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12012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高 二 文 科 历 史 试 卷 命题人:郑运春 审题人: 试卷负责人:谭君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 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3、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如果你通过时光遂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沦为债务奴隶
2、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2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因为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制原则 B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利C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选举法 D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3梭伦改革时期有两位雅典公民因经济纠纷打官司,以下对解决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向贵族法庭提起上诉 向民众法庭提起上诉 案件先由陪审员审查 法官判决后就立即生效 A C D 4.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 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3、 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5.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该材料涉及到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废井田 奖励耕织 废分封,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A B C D6.“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对以上汉书食货志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 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的积极作用作者是
4、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看问题的 作者已能着眼于生产力的角度考察社会政治问题. A. B C D7.下图是北魏鲜卑族的“扬场图”和“耕牛图“的墓葬壁画,由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 息是 鲜卑族生产方式的农耕化 鲜卑农民特别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实效性 都市繁华,商业活跃 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A B C D8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侯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诏令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 A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 B鲜卑族的祖先是炎帝C鲜卑族
5、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社会在黄河流域 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9.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B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10下表是两宋时期财政税收的表格。下列对此表格分析不正确的是 朝代年代每年税收数 北宋宋太祖建隆初(960年)1066多万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相当于唐朝的两倍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2650多万缗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年)3680
6、多万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年)6000多万缗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4800多万缗 南宋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不满1000万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6530多万缗 A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税收猛增,是因为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B宋仁宗嘉祐年间,由于“庆历新政”,所以比宋真宗天禧五年税收大增 C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由于王安石变法财政收入增加 D宋高宗建炎元年南宋的税收只限于江南地区,政府财政收入减少1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 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
7、人身控制 A B C D12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 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 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 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13“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14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
8、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 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15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 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 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不符合英国的殖民利益 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 A B C D16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过程中,埃及政府选派大批优秀青年赴欧洲留学,注重培 养本国高层次建设人才。他这样做的出发
9、点是 A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B加快埃及的近代化 C消除埃及落后状态 D逐渐摆脱西方的侵略和渗透17. 观察埃及外贸总额对比表 (单位: 万英镑)。该表反映出 年份 外贸总额 1800 26.9 1823 211.14 1838 350 埃及的外贸总额不断增加 阿里改革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 列强对埃及的控制加快了埃及的近代化的进程 埃及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国家 A B C D18“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的能在一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 A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析 B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的局面C阿里政权统治时间较长D阿里对外抗衡
10、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是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19下列有关克里米亚战争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 使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 客观上延缓了英法对中国的侵略 A B. C. D. 20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农民“抱怨”的理由不包括 A所付赎金高于当时地价B分得的土地面积比改革前少 C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D缺少成为自由劳动力的机会 21假如巴巴斯基是一位俄国农民在1880年他40岁时有可能经历
11、的是 A由于“二一九法令”的颁布,获得大片土地,过着幸福生活 B利用所有积蓄加上向亲朋好友借钱,创办了一家小型纺织厂 C在街头听取赫尔岑等知识分子宣传,要求拥护亚历山大二世 D从报纸上看到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消息22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 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C不满幕府统治,耍求改革现状 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23近代一位日本官员说:“这就像乘坐三等火车一样,最初这里有足够的座位,但是,当更多的乘客进来后,这里就没有位子给他们坐了。假如你在肩肩相
12、擦、用双臂支撑自己时失去了自己的地方,那么你就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位置必然的逻辑要求人们既要站稳脚跟,又要将双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现的空间。”据此可知,这位官员主张 A大力发展交通 B努力发展经济 C学习欧美文化 D进行对外扩张24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的制约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25观察下列图片,它门所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图一 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向日军投降 图二
13、 日俄战争中的日本陆军 A日本已成为东亚唯一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B明治维新使日本的军事实力增强 C日本取代欧美国家成为东亚地区的霸主D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西方国家的侵略26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人欧”是指 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 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2719世纪60年代,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共同点是 A废除了部分阶级的封建身份 B其主要内容都围绕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C通过改革赢得了民族独立 D政权的更替是其改革的共同前提28恩格斯曾说:“甲午中日战争
14、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但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的瓦解。”下列史实与恩格斯预言无关的是 A列强侵华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B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中国面临着由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29下列言论摘自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其中体现维新思想的是 A“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 B“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 C“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者,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D“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30康有为
15、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深受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 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提供学习西方的人文职业教育主张仿效西方国家改善民生 A B C D31下面是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由此可知 年份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比例 1895 7 3 42.9% 1896 11 7 63.6% 1898 47 39 83%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业的
16、主体 适应宣传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亡的需要 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有关 当时文化事业的发展 A B C D32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 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冲击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彷徨与救赎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欧亚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33题19分,第34题15分,第35题18分。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9分) 材料一 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
17、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图一 出售免罪符合 图二 火刑布鲁诺 图三 皇帝加冕 材料三 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有一个原因,即是圣经只能由神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维基百科宗教改革 材料四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
18、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 穆罕默德阿里对欧洲文明所带来的福泽看来非常羡慕,因为欧洲文明有使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增加的希望。模仿欧洲建立的第一所学校是一个采用英国教学方法的算术学校。但是在其他方面,法国人在宫廷中占有优势。除了一些真正关心国家情况有所改进的人们之外,他花了钱上了一大群骗子的当之后才能找到一个有足够能力安装工厂设备的人。尽管他的自私自利的政策造成了许多错误,在使这个国家接受欧洲文明的影响这件事上应当归功于穆罕默德阿里。 十九世纪的伊斯兰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仑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突出特点?(4分)(
19、2)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二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3分)(4)结合材料四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5分)(5)材料五中是如何评价阿里改革的?你是否同意?为什么?(4分)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材料一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曾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象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
20、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摘编自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材料二 叶卡特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高级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的第二审级。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 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展史材料三 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
21、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1861年2月19日宣言材料四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
22、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实行法治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编订的法律好象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由。(5分)(2) 据材料二,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2分)(3) 据材料三,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2分)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1分)(4) 材料四与材料二、三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2分)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1分)(5)综合上述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2分)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图一 1
23、853年“黑船事件”:佩里舰队叩关 图二 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整个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材料三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
24、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四 在闭关自守的几个世纪中,日本幕府允许荷兰人在日经上商,主要是利用他们了解外部世界情况。1868年,天皇颁布了一篇警文,着重强调了:“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除旧习,求知识于世界。”1878年创作了一首“文明球歌”(创作它的目的是要使青年人深深感到西方文化的优越性),拍球时,让儿童通过背诵认为最值得采纳的10种东西的名字,即汽灯、蒸汽机、马车、照
25、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来计算球弹跳的次数。政府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来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兴奋东西的做法。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例如,在宗教领域,明治时期的政治家赞成神道教为国教,认为神道教促进了民族统一,激励了爱国主义精神;如果日本想在现代世界中保持原有的地位,这些属性恰恰是必不可少的。 摘编自日本近代文明史 材料五 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
26、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材料六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人,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2分)(2)结合材料二
27、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3分)(4)根据材料四,写出所采取的“使青年人深深感到西方文化的优越性”的方式。并根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5分)(5)依据材料五,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2分)(6)材料六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2分)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12012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
2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5ABBBC 610BCABB 1115BCABD 1620DACAD 2125BDDCB 2630AADAC 3132AB二、非选择题:第33题19分,第34题15分,第35题18分。共52分。 33.(1)权利:人身自由;财产安全;法律维权。(3分)特点:人民主权,直接民主。(1分) (2)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3分) (3)印刷术。(1分)圣经的大量印刷,信徒皆可自主阅读和独立理解,有助于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地位;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文艺作品被更
29、广泛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2分) (4)特点: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组织出现;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2分)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3分) (5)接受欧洲文明影响,发展社会生产力。(1分)同意。(1分)(没有阐述后边的理由,不得分)当时欧洲工业文明是最先进的;(1分)阿里冲破阻挠,锐意改革,勇气可嘉。(1分) 34. (1)特点:注重法律的延续性;强调中庸、平等的原则;重视法律制度建设。(2分,写出两点即可) 观点一:同意。(1分)理由:法律保护
30、贵族特权,贵族才能担任高级官职,平民权力受到较大限制。(2分)观点二:不同意。(1分)理由:改革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平民获得参与政权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逐步确立。(2分) (2)弊端:法院专门为贵族设立;司法权和行政权不分。(2分) (3)权利:有控告、辩护、起诉的权利;获得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2分)说明:农奴获得了公民权。(1分) (4)进步: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开;司法更加平等、公开。(2分)问题:农村地区司法权仍掌握在地主手中。(1分) (5)认识: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维护贵族的利益,改革不彻底。(2分) 35.(1)1853年,美
31、国军舰入侵日本,打开日本大门;面对民族生存危机,日本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推翻幕府统治后,1871年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分) (2)在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方面:没有完全采取西方资本主义早期的放任自由的市场竞争模式,而是采取国家强力干预的做法,发展官营工业和私人企业。(2分) 在政治改革方面:1889年通过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建立议会,但同时用国家法律形式再次确定了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2分) (3)重视基础教育(或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推行全民教育(或女子与男子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推行军国主义教育;注重专业技术教育。(3分)(答出3点即可) (4)方式:创作儿歌,采用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游戏方式。(1分)原因:幕府时期的日本一直在了解世界;推翻幕府统治,树立天皇权威;政府号召全面学习西方并主导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保留日本文化中的合理成分。(4分) (5)理由: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1分)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1分) (6)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融入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的真实性。(1分)注意的问题:要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1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