约占2/3的体液属于细胞外液D. 人体内由细胞外液构成的
9、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21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各种高级神经中枢,调节着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散热量增加B. 脊髓的排尿反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 大脑皮层S区受损伤,该病人能说话,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D. 引起人体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渴觉中枢都在大脑皮层中22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最发生变化,会改变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从而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盐平衡调节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完成的B. 垂体能产生抗利尿激素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引起
10、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 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23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24如果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 )A能缩手,感觉疼痛 B不能缩手,感觉疼痛 C能缩手,无感觉 D不能缩手,无感觉25下图为一个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当剪断传出神经元与骨骼肌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刺激a处
11、,产生的信号传到c处就会形成痛觉B. 图示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都位于脊髓内C.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骨骼肌出现收缩活动,则该活动是反射活动D. 若在d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b处将检测不到电位变化26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 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广C. 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 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是一致的27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离不开神经递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释放递质C神经递质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作用于突触后膜D神经递质和突触后
12、膜上受体结合一定引起后膜的兴奋28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在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B. 神经递质从产生到发挥作用需要经过组织液C. 有的细胞既能产生激素,也能接受神经递质传来的信号D. 产生神经递质的细胞一定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元29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B.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30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下图甲
13、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下图乙所示。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哪一个选项( )A. B. C. D. 31有一种生化毒气能强烈抑制人的乙酰胆碱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不能分解成乙酸和胆碱。使乙酰胆碱迅速分解的主要作用是( )A保护突触 B使突触后膜选择透过性丧失C、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有利于神经元迅速合成新的乙酰胆碱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32冬天,正常人处在30的温室里与5的室外相比,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皮肤血流量及排尿量的变化依次为( )A. 增加、减少、增加 B. 不变、
14、增加、减少C. 增加、增加、减少 D. 不变、减少、增加33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炎热时,人体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B. 人体持续39高烧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栗属于非条件反射34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B. 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 促胰液素可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胰腺D. 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是一个顽固的神经调节35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不属于内环
15、境稳态调节的范畴B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36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A. 红细胞吸水增加 B. 胰岛素分泌降低C. 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37甲乙两组小白鼠(其中实验组破坏了下丘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用正常的青蛙做该实验,结果应与甲曲线相似B. 乙组小白鼠耗氧量增加是因为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 甲组小白鼠被破坏了下
16、丘脑D. 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甲组38如图表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去路,其中胰岛素影响的过程是( )A抑制,促进 B只促进C抑制,促进 D只促进39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l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A BC D40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
17、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是( )A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B病人甲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TRH进行治疗C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 D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 二、综合题(共4题 总分:40分 每空2分)41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A液、B液、C液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2)请从物质运输方式的的特点上分析,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3);血浆的pH值大小约为_,维持内环境pH值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内
18、环境中的_来调节。(4)A液、B液、C液之间的渗透关系可表示为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42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如图表示乙酰胆碱、甘氨酸(Gly)、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离子通道甲应是_(填“K+”或“Na+”)通道。(2)图2中,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甘氨酸(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乙开启,使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3)图3中,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
19、号的变化情况是_。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_。43下图表示人体某器官(X)参与稳态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AE表示相关激素,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X器官是_,E的名称是_。(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血液中B含量将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机体通过_(填图中序号)过程保证了体内的B含量不至于过高。以大白鼠的耗氧量为指标,补充完善相关实验设计思路,以验证激素B具有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将_相同的大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实验前先测定与记录耗氧量。每日用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喂甲组鼠,用等量的普通饲料饲喂乙组鼠,饲养一段时间。_。44让一健
20、康人和一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每1千克体重1克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1)两人血液浓度变化如图,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 。(2)下列甲丁4种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二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_。(3)血糖浓度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 _和_。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中的作用属于_作用。参考答案1B2B3D4A5D6C7D8B9A10A11B12B13B14C15D16C17D18A19C20C21B22B23D24B25D26A27A28D29A30C31C32B33B34D35D36D37D38C39B40D41 内环境或者细胞外液均可 CO2在体内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需要有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胰腺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毛细血管 7.357.45 缓冲物质 42 Na+ 突触后膜 阴 化学信号电信号 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3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生理状态 测定、记录并比较甲、乙组鼠的耗氧量44 B 丙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拮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